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有哪些?
正一品是太师,太傅太保,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从一品是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大约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从二品是巡抚与布政使,约等同于现在的正省级干部。正三品是按察使,约等同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从四品是知府,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厅,正司级干部。正五品是同知,约等同于现在的副厅,副司级干部。正七品是知县,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正八品是县丞,约等同于科长,主任科员。九品官在清代时期是作为县官的从属官员存在的,大约等同于副主任科员。任免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是任,授,除,拜,封,赠,征,辟,荐,举,点。关于提升职务的是抉或,进,起复,超迁。关于降级免职的是罢,免,解,贬,谪,革,褫,开缺,致仕,左迁。关于调动职务的是移,调,徒,量移,补。关于兼职的是领,摄,权,行,署,护。
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官职有哪些?
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2、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3、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4、从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5、正三品: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6、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7、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8、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9、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10、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11、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12、从六品: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13、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14、从七品: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15、正八品: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16、从八品: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17、正九品: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18、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19、未入流: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扩展资料:清代官服制度: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朝冠顶珠见上表;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