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真的比其他将领高明吗?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等核心领导毙命,2万骨干力量死于内斗。次年5月,翼王石达开因得不到“军师”头衔,以致处处受洪仁发、洪仁达这俩草包掣肘,一怒之下率10余万精锐外出单干。经此事变,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巅峰跌落至谷底,再次面临严峻之军事危机,困难重重。此时,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力挽狂澜,承担起复兴太平天国之重任,成为天国后期绝对之顶梁柱,被誉为双子星。那么,陈玉成与李秀成,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谁人段位强一点呢?从四个方面看,英王远不如忠王,李秀成综合能力甩陈玉成几条街。一起来看下,欢迎点评。01.从人才培养角度看,英王几乎培养不出人才,忠殿则是人才之摇篮评价一位将领能力如何,能否算是优秀之统帅,得看看他可否培养出一群强大的班底,麾下战将之成长值如何。就此而言,陈玉成比不过李秀成,因为英王殿下能够拿得出手的悍将,都是“天京事变”之前就已经可独当一面,立下了赫赫战功。例如,吴如孝、黄文金、陈得才、叶芸来等,他们在追随英王时,已经声名显赫,尤其是吴如孝、黄文金,绝对是一流战将之苗子,可惜抓不住机遇。英王自己则几乎没培养出什么战将,麾下猛将都是老底,基础比较好。李秀成呢?天京事变后,他手头资源有限,帐下并没啥优秀宿将,陈坤书、谭绍光、陈炳文、陆顺德、郜永宽、汪海洋、谭体元、吴定彩、黄金爱,等等,都是李秀成一手提拔起来,从不知名小兵成长为独当一面之大将。就拿汪海洋来说吧,他追随翼王石达开混时,没啥表现机会,没啥地位;追随忠王时,汪海洋如同打了鸡血,所向无敌,成为左宗棠难缠的对手,还差点打死左系悍将蒋益澧、刘典。可以说,李秀成忠殿集团,乃人才成长之摇篮。02.从保存实力看,英王一味浪战,忠王则会最大限度保护自己要想消灭敌人,建功立业,成就辉煌,首先就得学会保护自己,积蓄足够之力量后方才出击,一战定乾坤。从作战之彪悍程度看,忠王比不上英王,陈玉成喜欢打血仗、恶仗,是出了名的“刺头”,曾国藩、胡林翼等中兴名臣吃了不少英王之苦,直言:“四眼狗不灭,两湖不安也”。然而,英王虽彪悍,可压根就不懂得保存实力之重要性,只会一味浪战,将所有精锐消耗,最终被叛徒俘虏,受凌迟而死。就拿安庆会战来说,明知城池守不住,陈玉成不但不想着如何将城内守军接出来,还将各路援军投进这“绞肉机”;天国精锐将士损失殆尽,也拉开了英王败落之序幕。相对于英王,李秀成更懂得保存实力之重要性,在没有必胜把握时,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尤其是与湘军最精锐部队正面冲突。三河大捷后,湘军6000精锐被全歼,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安徽湘军损失惨重。但是,太平军连续作战多年,几乎没有得到休整,此时部队厌战情绪强烈且疲惫不堪。对此,李秀成希望休整后再战,可陈玉成不听,非要强攻二郎河,结果被鲍超、多隆阿一顿猛揍。李秀成呢?西征武昌期间,招收30万散兵游勇后,并未与鲍超开战,而是直接回到苏南休整,编练军队。如此,英王失败后,李秀成在苏南保存了相当之武装力量,为太平天国续命近三年,否则太平天国在1862年就得灭亡。
太平天国晚期将领陈玉成简介,陈玉成是怎么死的?
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参加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洪秀全为其赐名陈玉成,此后以陈玉成相称。陈玉成生于公元1837年陈玉成简介,去世于公元1862年,是太平天国晚期非常重要的将领,接替前辈扛起太平天国的重担。史记他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 参加太平天国起义,起来反抗清王朝统治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贫穷的农民,他们因为洪秀全等人的均田口号而加入起义,期望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陈玉成也是这样的人中的其中一个,他是贫农出生,为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自幼父母双亡,被叔父收养。十四岁的时候,跟随叔父叔父陈承熔参加了金田起义。 陈玉成最初参加起义被编入童子军中,后来因为表现出色,一身枪法了得,很快就当上了童子军的首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要工作就是掌管军粮。 1854年,太平军发动对武昌的功绩,城中守军负隅顽抗,使得太平军久攻不下。在此战中,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他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十八岁的少年郎率先登上城头,事后论功行赏,陈玉成因为夺得头功而被升为“殿右三十检点”,排位在右丞相之下。后来在太平天国的西征中,陈玉成一路凯歌,所战全是捷豹,于是又被提为冬宫下丞相 1856年,镇江被围,燕王秦日纲率兵支持漠北清军阻挡,眼见着与城内守军失去联系,无法解围。陈玉成当即舍生忘死,乘小舟冲到镇江与城中守将取得联系。最后在陈玉成的联络下陈玉成简介,城内守军和城外秦日纲援军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清军,最终解镇江之围。 镇江之围已解,石达开又与秦日纲等大军配合,一同攻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解天京的后顾之忧,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而在此次战斗中,陈玉成率部与清军激战四天四夜,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爆发,这场战斗消耗了太平天国内部很大一部分力量,许多中上层将领都在此次战斗中牺牲。因为内耗太大,太平天国从鼎盛开始走向衰落。洪秀全为了扭转危局,积极着手组建新的领导核心,陈玉成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提拔起来,升前军主将的。 1858年,为了阻挡清军向天京进攻,洪秀全制定粉碎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的方案。同年九月,陈玉成和李秀成分兵横扫整个苏北战场携胜利之势,一举摧毁了江北大营,缓和天京危局。使得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之后的被动局面开始扭转。 太平军纵横战场,清军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创建湘军的曾国藩趁太平军还在江北之时,大举进攻安徽,后围困安徽重镇三河镇。三河是庐州的咽喉,是太平军重要的物资供应地,太平军在此经营良久,在天平天国的版图中,三河镇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陈玉成当即上奏,随后带兵支援。 清军与太平军相遇,两军爆发大战,陈玉成在李秀成的配合下,取得了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力挽危局。不仅如此,随后两人又乘胜进攻清军江南大营,最后再次取得了胜利,一举摧毁了江南大营,解天京危局。 1858年,湘军首领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鄂军水陆师5万余,自湖北大举入皖,连陷太湖、潜山、石牌,将目光对准了太平军在长江上游的战略重地安庆。 安庆是太平军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自从九江被清军攻陷之后,安庆可以还说是天京上方的最后一道屏障,其意义重大,无需赘言。 听闻消息后,洪秀全从江、浙战场调集兵力,分五路由大江南北并进,其中陈玉成率军从长江北岸西进,经皖北入鄂东。安庆之战十分惨烈,陈玉成多次寻找时机想要攻破清军防线,最终都被清军所阻。太平军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安庆也就此陷落。 安庆沦陷之后,陈玉成退守庐州,“ *** 自守”。他原本打算广招兵马再战,但是外有敌军多隆阿部进逼,内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职处分,处境艰难。最终被已暗投清军的苗沛霖诱劝出走寿州,最终中计被俘。因为宁死不降,最终被判凌迟之刑,英勇就义,死时年仅二十五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陈玉成有什么英勇事迹能够被封为一代英王呢?
陈玉成的一生颇为短暂,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只留下刹那间的璀璨光芒,令人过目难忘。原本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曾发誓不再封王,却恰好应了时下所流行的一个段子: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我信你个鬼。1859年,族弟洪仁玕一到天京,洪秀全大喜过望,不惜违背誓言,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加封其为干王,并总理朝政。真是朝中有人好封王啊,未立尺寸之功便受封王爵,朝中文武大臣自然多有不服。为了平息众怒,洪秀全随即封陈玉成为英王、蒙得恩为赞王、李秀成为忠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章为章王。在这几个王爷当中,真正以战功起家,受之无愧者,只有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他俩都是广西藤县老乡,据说在家时是很要好的朋友,不过根据两人年龄来推算的话即使是真事,那也是忘年之交。太平天国后期,他们俩被认为是撑持危局的天国两大柱石。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下面我们就以李秀成作为参照物,对比一下这两大功臣在天京事变前的履历。1851年,金田起义。15岁的陈玉成跟随叔父陈承瑢加入起义军。此时29岁的李秀成还在家修理地球。1851年,陈玉成被编入童子军中,成为一名圣兵。此时李秀成在太平军路过家乡时光荣参军。1853年,17岁的陈玉成做为童子军先锋,率先攻入武昌城内。此时31岁的李秀成不知在何人手下当差。1854年,18岁的陈玉成率五百壮士率先登上武昌东门城楼,立下首功,擢升为殿右三十检点。此时32岁的李秀成升任指挥,在庐州把守安民。按照太平天国军制,丞相是最高文职,下设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等职。这也就是说,18岁的陈玉成在职务上要比32岁的李秀成高出一个等级。职务高一级也就罢了,更重要在于,陈玉成因攻占武昌立下首功,天王赞誉他“真是英雄出少年”。这就好比现在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属于国家重点培养对象。1856年,升任冬官正丞相的陈玉成和升任地官副丞相的李秀成随燕王秦日纲率兵解救镇江。当时清军四面围困,把镇江守军与援军隔绝在外。陈玉成自告奋勇,冒死乘小船冲破清军重围,进入城内与镇江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络,内外夹击,大败清军,解除镇江之围。杨秀清闻奏赞誉他“浑身是胆,当年赵子龙也比不上”。陈玉成是太平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李秀成一直被他的光芒所掩盖。石达开率部出走之后,陈玉成接替了他在军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