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军

时间:2024-08-25 01:43:33编辑:分享君

绿林军和赤眉军为啥会失败呢?

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上说,由于王莽的暴政使得民不聊生,于是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王莽的新朝政权也在这场起义中覆灭。作为这场起义之中势力最大的农民军队,绿林军和赤眉军最后并未成为胜利者,而是在王莽被灭后也迅速消亡。反而是在这些义军中处于中小势力的刘秀在战争中崛起,兼并各处义军,最终平定乱世,建立了东汉王朝。可是对于绿林军和赤眉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学者们众说纷纭,得出了各种不一样的结论。在我看来,这两只最大势力的义军失败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这也是刘秀成功的原因所在。"得民心者的天下"这句古训说了上千年,但真正能够理解这句古训的却没有几人。通常人以为,得民心就是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戴。这么说不能叫错,但却是十分肤浅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并无现实意义。就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而言,几乎所有的都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包括绿林军、赤眉军、李自成等等。然而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都成了最后争夺天下的失败者,并未成功的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由此先例,那我们可以说"得民心者的天下"这句话是错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失去老百姓拥戴的国家一样做不长久。从东汉建立时的整个历程来看,"得民心者的天下"还是非常适用的。光武帝刘秀正是得到了所谓的"民心",才能够消灭割据四方的豪强政权,最终平定乱世。而绿林军和赤眉军的失败也是源于他们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他们存在的根基。于是有人要问了,不是说这些义军都是受到老百姓拥护的么?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得民心"与受到老百姓拥护是两回事。"得民心"并不是指得到老百姓拥护,而是指得到国家社会资源掌控阶层的拥护。而中国古代社会和国家资源往往不是掌控在老百姓手中,而是掌控在中间利益阶层手里。因此要"得民心",最主要的是要得到中间利益阶层的支持。

绿林军和赤眉军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1、赤眉军和绿林军发生多次战斗,农民军的实力内耗挺大。
2、绿林军投降赤眉军后,赤眉军在长安城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占领首都的优势,稳定秩序,继续扩大战果,而是贪恋京师,论功行赏不休。
3、纪律也松弛下来,甚至发展到 烧宫室市里,宗庙园陵皆发掘 。
4、由于赤眉军百万之众固守几经战乱的长安孤城,仅四个月后,建世政权便陷入了军粮严重匮乏的地步。
5、由于没有足够的粮草,战斗力大为削弱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只剩下二十余万人的赤眉军只好离开长安,出华阴,准备向东方转移。建武三年闰正月,赤眉军行至渑池崤底时,遭刘秀部将冯异伏击,被俘达八万人


绿林军、赤眉军、舂陵军、王莽 几个的关系

新朝末年,天灾不断,人心思乱。新莽天凤年间,荆州一带的饥荒尤为严重,许多饥民相率到野泽中掘草根为食。新市(今湖北京山境)人王匡、王凤替大家排难解纷,调节纠纷,被推为首领。他们人数越聚越多,形成一支武装力量,不时攻击附近的乡聚。他们隐蔽在绿林山中(今湖北京山境内),因此被称作绿林军。几月后,绿林军发展到七、八千人。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的荆州牧发兵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出山迎击获胜,部众增至数万人,战斗意志高涨起来。地皇三年(公元22年),绿林山中疾疫流行,绿林军出山,一支由王常、成丹等率领,西入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于是绿林军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南阳的刘演、刘秀兄弟为西汉宗室,见天下大乱,他们亦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联络附近各县地主豪强,并且把宗族、宾客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起兵反莽,称为舂陵军。不久,为了壮大各自的势力,绿林军与舂陵军进行了联合,实力大增。联军于沘水和育阳大败莽军,进围宛城,不久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和绿林军的将领们大败新莽四十二万大军于昆阳。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


当时的称为绿林好汉....实际上是不是土匪??

我也是这么理解的,但为了更好的回答你的问题,不代表个人观点,更科学更严肃更广义的理解对了,我百度了一下,结果回答的定义更是与时俱进,都用了集团这词了,看一下官方解释吧:
  绿林好汉:绿,此处读lù,不读lǜ。又如:绿营、鸭绿江。   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凤四年起事,号下江兵。绿林位于湖北京山县北境。见汉书九九下王莽传、后汉书二一刘玄传。   后来以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   [题名]:绿林好汉   [拼音]:lù lín hǎo hàn   [解释]: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例句]:收了无数的~,查拿海寇。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来源]:《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芘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造反英


历代绿林黑话

旧时土匪黑帮的暗语黑话

「唇典」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在三教九流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餐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与意图。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透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唇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而用其它字语代替。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以「四三八」称「二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黑话,这是真正旧时代江湖帮会的语言吗?在弱肉强食的旧社会中,弱者只有靠群体才能生存下去,于是产生了帮会、社团。乾隆皇帝钦点的江湖社团漕帮,以及由此产生的袍哥、到闻名上海滩的青帮,红帮,还有我们从武侠小说中知道乞丐帮……,他们在官府、衙门的层层限制下是如何进行交流、联系的呢?,从其错综复杂的万千对话中梳理出了它们的发音规律,并修正了错误的读音,终于使我们掌握了流传百年的江湖帮会的独特语言,揭开了这种曾经百年口传、艰涩难懂的神秘语言的面纱。

天王盖地虎——你好大胆子,敢气你祖宗!

  宝塔镇河妖——要是这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你不是正牌的。

  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拜见过阿么啦?——从小拜谁为师?

  房上没瓦,非否非,否非否——不到正堂不能说。徒弟不言师讳

  么哈,么哈?——以前单干么?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许大马棒山上的。

  好吧哒——内行,是个老手。

  天下大大的啦——不吹牛,闯过大队头的。

佛爷:即指窃贼。此类人多犯有相当程度的盗窃罪行。一般都有数次被拘审的记录。此语流传于京、津一带。不法分子中尤甚。

  扒包:即指装扮成行家权威,用话让卖东西的人主动高低。此语多流传于我东北一带。生意人中尤甚。

  闯啃:指闯到人家屋里骗取财物。此语流行于我国北方江湖客或不法分子中间。

  插了:即杀了,系东北土匪黑话。如东北土匪拜香时常这样跪地起誓:如违犯了……千刀万剐,叫当家的插了我。

  挂注:即指入伙。这是本世纪初东北土匪中流行的黑话。

  对买:即用事先准备好的钱包或提包换取对方的钱包或提包。此语多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江湖客或不法分子中间。

  胡子:即指土匪。二十世纪初,流行于我国东北一带的黑话,又谓“响马”。

  伤票:匪首取猪头割口条让“花舌子”(送信人)送往被害者其家。声称是其家人的舌头,并威胁再不按要求赎票,则三天送其耳,五天送其眼,十天送其人头,此称“伤票”。
炮头:即指神枪手。属土匪黑话。

  扒子:即指完蛋货。属土匪黑话。

  主刀:时下流行于东三省的黑话,意为主要作案者,即亲自动手的人。

  野鸡:即指杂牌。这是旧时东北地区土匪集团流行的黑话。选自曲波所著的《林海雪原》。

  房瓦:即指正堂。这是旧时东北地区土匪集团流行的黑龙话。选自曲波所著的《林海雪原》。

  晒至:即指白日行走。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用以回避外行、外界。

  暗线:即指半夜纠伙行动。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用以回避外行、外界。
盘走:即指强盗。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

  肘琴:指谢银,就是拒收银两。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

  寸节:即指讨银,就是讨收银两。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

  老荣:即指小偷、扒手。有的地区也称“小绺”、“摄子把”或“荣马子”。

  方子:即指钱包,流行我国南方以偷窃为生的犯罪分子中间。


上一篇:实习单位评语

下一篇:我是直男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