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四大杀招
摊手 、伏手、傍手、捺手摊手,咏春拳基础手法之一。在咏春拳的初级套路“小念头”中,是继日字冲拳后的首个技术动作,因为摊手可以嫁接延展出很多实用的组合手法,也是很多手法变化的来源,因此,摊手是咏春拳中使用最多的手法。在咏春拳里,摊手的狭义使用意义在于摊开(改变方向)对方的攻击,并使自己的桥手与敌接触从而“听桥”。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得、寓进攻于防御的手法,但必须牢牢记住一点,摊手并非格挡。咏春拳之伏手。伏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主要是在接桥之时,控制敌人的桥手,以手臂接桥为膀,手心向上接桥为摊,手心向下,向前,想左,向右控桥即为伏手。正身二字钳羊马站立,以左伏手为例,左拳松开,自然放松,肘推发力,贴肋骨推出,手腕移动到身体中线位置是,延中线而出,伏手做定时,手肘位于身体中线,肘部距离身体一拳距离。需要注意:做伏手时,肘部定住,前臂需要放松,即所谓定肘归中,前臂放松。
咏春拳发源地
咏春拳的发源地有以下六种说法:1、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2、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国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 (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3、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4、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味春,而是传给子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5、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币太或严咏春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咏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坐庵主所创。6、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神师。
咏春拳三大绝招
咏春拳: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三大绝招有:日字冲拳、寸拳、标指一、 日字冲拳是咏春拳的一种拳法,日字冲拳练习是进一步训练你身体各部位的良好控制和协调配合,以及训练你对寸拳出击速度控制,时机距离和出击力量的把握。拳法特点:咏春拳有“发拳肘在中”的拳诀,故每一拳必须注意手肘总贴近中线,以肘部发力直线将拳推出。在出拳时。每一拳皆要在另一手腕之上打出,使双手常形成“封闭状态”,以防敌人抢我中线。连环冲拳整个过程,双手甚至全身处于放松状态。二、寸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技击方式,又称为寸劲拳,它讲究短距离迅速出拳打出自己的有力的一拳要爆发出自己的所有爆发力打倒敌人。即运用寸拳顶点发力术,在最短的距离内,爆发出最大的威力。寸拳以本能反应为主导与潜能最大发挥为主体,至简、至灵、至威、至猛。三、标指是咏春拳高级套路,它传接了小念头中的基本攻防手法,动作组合中配以转马和左右两手的不同招式交替组合,充分发挥马步、腰、桥力的作用,套路中的动作既有贴身近打,又有中距离,远距离的攻击手法。“标指”是禅理的“标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时要眼光放远。它是打与被打的辩证法思想。
咏春拳32个基本手法
咏春的基本手法咏春是南方拳术的代表,有着很强的套路与手法,而且攻守转换灵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咏春的基本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1、问路手问路手,叶问咏春拳的标志性起手式,动作潇洒、气势不凡。问路,即是试探、寻找对方空门确定进攻路线的意思。问路手的前手称为“问手”,后手称为“护手”,“问手”与“护手”可以相互转换。招式开马,呈二字钳阳马,然后把握紧的双拳变成掌状,从胸部的中线往外排除,然后右手在前,肘部弯曲,手指上斜,呈吻兽,左手则在后,掌心朝右手臂内侧呈护手。动作要领问手的肘要归中,要处在胸前的中线位置,手掌稍稍上斜,指尖指向对方的眼睛。护手侧立于问手的肘窝处。目光越过问手的指尖射向对方,观察对方的动静。两手互换时,护手从问手的上方伸出形成问手,而原问手在下方收回成护手。易犯错误问手的肘外张,没有归中(以人身体来说,从眉心开始划一直线至两腿中间,这条虚拟中的位置即为中线位置。归中则是指手从其它位置回归到中线位置,在中线位置发出的手法叫中门手)。问手摆放的位置太低,手指指尖没有斜朝上。2、拍手咏春拳的发力分为长桥发力和短桥发力,所谓桥即指前臂。肘部伸展使桥手到达身体的`远端即长桥。肘部保持弯曲,桥手在身体近侧运动叫短桥。无论长桥或短桥均需练习肘底力。拍手是一种很好的消解对方招式的动作,属于短桥发力的防守。招式前提招式同一,然后右拳变掌,掌心手指朝上,用肩膀和肘底法力,把力气运到手掌的外侧,然后横向拍击,这时候眼睛要看着前方。动作要领双肩要保持平衡。屈肘时,前臂保持水平。手掌拍击后,手掌的外侧不需要超过肩外侧。拍手的大拇指与身体保持约15-20厘米的距离。易犯错误拍击手的同侧肩膀耸起。动作过大,导致腰部转动。目光随拍手的方向移动。拍击时手指向下甩。3、摊手摊手也是化解对手攻势的动作,但属于长桥发力。招式以二字钳阳马为起式。右拳变掌,掌心向上。右手夹时,以肘底发力,运劲于指尖,手掌经过身体的中线位置朝前斜向上摊出双眼目视前方。动作要领双肩保持平衡。屈肘归中。摊手后,前臂、手腕、手掌、手指成一直线。手指指尖的高度在下颌与鼻尖之间。易犯错误肘部外张。整个手臂伸直。屈腕,使手掌与前臂呈夹角弯曲。掌心倾斜未朝上。手指岔开。前臂没有在身体的中线位置。4、膀手因为状似白鹤亮翅而得名。膀手起肘、落手的动作与摊手刚好相反,所以摊手和膀手相互转换来做最好。膀手是纯消解的动作。我们平常人遇到攻击,一般都会有抬起手臂来阻挡的动作,属于条件反射,咏春拳把它吸收且加以优化了。招式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手臂保持屈肘向上抬起,同时手腕翻转,令掌心向内。肘部发力,向斜上方扬起,手腕内旋使掌心斜朝外,手指朝前斜向下插出。动作要领肘部向上扬起,肘尖略高于肩头。前臂、手腕、手掌和于指形成一直线,与地面呈约45°角。手掌正对身体的中线位置。易犯错误手指高过肘尖。手腕弯曲、手指弯手掌偏离身体的中线位置。5、圈手圈手是咏春里面应用极广的手法,用于变换手的位置,比如由对方外门转到内门,或由内门转到外门。圈手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手法。在咏春拳里,门分为内门与外门。怎么区分?举例:我以直线冲拳攻击敌人。如果敌手处干我拳拳背外位置则敌手在我之外门。而我手在敌之内门。反之,如果敌手处于我拳拳心内位置则敌手在我之内门,而我手在敌之外门。由此可见,内门与外门是可以通过变换手法来占取的。招式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右手向前伸出,呈问手,左拳保持不变。问手的手臂保持不动,手指放松下垂,手腕向内弯曲。手指先向内指向胸部,紧接着手腕继续由内向外旋出(逆时针),手指朝上。手腕稍稍下沉,手臂呈护手。双眼目视前方。动作要领旋转时屈肘基本不动。手指弯曲放松,大拇指内收轻触中指第二节,最后成护手时四指再挺直,大拇指扣起。做左圈手时手腕为顺时针旋转,与右手方向相反。易犯错误旋转时手指似硬挺直。手腕偎硬,肘部摆动幅度大。旋转往下时大拇指未内收。6、按手咏春实战中的控肘技术基本上依赖于按手,它属于钳制类的手法。按手发出的力要很强劲。按手与下拍手是不是容易混淆?下拍手夹肘。按手张肘。下拍手手指朝前,按手手指朝左或朝右。招式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左拳变掌,掌心向上,紧接着手腕向内翻转,令掌心朝下、手指朝右,手掌置于胸前中央位置。肘底发力,运劲于掌跟和掌外侧,手掌朝下前方按下,手指朝右。动作要领双肩保持平衡。发力后,手臂要伸直,手掌掌跟在体前约20厘米的位置。做右按手时,指尖方向向左。易犯错误按手的同侧肩膀下塌。动作过大导致弯腰。手臂没伸直,手指朝前。7、格手近身用手掌外侧格挡就是格手,线路非常短,属于短桥发力。招式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左拳变掌伸出至中线位置,掌心向右,指尖朝斜上方,手时微曲。左掌向右轻推,接着以肘带动手腕转动,左掌以掌外侧发力往中线位置格挡,掌心朝前,指尖朝上。动作要领肘部保持紧贴身体。格挡时应迅捷脆。发劲多以腰力配合。易犯错误肘部外张。没有用掌外侧发力。手指弯曲松软。8、标手望文生义,标出去的手就是标手。用于消解上方而来的攻击,属于长桥发力的动作。标手和标指是不同的。标手是消解动作。标指是进攻手法标手肘弯曲,以桥手和掌外侧为着力点。标指肘伸直,以手指尖为着力点。招式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接着手腕内旋令掌心朝下,同时肘部抬起,手掌平置于胸前。前臂发力,运劲于手掌外侧,由胸前斜向上挥出,掌心斜向下。动作要领肘微曲,手臂挥击的幅度不超过同侧肩膀,手掌与前臂稍成钝角。发力点在掌外侧,手指放松,位置高于眉毛。易犯错误前臂、手腕、手掌、手指成一直线。抬手过低。9、拉手又抓又拉,抓中有拉,拉中有抓,叫抓手不尽义,叫拉手不完全,还是沿用粤语:揦手(普通话音:化)。招式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右拳变掌,肘部发力带动右手前臂内旋,同时手腕抬起,手掌斜向上自胸前探出,掌心朝前。右手迅速向前伸出,同时五指张开,紧接着抓成拳头,随后肘底发力向下牵引,拳头收于胸前。动作要领“抓”和“拉”的动作同时进行,合二为一。实战时,抓的时候以手掌外侧为接触点。易犯错误只抓不拉。肘部外张、抬起过高。10、杀颈手望文生义,以手为刀,像刀砍在脖子上的样子,叫手刀也成。招式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右拳变掌,右手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手掌在颈部位置。右手手掌下沉经过腹部朝右侧甩击,先以前臂发力,肘部伸直后传力至手掌外侧朝斜向上砍击。动作要领手掌甩出耍迅速有力。掌心朝下,以掌外侧边缘砍击。易犯错误向下斜砍。力量止于前臂,未传递到掌外侧边缘。11、耕拦手耕、拦、摊、膀是咏春拳手法的四大精要,“耕”有击打,“拦”有拦栽。所以耕拦手亦攻亦防。招式以二字钳阳马站立,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二字钳阳马右转,呈左坐马,左手腕旋转令掌心斜向上,接着以肘底发力,运劲于前臂由左上往右下击打(为耕手)。与此同时,右手下沉,手指向下,运劲于前臂由腹部向右前方拦击(为拦手)。动作要领耕手和栏手同时发力、同时到位完成。两手的手指、手掌、手腕、前臂成一条直线。耕手曲肘,拦手直肘或微曲。两手空隙尽量缩小,但无需接触。右耕(手)左拦(手)的动作方法相同,似需左右互相换,转马成右坐马。易犯错误两手动作不同时。两手空隙过大。拦手做成按手。12、捆手用于拦截的双手组合动作,上挡下拦。上手为摊手,下手为膀手,需配合坐马。招式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二字钳阳马左转,呈右坐马,左手腕旋转令掌心斜向上,接着以肘底发力,夹肘归中,运劲于前臂由胸前向上做摊手。同时,右肘抬起,手腕下沉,手指向下,转腕运劲于前臂向左前方做膀手。动作要领摊手和膀手同时发力、同时到位完成。两手的手指、手掌、手腕、前臂成一直线。两手均曲肘,但摊手的肘下沉,膀手的肘上挺。两手空隙尽量缩小,但无需接触。膀手的手腕在摊手的肘底。右捆手的动作方法相同,但要求左右手互换,转马成左坐马。易犯错误两手动作不同时。两手的间隙过大。膀手的肘未抬起。13、破牌手破牌手也叫破牌掌、双飞蝴蝶掌,两掌齐发的手法。这是一个双手的组合,上手为正掌,下手为底掌。
咏春拳13招基本手法是什么?
1、问路手开马,呈二字钳阳马,然后把握紧的双拳变成掌状,从胸部的中线往外排除,然后右手在前,肘部弯曲,手指上斜,呈吻兽,左手则在后,掌心朝右手臂内侧呈护手。2、拍手前提招式同一,然后右拳变掌,掌心手指朝上,用肩膀和肘底法力,把力气运到手掌的外侧,然后横向拍击,这时候眼睛要看着前方。3、摊手以二字钳阳马为起式。右拳变掌,掌心向上。右手夹时,以肘底发力,运劲于指尖,手掌经过身体的中线位置朝前斜向上摊出双眼目视前方。4、膀手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手臂保持屈肘向上抬起,同时手腕翻转,令掌心向内。肘部发力,向斜上方扬起,手腕内旋使掌心斜朝外,手指朝前斜向下插出。5、圈手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右手向前伸出,呈问手,左拳保持不变。问手的手臂保持不动,手指放松下垂,手腕向内弯曲。手指先向内指向胸部,紧接着手腕继续由内向外旋出(逆时针),手指朝上。手腕稍稍下沉,手臂呈护手。双眼目视前方。6、按手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左拳变掌,掌心向上,紧接着手腕向内翻转,令掌心朝下、手指朝右,手掌置于胸前中央位置。肘底发力,运劲于掌跟和掌外侧,手掌朝下前方按下,手指朝右。7、格手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左拳变掌伸出至中线位置,掌心向右,指尖朝斜上方,手时微曲。左掌向右轻推,接着以肘带动手腕转动,左掌以掌外侧发力往中线位置格挡,掌心朝前,指尖朝上。8、标手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接着手腕内旋令掌心朝下,同时肘部抬起,手掌平置于胸前。前臂发力,运劲于手掌外侧,由胸前斜向上挥出,掌心斜向下。9、拉手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右拳变掌,肘部发力带动右手前臂内旋,同时手腕抬起,手掌斜向上自胸前探出,掌心朝前。右手迅速向前伸出,同时五指张开,紧接着抓成拳头,随后肘底发力向下牵引,拳头收于胸前。10、杀颈手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右拳变掌,右手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手掌在颈部位置。右手手掌下沉经过腹部朝右侧甩击,先以前臂发力,肘部伸直后传力至手掌外侧朝斜向上砍击。11、耕拦手以二字钳阳马站立,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二字钳阳马右转,呈左坐马,左手腕旋转令掌心斜向上,接着以肘底发力,运劲于前臂由左上往右下击打(为耕手)。与此同时,右手下沉,手指向下,运劲于前臂由腹部向右前方拦击(为拦手)。12、捆手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二字钳阳马左转,呈右坐马,左手腕旋转令掌心斜向上,接着以肘底发力,夹肘归中,运劲于前臂由胸前向上做摊手。同时,右肘抬起,手腕下沉,手指向下,转腕运劲于前臂向左前方做膀手。13、破牌手以二字钳阳马站立手,右手为护手。右手手腕旋转令掌心朝前、手指向下,接着手肘后抽将右掌收至右腹部。与此同时,左手手腕旋转令掌心朝斜前方、手指向上,手掌收至右掌上方,掌跟相对(两掌整体运动轨迹为顺时针)。双手肘底同时发力,将两掌从身体中线推出,运劲于掌跟和掌外侧。左掌为正掌,右掌为底掌。然后,左手手腕旋转令掌心朝前、手指向下,手肘后抽将左掌收至左腹部。与此同时,右手手腕旋转令掌心朝斜前方、手指向上,手掌收至左掌上方,掌跟相对(两掌整体运动轨迹为逆时针)。双手肘底发力,将两掌从身体中线推出,运劲于掌跟和掌外侧。右掌变为正掌,左掌变为底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