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中试卷

时间:2024-08-07 11:25:13编辑:分享君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对于八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更要注重试卷的练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 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

  (2)白头吊古风霜里, 。(《登岳阳楼》)

  (3) ,亭亭净植。(《爱莲说》)

  (4) ,恨别鸟惊心。(《春望》)

  (5)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

  (6) ,哀转久绝。(《三峡》)

  (7)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8) ,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9)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10)谁道人生无再少? !(《浣溪沙》)

  (11)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 ,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拚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hūn花□可是他到底用篙 bō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有改动)

  (1)根据选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2分)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3)解释画线词语“仄歪”在文中的含义。(2分)

  (4)在文中□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3.下列选项关于祥子三起三落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B. 卖骆驼又攒了买 车钱→被曹先生抢了买车钱。

  C. 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D. 作品围绕祥子三起三落的人 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②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③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④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5.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初二3班决定组织本班学生于11月5日到安乐社区去帮助孤寡老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如果你是班长,请设计一份简单明了的《帮助方案》,以便及时有效的组织同学进行帮助活动。(50字左右)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6-10 题。(共12分)

  五猖会

  ……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

  6.选文以“五猖会”为题有何作用?(2分)

  7.从选文看,作者心情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填出。(4分)

  高兴—( )—( )—( )—( )

  8.结合语境,说说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

  9.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2分)

  10.下列作品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社戏》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1-13 题。(9分)

  桥名谈往 茅以升

  ①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④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⑤为桥题名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 会因此而引起误会。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1.请具体说说选文从哪些方面体现我国丰富的桥梁文化的?(3分)

  1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出三种。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4分)

  13.文末最后一句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6 题。(6分)

  学贵质疑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 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 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 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此文选自《语文课外阅读》,有改动)

  14.选文第①段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 目的是什么?(2分)

  15.第③段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内容?(2分)

  16.文末地质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请你结合自己的学

  习情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0字左右)(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7-21 题。(13分)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②便要还家

  ③无论魏晋 ④寻病终

  18.下列选项中“焉”的用法与“不复出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日月星辰移焉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雕栏相望焉

  19.翻译选文(一)画横线句子。(2分)

  20.用“/”给选文(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21.选文(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愿”具体指什么?选文(一)

  也有类似的“愿”,具体指什么?(3分)

  写作(50分)

  22.按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人很聪明,但对你即将要从

  事的事业来说,意志还不够坚强。你说不喝可乐,果然就不再喝了。但考试小挫后屡次发誓不再玩游戏机,却常常挡不住诱惑。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3分钟。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容易绝望,成功前最渺茫。

  根据文意,请写一篇关于“坚持”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 600字左右。(3)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4)语言简练,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5)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答案
  1.略(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2分)

  2(1)昏 拨 (评分标准:共2分,字形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2)cuān sà (评分标准:共2分,拼音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3)倾斜、歪斜(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1分)

  (4) 。(评分标准:共2分)

  3.B(2分)

  4.D(2分)

  5. 略(评分标准:共6分。时间1分,地点1分,方案内容紧扣“力所能及”“及时有效”2分。语句通顺2分。有错字扣1分)

  6. 行文线索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7.忐忑——难受——焦急——平静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1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8 . 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

  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赏析角度给1分,答出表达效果给1分;选取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9 . 这里用了对比。反映了我心里的失落。

  (评分标准:共2分,手法1分,内容1分。意对得分,有错别字扣1分 )

  10.B (评分标准:共2分)

  11.从单字命名的桥、双字命名的桥以及桥名引起的误会(对二十四桥的考证)(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有错字扣1分)

  12.举例子、引用、打比方(或:摹状貌)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答出“举例子、引用、打比方(或:摹状貌)”三种说明方法得3分,正确分析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得1分。)

  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 江苏吴江垂虹桥环如半月、长若垂虹”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增强说服力。(1分)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王安石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富有文采,增强说服力 。(1分)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垂虹桥的桥身”,比作“半月”“垂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从而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1分)

  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垂虹桥”的桥身以及长度,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从而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1分))

  13.不能。“也许”表 示一种猜测、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共2分,每问1分)

  14.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贵质疑。

  (评分标准:共2分,意同得分)

  15. 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评分标准:共2分)

  16.略。

  (评分标准:共2分,结合学习情况,言之有理得分。有错字扣1分)

  17.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②通“邀”,邀请

  ③ 不要说、不必说 ④随即、不久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意同得分)

  18. A (评分标准:共2分)

  19.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

  (评分标准:共2分,译出判断句型,意同得分)

  20.不 足/ 为 外 人 / 道 也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21.第一问:自己的意愿/向往田园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第二问: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望。

  (评分标准: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22.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猜你喜欢:

1. 2015-2016学年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卷

3.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4.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5.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文意与拼音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字词。(4分)   ① 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能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 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 )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 )感的神经末梢。   2、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8分)   ⑴.少壮不努力,________ _ 。(《长歌行》)   ⑵. ______ 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⑶.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⑷. __________ 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⑸.《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名句是: 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   ⑹.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 , ”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C、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5、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3号台风“鲇鱼”的中心已于10月23日12时55分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   预计,“鲇鱼”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将逐渐减弱。台风“鲇鱼”是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省最晚的台风。   6、综合性学习。(5分)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一个)(1分)另类 菜鸟 迷你 草根 热卖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二、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文章《背影》(选段),完成7-10题。(1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①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7、整体感知: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8、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   9、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2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二) 一包花生 陈亦权(12分)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 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 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 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心想: 。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 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 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 意林 少年版》 2010年第4 期,有删改)   1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 3 分)   ① -筹款遭拒-②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12、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 3 分)   (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1分)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2分)   13、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3分)   1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80字)(3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一)欣赏下面古诗,完成习题。(4分)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5、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2分)   16、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17一20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自李唐来( )②不蔓不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18、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21一23题。(8 分)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母笞之(用鞭、杖或竹板打) 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遂得免害(于是) D.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2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作文(30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① 颓 琐 ② 钝 敏   2、⑴ 老大徒伤悲 ⑵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⑶ 山山唯落晖 ⑷气蒸云梦泽   ⑸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   3、B 4、A 5、台风鲇鱼登陆福建漳浦沿海   6、活动一:另类:特殊(与众不同) 菜鸟:新手 迷你:袖珍(小巧) 草根:平民(普通百姓) 热卖:畅销   活动二: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活动三:例:“包装”,原指包裹东西,现在又有了对人或事物进行装扮、美化的意思。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充电”,原指补充电力,现在又有了培训学习的.意思。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山寨”,原指山中村寨,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如,三星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上出现了。    二、阅读赏析。   (一)7.外貌(衣着:都是青、黑色)、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8. 通过对父亲去买橘子时背影的描写和分别后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相怜相爱的真挚感情。   9. 感动得流泪 离别伤感的泪   10、略   (二)11、( 3 分)① 学校被毁 -筹款遭拒-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12、( 3 分)   (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   13.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   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4.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三.古诗文阅读   (一)15、熟 敲 16、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   (二)15.①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17.C   18、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该是很多了。   19、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处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三)20. ( D )(2分) 21. A用鞭、杖或竹板打 B逃跑 C于是 D指代母亲   22.(3分)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23. 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   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古诗词名句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2)___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等幽州台歌》)   (3)人生在世不称意,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柳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兴,百姓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请您根据下面各句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4分)   (1)身处乱世,面对强敌,文天祥不畏死亡,誓不招降,抱着必死的决心,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用来表白对国家的忠心,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古之名诗中有许多表达离别之情的佳句,大多充满伤感,但也有的内涵积极劝勉之情,其中就有“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阅读下面一段趣文,安要求完后后面的题目。(4分)   有一位网友曾经问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您的才能无可厚非,您的长像不敢恭维,您怎么看?”李部长答:“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是一位山东农村的普通女性,曾给八路军做过鞋。她对我的长像感到自豪。我在美国最大的大学俄亥俄大学演讲时,近3000名学生曾起立给我3分钟的鼓掌,如果我的工作使外国人认为我的祖国是美好的,就是我的幸福和荣耀。当地的美国教授对我说,看起来,你看重的是你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看的很轻。这正如美国有句谚语: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 。”   (1)上文中加点的“肇”字读音为 (1分)   (2)上文中有一个字写错了,它是“ ”应改为“ ”(1分)   (3)根据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上文最后一句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是 (2分)   4.名著阅读。(4分)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主要人物是 船长。这部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 。   5.语文综合运用。(15分)   (1)班级将要举行有关课外阅读的辩论赛,请你确定正反、方的观点。(每一点要求10字以内。)(3分)   (2)假如你是辩论赛的“主席”,辩论赛开始前的开场白你会怎样说?(80字以内)(3分)   (3)假如你参加此次辩论赛,你会赞成哪方观点?(1分)你有什么理由?(4分)(答出2条即可)   (4)假如你是语文老师,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那年的冬天好大雪(22分)   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粗糙的北风没完没了地吹着。我们裹着棉衣在刚盖好的大楼里闲聊,有的打牌,有的抽烟,等待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②下午,胡小兵突然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他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他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他嘿嘿一笑,说没事。   ③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一笑,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我现在才攒了五百块。我给娘说过要给家里一千的,我怎么也得凑够一千呀!”   ④我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也没钱了,都寄回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挣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转到我和胡小兵身上。那时,楼外北风呼啸,屋内寂静无比。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翻了几层衣服,我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理你!”说完,我夺过酒瓶猛喝了两口。   ⑤“胡小兵,还差多少?”突然有人问。   ⑥“三百……”胡小兵哽咽着。   ⑦“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皲(jūn)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⑧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我朝窗外瞥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我在外跑了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⑨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不时有人说:“也不知道咱们老家下雪了没?”“咱家乡的雪肯定要比这里大!”   ⑩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花追逐着火车飘飞……   (选自《北京晚报》,文章有改动)   6. 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分)   7.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分析作用、理解内容等角度入手。请给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作批注。(4分)   8.第⑦段中说“一只只粗糙皲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揣摩这时胡小兵的心理,把他内心的想法写出来。(不超过30字) (3分)   9.第⑧段开头说“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这里的“难受”有什么含义?(6分)   10.作者以“那年的冬天好大雪”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到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二】我的老师(23分)   巍 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1. 本文共记叙哪几件难忘的事情?(7分)   12. 蔡老师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怎样的一个印象?(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13. 请你联系上下文,指出选文第二段中加点词语“狡猾”的含义及其作用。(4分)   14. 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   15. 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5分)   【三】送东阳马生序(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无从致书以观( ) 弗之怠( )   益慕圣贤之道( ) 缊袍敝衣(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18.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3分)   1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3分)   20.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3分)    三、作文。(55分)   我们曾经学习过很多关于回忆或记述某个人物的文章,那么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也一定有很多人物令你难忘,令你怀念。现在就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作为记叙对象,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2 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任选4 个)。(4 分)   读他(刘墉)的文章,(y óu )如和一位因历尽无限风光而变得平和谦(x ùn )的兄长促膝交谈,(l ín ɡ)听他的话语,真的有如坐春风的感觉。但愿,这春风,能吹得我们的心田百花盛开,(ch à)紫嫣红,结出晶莹(t ī)透、饱满充实的心灵硕果。   (摘自《时文选粹》)   2 、按要求默写。(6 分)   (1 )世有伯乐,。千里马常有, 。   (2 )文章本天成,。(3 ),草色入帘青 。   (4 )无丝竹之乱耳, 。 (5 )余霞散成绮, 。   (6 )有情知望乡,。 (7 )池塘生春草,。   (8 )云日相辉映,。 (9 )梦里鹅黄拖锦线, 。   3 、名著阅读: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3 分)   示例:书名:《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故事:草船借箭   书名: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 。   4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共5 分)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 )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2 分)   (2 )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3 分)   5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 分)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 ,让我经受磨练:给我一次失败,;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6 、希望中学初三⑵班围绕中学生上同有害还是有益举行了一场辩论会。甲方说:中学生上网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且容易受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一些学生犯错误就是因为上网的缘故,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2 分)   你如果是乙方的主辩手,你将从哪两个角度来反驳?请在下列横线上作简要的陈述。   ⑴   ⑵   7 、读下面某商场:“五一”黄金周初小活动广告片段,完成有关题目。   活动期间,为感谢我们多年来对广大顾客的关心和爱护,本商场将让利50 万元汇报消费者;同时本商场将为(A )购买大型家电产品的市内顾客提供(B )送货上门的(C )服务(D )。   (1) 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为使语意明确,应把“免费”一词加入A 、B 、C 、D 的 处。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明有奇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______ ”,左刻“②______ ,水波不兴”,石青之。   8 、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9 、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 .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10 、结合全文,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11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 .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12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尝贻 余核舟一(贻:赠) B .能以径 寸之木(径:直)   C .明有奇 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D. 石青 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13 、简答: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   14 、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5-19 题(12 分,每题2 分)   ① 一幅地图,一张照片,一个动作,如果要通过电报或电话让对方了解,那是太不容易了。即便你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也很难说得清,道得周全。如果有这样一种通信方式,它能把写在纸上的字,以及活动的或静止的画面、景物从千里之外传送到你的面前,那你不就成了" 千里眼" 了吗?图像通信是能够帮助你实现上述愿望的一种通信方式。   ② 用简要的话来概括,图像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这句话的意思至少包含下面三层意思:   ④ 第一,它说明,图像通信是传送什么样的信息的。它传送的不是语言,也不是符号和数据,而是难以用语言、符号等表示的活动的或不活动的图像。   ⑤ 第二,它是靠现代电信手段来传送信息的。有的图像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电路便能传送。譬如,有一种电话传真机,就接在电话网上,既可以通电话,又可以传图表、照片。当然,也有一些图像信息,需要为它们提供频带比电话电路更宽的信道。例如,被人们传为美谈的国际电视会议,就是靠卫星通信电路将分散在各国的分会场连接起来,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传送。   ⑥ 现代图像通信不仅具有" 迅速" 的特点,而且安全、可靠,适合于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应用。例如,在现代战争中,带有摄像机的炮弹弹头在射到敌占区后,能把敌占区的防御情况拍摄下来,用无线电波将图像发回;卫星发射、原子弹爆炸等现场实况,也可以通过图像通信手段传送到指挥部乃至全国电视观众面前。由于它是通过电信手段来传送的,因而首先要把可视的信息变成为适合于电路传输的电信号,然后再传送出去,到对方后,再把电信号忠实地还原成可视信息为人眼所接收。   ⑦ 第三,图像通信是一种应用视觉的通信,接收者收到的是图像,它可以是像传真照片那样的硬拷贝,也可以是像电视电话那样把影像显示在荧光屏上而不作记录(有人称它为" 软拷贝" )。不管是哪种情况,最后都是通过人的双眼观察到的。人眼所看到的信息包括人或物的形状、位置、大小以至色彩、表情等,比起语言所能表达的要丰富得多。   15. 第 ① 段中的加点词语" 上述愿望" 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16. 根据全文内容,在第 ② 段横线上填入概括" 图像通信" 涵义的内容。(2 分)   图像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 ④ 段中说" 它传送的不是语言,也不是符号和数据". 联系全文内容,判断这一说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 ⑥ 段说明了" 现代图像通信" 的特点。其具体表现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全文说明的内容看,第 ⑥ 段在语言表述上似有不妥之处,试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分)   19. 第⑦段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 ,运用这一说明方法旨在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二)阅读下列散文,回答有关问题   访 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 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住了。问道:“ 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 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 是的。”   “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 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 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20 、文章说:“ 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为什么   21 、为什么父亲成功培植兰草“ 并不因此而得意” ,“ 反而倒有几份愠怒?”   22 、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 访兰” ,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2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A .全文短小精悍,含蓄隽永且虚实相间,既有对兰草的细腻描写和刻画,又有对人生感悟的诠释,情理并茂,发人深省。   B .文章开篇设置悬念,既激起了读者急切的期待心情,又使行文跌宕起伏,并为下文“ 访兰” 蓄势。   C .“ 我” 和父亲花了半天时间才到空谷兰草之地,崎岖的山路、直下的瀑布、轰轰隆隆的水声,既表明“ 访兰” 之艰辛,又体现了兰草生长环境之恶劣。   D .“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 这句话既表现了“ 我” 对空谷兰草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 我” 对大自然美景的怜惜和热爱之情。   E .文章中,“ 我” 由空谷兰草之状之味产生联想,从优美到崇高,咏物以明志,既坦陈了为人处世的意义,又反映了“ 我” 不与世俗同流的人格魅力。   四、作文(30 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人赠言:   不要因为某一个梦想未曾实现,而放弃你所有的梦想;不要因为某一次努力曾经失败,而放弃所有的努力;不要因为某一个朋友曾背叛你,而怀疑一切友谊;……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新的机会、新的友谊和新的力量在等待着你。成功不在于永远不摔倒,而在于每次都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   要求:①就以上赠言,选择一个方面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上一篇:黑霉

下一篇:nars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