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设计

时间:2024-08-15 16:32:50编辑:分享君

温室大棚怎么建设?

一、加大墙体和后坡厚度增强温室保温性能
温室的蓄热面包括三面墙体、后坡和地面。当蔬菜植株遮严地面后,墙体、后坡就成为主要的受热面。要求增加墙体和后坡的厚度主要是为了增加其蓄热量,当然也不排除其防寒保温的作用。其中,能否蓄热保温就成为温室冬季生产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要想抵御冬季的灾害性天气,温室土墙体底宽应达2米,上宽应达1.5米,呈一梯形。若砌砖墙,厚度应不少于1.2米,即内50厘米为吸热层,中空80厘米,内填打成捆的麦秸,作为隔热层,外18厘米作为防寒层。冬季后墙外还应再靠30厘米厚的玉米秸。
二、建半地下式畦面以利于土温提高
若建土墙温室,可以把墙体南边的部分土推到墙体上,并用推土机压实墙体,然后把内墙壁削直铲平。因墙体用土较多,所以室内畦面比室外的地面要低30~40厘米。半地下式畦面虽然南边有少许遮光,但室内畦面低于室外,室内的土温不至于降低过快,能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这就是冬季温室低畦栽培能够增产、增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增加后坡厚度避免厚薄不均
温室的后坡面朝北,同墙体一样也是主要的散热面,因此建造后坡时,其仰角要在45度左右。高仰角可使后坡成为一个理想的受光蓄热面。仰角小,不但本身难以受光蓄热,还会遮挡后墙体,影响墙体的受光蓄热。
后屋面的厚度应在50~60厘米,目前多数温室的后坡是北部厚、南部薄。有的屋顶南沿只有10~15厘米厚,这一问题要引起重视。
四、增加跨度和长度提高可利用面积
温室是一种高投入设施,在原基础上再稍许增加一些投入就能扩大室内面积。根据计算表明:温室每向南延伸1米,可利用面积就会增加11%,而脊高只需增高20厘米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屋面角。增加温室的长度也是减少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的一种办法。更主要的是室内空间增大后,温度变化平稳,尤其是夜间降温速度慢。因此,在地块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目前多数为50米长的温室加长到100米,甚至更长些。
五、保护好前屋面
温室的前屋面(薄膜覆盖面)白天是受光面(要求每日清扫,保持良好的透光度),夜间是最大的散热面。因它的表面积等同于室内土地面积,这么大的散热面如若保护不好,墙体、后坡的蓄热性再好,也会功亏一篑。目前,人们多采用草苫覆盖的方法来保护前屋面,草苫的厚度要求在5厘米以上。盖时要前苫压后苫,在连接处相压的部分不少于20厘米,而且苫外要覆一层防雨保温膜,以免雪水、露水打湿草苫,降低其保温性。据测定,草苫外盖防雨膜的温室比不盖防雨膜的温室室温可提高1.5℃左右。


温室大棚怎么建设

考虑到大棚面积有200亩,在种植管理上需要不少人工,可以考虑直接建设成智能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作为反季节作物种植的必备建筑物,广泛应用于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种植中。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山东寿光等地区的温室大棚已经实现了智能化,鸟枪换炮,成为了智能温室。智能温室大棚因其结构轻便,造价相对较低、建设周期短、应用范围广泛等原因,农业种植、育种育苗、科研实验等方面都有其身影,用于现代化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小镇、休闲观光产业园的建造。  一、设计规划  为了提升设计方案的落地可执行性,通常由设计方和使用方共同来完成。设计方一般是有设计资质的专业机构,根据使用方的应用目的、建设场地环境、当地气象历史数据、建设预算、地质情况、土壤成分、后期管理使用人员等需求,因地制宜。温室设计  关于整体布局、采用类型、跨度、间隔和开间尺寸等数据方面的设计,应考虑到结构、机械、覆盖与支撑材料、通风、增温、内外排水,以及环境控制系统,也就是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多种因素,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种植作物类型,根据结构框架设计特点归纳:  ①、结构布局。由于国内特殊的地理环境,通常南北栋建筑的太阳直射光更佳,平均日总量透过率最高。宜采用主向阳面的屋面,其光照总量要比采用对称向北屋面大大增加。同时为埋件结构件需求,应低于室外地面0.5米。  ②、覆盖材料。玻璃作为非晶非金属的材料,透光率高,用于建设温室大棚,其透光率衰减少,定期维护清理,使用周期长,是较为理想的温室覆盖材料。  ③、通风问题。为了通风以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确定温室开窗的朝向。以当地季风的风向为依据,选择在温室的对应方向留下天窗,即某地风向为东南,天窗位置应在温室的北侧。  ④、遮阳系统。由于玻璃温室的特殊性,其遮阳系统多采用遮阳网之类的设备,在顶面上需留下安装遮阳网等设备的接口,同时最好与顶面天窗有0.1米的距离,便于遮阳的同时还能开启天窗通风。  ⑤、温控功能。温控的实现根据季节不同,夏季以降温为主要需求,可采用高压喷雾等方式降温问题。冬季实现增温的装备类型较多,如热风机、采暖机、保温帘等。根据应用的便捷性,需留下对应安装应用的位置。  ⑥、灌溉排水。由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水量有一定差异,且使用方存在轮换种植多种作物的可能性,并没有具体规律可循。因此智能温室大棚的灌溉问题宜采用喷灌方式,可接入水肥一体机。  二、建设阶段  完成场地平整、独立基础、圈梁、挡水墙、水帘用蓄水池等土建建设。进行下一步安装工作,有主体骨架的安装、系统安装、现场装配覆盖材料安装等。宜由专业的安装建设队伍进行安装,同时需要现场和业主沟通交流好细节问题。大棚建设  三、系统安装  这一部分指的是移动苗床、种植支架、种植槽、基质袋、配电安装等,以及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相关硬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智能温室设施  重点说明下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主要硬件设备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等采集类终端,智能电磁阀等控制终端和、智能开关柜等设备。采集终端设备除土壤采集设备外,多采用壁挂式安装,用螺丝固定在监测点即可;土壤类采集设备需要插入到种植土壤中;智能控制柜是手动管理玻璃温室的设备,宜安装在显眼且距地面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各类设备的数量至少需要一个,根据玻璃温室的面积以及划分的种植区域多少,数量随之增加。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硬件设备  安装完成后,依次将各采集、控制、控制柜等设备接入到管理云平台上,将对应的采集终端与控制终端一一绑定,举例: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与天窗系统的电机、采暖机、通风机等温控设备绑定,并设定运行逻辑,即当传感器采集到室内空气过高时,开启天窗、通风机,室温降到某一数值时关闭天窗等设备,若温度再降到某一数值时则开启采暖机等增温设备,具体数值根据种植作物生长所需而定。同理,光照度传感器与人工补光灯、遮阳系统、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等采集土壤数据的传感器与控制水肥一体机的智能阀门等。设备安装  关于智能温室大棚在云平台上设定的逻辑管理规则,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电脑端上进行修改,即时生效。同时可根据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智能阀门的电池/电压/信号等数据,设置自动报警,一旦达到报警条件,云平台自动向绑定接收信息的管理者,推送短信、微信、云平台信息、拨打电话等方式示警。智能温室控制云平台  总的来说,建设玻璃温室的框架难度并不大,与传统温室的建设区别不大,而实现温室智能化管理的重点在于对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应用,根据种植经验,指导云平台管理策略与方案,才能发挥出现现代化智能温室的最大功效,实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智能温室

设计建设温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个好的温室,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透光性能良好,光照利用率高;二是增温快,保温性能良好;三是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四是结构牢固,防风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五是易于建设,且投资较少。为实现上述要求,在建设时要注意做到:(1)温室选地。设计建设温室(棚)选地时,要注意选择哪些地势高燥、大雨过后不积水、地下水埋深低于1米、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沃、土质松散、透气性好、土层较深、保肥保水性能良好,且背风向阳、交通方便的地段。(2)温室坐向。实践证明,温室应建成坐北朝南方向,并偏西(阴)3~5度为好。这样的方向,接受阳光时间长,光能利用率高。若因地形地势等原因,达不到以上要求,也应尽力调整,使之在偏西10度至偏东5度范围内。方法如下:中午12点至12点20分之间,在地面插一根垂直标杆,通过观察,选取其最短投影,然后做其垂线,再以该垂线为准,偏阴5度划直线,所画直线,即为温室后墙方向基准线。(3)温室大小。节能日光温室,其东西长50~70米比较适宜,若长度短于40米,则温室体积偏小,保温性能差,遇到严寒天气,室内易发生冷害或冻害。若长度超过80米,则拉盖草苫的时间长,管理不方便。(4)温室的高度与南北跨度。温室的高度与南北跨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因为高度与跨度决定着温室采光面的角度(图1),采光面的角度又左右着阳光入射角的大小。要保证阳光有较大的入射率,其入射角应小于40度。因为太阳光的投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其入射角在0~40度范围内,随入射角的增大,光线的入射率下降,但是变化不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度以后,随入射角的增大,其透光率明显,甚至于急剧下降。" role="figure图1 温室各种角的示意图由图1得知,温室采光面的角度=90°-太阳高度角-阳光入射角(40°)。太阳高度角一天之中,中午最大,早晨出太阳时为零,一般上午10点、下午2点时太阳高度角比正午可少6~7度。因此,温室采光面的角度,应适当增加5~6度为好。太阳高度角,由其所在地的纬度决定,不同地区因其所处纬度不同,其太阳高度角不同(表1)。" role="table表1 不同纬度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2点)所以,建温室时,其采光面的角度应根据当地太阳高度角来决定。例如:在北纬36度左右地区,建温室时,其采光面的角度,应大于23度(α=90°-31.6°-40°+5°=23.4°)。采光面的角度确定之后,其南北宽(跨度)可用下面公式算出:温室宽=温室最高点高度×ctgα(α为采光面角度)+后坡面的投影长度。若温室设计高度为3米,后坡面的投影长度为1米,采光面的角度为23°(ctg23°=2.36),则其南北跨度为8米(3×2.36+1=8)。若温室设计高度为3.2米,其南北跨度则为8.5米。(5)温室前坡面的形状。前坡面(采光面)的形状,目前经常采用的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立窗型,即一立一斜型;另一种为抛物线型,也叫半拱圆或弧型。这两种形式,后者为好,因为:抛物线型温室,一是其采光面呈拱形,结构坚固,抗压力强;二是坡面凸起,便于用压膜绳压膜,可消除一立一斜型的温室必须用竹竿压膜,用铁丝绑缚竹竿,造成孔洞多、保温性能差和室内有滴水现象的缺点;三是抛物线型,其采光面透光性能好,阳光利用率高,上午9点以前,室内增温快;四是抛物线型,拉揭草帘便利,且下雪时采光面上积雪少,便于清扫。(6)温室后坡面的角度与投影长度。温室设有后坡面,可显著提高温室的保温效果。并能提高温室的高度,增大采光面角度,利于太阳光的射入,还能方便摆放与揭盖采光面的保温覆盖物(草苫、纸被等)。为保障严寒时期温室内的温度,设立后坡面是必要的。但是,后坡面又能阻挡温室北边空中散射光的射入,恶化了温室后部的光照条件,造成温室后部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都明显劣于前部作物。平衡利弊,并为便于摆放和揭盖保温覆盖物,应设立后坡面。但后坡面的宽度不可过于宽大,其投影长度应维持在1米左右,以尽量减少遮光。如有条件,后坡面建成半活动型为好,上半部为透光型,夜晚备有保温覆盖设施,以利提高温室保温效果;白天撤去覆盖,增加散射光的射入,以利改善后部光照条件;下半部为保温性能良好的永久性坡面,利于保温、摆放与揭盖保温覆盖物。后坡面的仰角应合理,在北纬36度左右地区,应维持在38度以上,以便于在最为严寒的季节(冬至前后2个月),太阳光可以直射后坡面的内壁,利于提高温室温度和改善后部的光照条件。(7)温室采光面透明覆盖材料。要采用透光、无滴、防尘、保温性能良好,且具有抗拉力强、长寿的多功能复合膜。

设计建设温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坐向。温室应坐北朝南,并偏西(阴)3°~5°为好。这样的方向,接受阳光时间长,光能利用率高。方法如下:中午11时40分至12时20分之间,在地面插一根垂直标杆,通过观察,选取其最短投影画直线,然后做其垂直线,再以该垂直线为准,偏阴5°划直线,所画直线,即为温室后墙方向基准线。2)设施大小。日光温室,其东西长50~70米比较适宜。若长度短于40米,则温室体积偏小,保温性能降低,遇到严寒天气,室内易发生冷害或冻害(表7-1);若长度超过80米,则拉盖草苫的时间长,管理不方便。3)温室的高度与南北跨度。高度与南北跨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高度与跨度决定着温室采光面的角度(图7-1)。采光面角度左右着阳光入射角(阳光射线与采光面垂直线的夹角)的大小。研究得知,太阳光的入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其入射角在0°~40°范围内,光线的入射率变化不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以后,随入射角的增大,其透光率急剧下降。


上一篇:端午的诗句

下一篇:迪力热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