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庄子的遐思
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只能是个人化的,难以大众化。可以被大众化的精神追求,便是那种道德境界,是可以学而时习之的;但庄子的指义分明表现了对道德的超越,而绝不受道德的约束,他自有其内在的德,依其认定的“道”的原则行事,却不是社会性的、世俗性的。正因如此,庄子不是个立于人群中循循善诱的人,那是孔子干的事,孔子有着明确的现实任务和社会责任感,他关注的是人——采用现实有用的办法,让人在社会关系中和谐有序。但庄子则认为那样做是徒然的,但庄子难道不关注人吗?他没有自己要做的什么事,要完成的什么目标吗?如果确然,那就不必留下他自己的文章了,何必枉费心力呢?他用如此瑰丽奇谲,满带故事性与暗喻的行文风格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那种极个性化的表达,或许与他本人的性格有关,庄子是个含而不露、胸有火山岩浆的人,他喜欢不动声色,内在严肃、沉郁、缜密,外在散漫、任性、不拘礼节,喜欢让人捉摸不定,爱好神秘感且自我中心,他不在乎别人懂不懂,而是让懂的人懂就够了。庄子所求完全是个人化的自由,是自我的解放,他一再拔高作为一个人的精神高度,欲抵达的是作为一个灵性生命应然的状态,用在人群中的孤寂,换在天地之间的悠然,我们可以认为庄子是个超现实的自然人。
——胡柳烟
庄周是庄子吗?
庄周是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庄子则反对推崇圣贤。在《庄子·胠箧》中,他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应帝王》的“浑沌之死”就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