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的射墨书法,到底是个笑话还是开路先锋
近期一段著名书法家用针管射墨写字的视频刷爆了网络,倒不是因为他写的有多好,恰恰相反,人们对于他创作的内容,以及创作时略带作秀的夸张形态,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质疑。还有人以调侃的心态表示:“到底是书法大家,写的啥咱一点儿都看不懂”。那么这人到底是书法大家是网络作秀哗众取宠呢?
邵岩
创作射墨书法之人名叫邵岩,是我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同时也担任着一些重要的书画类协会的委员和主任,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家。对于网络上如潮的质疑,邵先生表示看得很开了,他觉得网友们不能理解太正常不过了,甚至是他同领域的一些书法家也对他这种极具创意和先锋性的创作方式表示不理解。但他们不理解归他们不理解,身为一个艺术家就是应该完成引领大众视觉欣赏的使命。他也相信随着人们对这种书法方式认识的不断加深,将来会有人发现他作品的伟大之处的。
邵岩及其作品
邵先生是一位写意重于写实的书法家,他认为书法的创作首先要在意境上做足文章,而传统的书法创作方式太容易受到笔画、字形的束缚。正如他所说,传统书法他也能够写一辈子,但是他不满足于此。他觉得经过这十年的钻研和练习,他既创造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书法作品,同时又对传统的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觉得现在自己的行书相较于前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风貌了,最起码在强调造型方面,古人都不曾想到这一点。
邵岩作品
邵先生先后用了二十年时间来研究现代书法中的“少字数”和“多字数”两种风格,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理解全部熔铸到了自己的作品里。大家不妨来感受下。
邵先生还表示书法并不能一味的要求所有人都能看懂,比如说张旭的狂草,根本没几个人能看懂,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书法界的地位以及他作品的价值。书法最重要的还是所要表达的意境与视觉上的气势,要是有人觉得这不是书法,那也可以叫“邵岩射墨”,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就作品本身来说,邵先生是非常自信的。因为毕竟他作为射墨书法的开创者,全中国能像他这么写字的人可不多,或者说你尽可以照他那么写,但在意境上却永远不可能胜过他。毕竟意境这东西,谁先说出来谁占理。
我们听完邵先生的言论颇有一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悲情感,或许他也认为自己就像是当代的梵高吧,后世总会有人注意到他作品想表达的情感,总会有人能发现他的伟大。其实客观来说,邵先生的某些作品确确实实有一定的水平,或者说不上是什么水平,反正能在某些时候给欣赏的人带来一种奇特的观感,这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毕竟对于一些比较感性的人来说,不管是怎么样的作品,他都能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所以对于射墨书法这种形式,如果它真的有价值,它总能存在下去;如果不能,它终将被埋没,我们现在再怎么争吵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
红星锐评丨盲写书法,射墨 是创造艺术还是糟蹋艺术
近日,多段“盲写书法”的视频流传网络。视频中,或女性身着白绢,或由他人移动宣纸,“大师”则避免注视,任意挥洒笔触……和“射墨书法”一样,这样的创作行为引起网友广泛质疑。据北京时间报道,盲写书法的创作者张强,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获得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盲写书法截图 图据北京视频对于网友的质疑,张强回应称,西方人从书法里面发展出了世界性的艺术,书法在中国还是传统的艺术方式,我们惯常理解的书法就是写字,书法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成为一个“死”的东西了,书法怎么能够变“活”,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就有各种可能性。张教授的回应看似有一定道理,可是他的书法创作,真的让人难以看懂——闭着眼睛在人身上乱画乱写一气,把模特画得像是刚从下水道里钻出来的小花猫……因此也有网友质疑,这是糟蹋人、糟蹋东西、糟蹋艺术。对于网传的视频,张强教授说,“我坐在地上书写那个(视频)是今年5月,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这是中国本土艺术第一次进入世界上最牛的展览场所。”▲网传的盲写视频 图据北京视频笔者查询发现,2007年,泰特就举办了“真实的存在: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同年,泰特美术馆成立了自己的亚太收购委员会。2009年,泰特美术馆与中国美术馆(NAMOC)合作,在中国举办了第一次威廉·透纳作品展。而在2012年,泰特美术馆又成立了泰特亚洲研究中心,用于获取和展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深化其区域研究活动。此后一直积极获取并呈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都是事实。泰特与中国美术馆、艺术家们早有合作,前辈们珠玉在前早已进入泰特,不知张强教授所谓的“中国本土艺术第一次进入”是什么意思。或许,他想表达的重点是“本土艺术”,可从泰特方面的宣传来看,其早已将一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视为来自东方的本土艺术。张强教授这样抬高自己贬抑同行,实是不妥。其实最近,除了张强教授这种让大家看不懂的盲写书法让人质疑,也还有以“射墨”而走红的艺术家邵岩。网传最广的视频中,邵岩黑衣白髯,手拿4个注射器进行“射墨”,身旁还不时传出叫好声。而实际上,张强与邵岩还是好朋友。张强像向媒体介绍,他和邵岩很熟,以前还给邵岩写过一篇文章来阐述“射墨”的学术性,邵岩第一个展览的前言也是张强所写。而在笔者看来,在女性身体上写字、用注射器射画,这其实都有强烈的性的隐喻与暗示。这样的艺术行为或者说是行为艺术,到底是高雅还是低俗,是高品位还是恶趣味,从网友一致的评价来看,均表示难以理解。▲张强在女性身体上书写 图据北京视频也许,这些艺术家会回应称,看不懂就对了,当代艺术岂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这场“艺术”之争,也常常会因为这一句反问而让人无法回答。这场争辩似乎也永远决不出胜负,但笔者相信,是真艺术还是恶趣味,在时间的检验里,总归会有一个说法。END文丨陈小二
文学和书法的关系?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形式,表达作者的内在情志的艺术,二者都与文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与文学的关系实在是个很大的题目,下面仅就我所知道的简单谈一谈。
我们先来看几幅作品。第一是《兰亭序》,第二是唐代陆柬之的《文赋》墨迹,第三是杜牧的《张好好诗并序》,还有两个分别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黄州寒食诗帖》和《松风阁》(参看所附图录)。我们先简单来看一下这几件作品,这本《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历来被认为最的王羲之的风神。虽然这不是王羲之的原迹,但也可以说是庶几近矣了。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王羲之书法的一斑,通幅作品飘逸灵动,笔断意连,顾盼生姿,如果我们通过这书法作品来读《兰亭序》这篇文章,则文中所表现出的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等等晋人风度就跃然纸上了。再看唐代书法家陆柬之所写的《文赋》,我们知道陆机的《文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篇文章,陆柬之是陆机的后人,他的这幅墨迹也在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杜牧手写的《张好好诗并序》,这是一件诗歌与书法俱佳的珍品,《张好好诗》很多人都知道,但这件书法作品知道的人可能就相对要少了。《宣和书谱》称杜牧的书法“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杜牧传世的书法作品仅此一件,唐诗人中,擅长书法者不乏其人,可惜墨迹鲜有流传,仅杜牧《张好好诗并序》、贺知章《孝经》等寥寥可数,因此弥足珍贵。我们再来看东坡先生的《黄州寒食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在东坡诗集中此诗并非上乘之作,但这件书法作品却是他的代表作,极为后人所推崇,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这书法作品抑扬顿挫,一气呵成,有一泻千里之势,苏轼流传下来的墨迹很多。但这样气势开张的却不多见。通过它来读东坡的这首诗,就多了一重艺术享受,而且,诗歌与书法实在也是相得益彰,就好象两扇窗子,透过它们,我们能更真切的窥见苏轼在创作这件艺术品的时的内心情感。这幅作品后面,有黄庭坚很短的跋,写得也很精彩,“东坡此诗似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颜鲁公就是唐代的颜真卿,杨少师就是五代的杨凝式,李西台是宋初的李建中,都是宋人极为推崇的书法家,从中可见出山谷多东坡的欣赏,更可见他的非凡艺术鉴赏力。山谷真可以说是东坡的知音。黄庭坚是同时看到了这件作品的诗歌艺术美和书法艺术美,这正是我们应向他学的地方。现在我们来看黄庭坚的墨迹《松风阁》,读过这首诗的人一定不少,“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这是山谷晚年的作品,笔画如长枪大戟,这是山谷大幅行书的典型风格,山谷在被贬途中游湖北鄂城樊山,借景抒情,诗句中不免有一些牢骚和慨叹。通幅字的结体取斜势,中宫收敛,长画多一波三折,极富张力,这正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相符。
中国古代文人多能文善书,流传至今的书法名迹不少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通过以上我们所举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将传世书法作品的书法艺术美和文辞之美结合起来欣赏,我们将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而且,用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来赏玩这样复合型的艺术作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我们所说的是书法与文学浅层次的一种关系,下面我们谈谈文学(主要是诗歌)与书法更深层的关系,我想分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是以诗论书,也就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谈论书法,这种诗歌叫论书诗,有些写得好的论书诗是用诗歌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书法艺术的魅力来,比如李白的《草书歌行》对怀素草书创作的描绘,“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用他擅长的极度夸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代草书大家怀素和尚挥毫时的情态,实在是生动之极!
另外也有一些一流的论书诗,在不伤及诗歌的艺术性的前提下,又道出关于书法的种种精辟见解来。例如苏东坡的《次韵子由论书》,“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其中“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常常被引作宋人书法“尚意”的力证。也有不少人椐此得出东坡不重法度的结论。其实,我们如果结合他反复强调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观点来理解,就能明白东坡所谓“意”,是法度之中的“意”。诗中提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这是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一种肯定。又如东坡在《石苍舒醉墨堂》一诗中写道,“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使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不异逍遥游,……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诗歌一开始提出草书创作带来自我陶醉的状态,“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不异逍遥游”,这其实是对艺术创作的自娱性的生动阐释。后面有提出“我书造意本无法”,其实这“无法”不是说没有法度,而是说在得法之后忘法的一种状态,这里是针对草书的创作而说的。
以上说的是以诗论书,现在我们反过来简单谈谈以书论诗,书法是视觉的艺术,比较直观,因此古人常常借助书法来谈论诗歌。例如,苏东坡在他非常有名的《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就是以书法喻诗,“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以上是说书法,下面便由此转到论诗,“至于诗亦然”用苏武李陵等来比钟繇,王羲之,用李杜来比颜真卿与柳公权。前者之妙,在于自然,后者则以法度见长。比得确实是非常贴切。又譬如,沧浪诗话的作者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提到,“坡谷(指东坡和山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指米芾)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这是典型的以书论诗。我们知道,严羽推崇盛唐诗,在《沧浪诗话》中说李杜诗可以“入神”,他非常看不上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这里他以书论诗,来证明他的观点,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怎样把书法与文学相结合我在学习书法上面遇到了一些困难谢谢
您大概说的是毛笔(软笔字)的书法。(现在有许多“硬笔字书法展示给别人,道理相通)。
写字,必须体现“共性”,让大多数的人都可以看懂。
书法,彰显的是“个性”,让一小部分人可以体会到书写者的“心境”或情绪的宣泄。未必仍大多数人都看得懂。
文学功底(最好再有一些历史常识)深厚的,理解诗词(或警句)就能比较深透,书写的时候就可以把“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当然每个人的当时的情绪心境不一,对于一首诗词的自己“再创造”就大为不同。这就与歌者对于歌曲的演唱相仿,有的可以唱出感情来,有的只是唱工不错但感情进不去。同样,作曲家对于一首歌词的理解不一,编出曲子来,风味也就各有千秋。十多年前有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现在只有一个曲子(大家都熟悉的)流行开了,其实,我还见过另一个曲子。那首曲子,一开始就十分紧凑:“小时候我”蹦蹦蹦蹦立马就出来了,中间的过门,还有“啊,啊”等等哼唱,我感觉也挺不错的。但是(不是宋祖唱的),没有流行开来。我忘是谁做的曲子了。
您说的题目其实太大了,真的不好立马回答,
我们再用岳飞的《满江红》为例说一下吧。这首词立意鲜明,核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满腔悲愤,壮怀激烈。如果写成了潇洒走一回的宋徽宗的“瘦金书”体,或者写的龙飞凤舞,轻飘飘的只用笔尖藕断丝连的,那就给人不够“大气”,欠庄重的感觉。如果用古汉隶书,或用重笔的枯涩的行楷,多用中锋,多用笔根,哪怕写成“狂草”,也会大受赞许的。
陆游的《钗头凤》,写成笔走龙蛇的笔尖连贯的细笔道的行草,别人会以为那就是陆游当时的心态体现出来了;写成汉隶,别人会以为陆游当时的心态真是“凄惨,悲切,思念,苦不堪言”。这个例子也正说明了读者的思维再创造各有不同,也说明了书家的文学素养各有不同。
我不知道您“遇到了啥困难“,实在是不好准确回答。望谅。
邵岩的个人履历
邵岩,1962年2月生于山东文登市, 先后就读于山东莱阳师范学校美术专业、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室。历届中国国家展现代书法最高奖获得者,作品被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意大利等多家国内外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当代艺术专业特聘专家、中国国家画院外聘教授、中国汉字艺术中心主任。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江苏省书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常务理事、马来西亚国际书画联盟理事。北京“檐”艺术空间主持。现居北京。2011年,邵岩的网站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