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团队的管理
一、各单位负责人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做好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头"。我们每个营业处的负责人,应该是负责营业处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并带领团队共同进步。他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既是工作计划的制订者,又是实施计划的领头人,作为团队的"头",其个人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这支团队的领头羊,不仅要用平和之心客观公正地对待营业处的每件事和每个人,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二、打造团队精神,建立明确共同的目标打造团队精神,首先要提出团队目标,抓好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团队就失去了方向。因此,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学习,使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知道本单位或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是团队形成合力、劲往一处使的前提。三、抓规范,抓执行,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衡量一个公司管理是否走上正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制度、流程是否被公司员工了解、熟悉、掌握和执行,是否有监督和保障措施。让员工熟悉、掌握各类制度、流程,不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满足公司长远发展和员工快速成长的需要。事实证明,没有一套科学完整、切合实际的制度体系,管理工作和员工的行为就不能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就会出现无序和混乱,就不会产生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团队。所以,要从我们的小团队做起,要运用各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抓执行力,抓落实兑现。四、用有效的沟通激活团队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沟通是维护团队建设整体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如果说纪律是维护团队完整的硬性手段的话,那么沟通则是维护团队完整的软性措施,它是团队的无形纽带和润滑剂。沟通可以使团队建设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可以消除员工内心的紧张和隔阂,使大家精神舒畅,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作为各单位负责人必须要保持团队内部上下、左右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以利于提高团队内部的士气,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人和"的环境。五、用好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员工进步绩效考核是一种激励和检验。它不仅检验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成果,也是向团队成员宣示公司的价值取向,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所以它同样关系到团队的生存和发展。着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现代企业不仅是老板和下属的企业,而应该是一个团队。"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团队建设,凝聚团队的力量,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实现小组最优化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实现小组最优化组合
怎样实现小组最优化组合
1、小组规模
2、小组划分
3、小组座次
4、小组重组
小组的优化组合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也切实关系着自主课堂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始终将其放在小组建设的首要位置。对于这一间题,我们将从小组规模、小组划分、小组座次和小组合作时间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小组规模
科学研究以及我们的实践均表明.最佳的小组合作人数应在3-5人之间,其中又以两两成对的“四人小组”最为适宜。因为不论对于学习还是管理来说,四人小组都具有很多的好处,如:
.四人小组变成两人一对,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的互动。
.四人小组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而四人小组恰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四人小组优于两人小组的地方在于有更多的主意和力量去完成任务。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旦小组的人数越过6个,就会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
.有一些学生会承担比他们应该分担的工作量大的工作。
.学生们反而会缺少与大集体合作的能力。
.学生会在小组内部与自己的朋友组成小团体。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建议,合作小组的建立应以“四人合作”为最佳方式。
小组划分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组内异质”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原则的帮助下,结合实践经验,我们推荐两种小组划分的具体方法,供借鉴、参考。
方法一:
1.以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名次为依据,以40人为例,1-10名分别为10个小组的1号组长,11-20名为各组的2号组长,21-30名为3号组员,30-40名为4号组员,原则上1与20名,2与19名……搭配,然后根据性别、性格、学科优势等再做微调。
2. 10个小组的再组合: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1号组长的班名次即为该小组的序号,那么大组原则上采用1组与10组,2组与9组……的组合方式。
3.大组座次安排:(1、2、3、4为各组组员号)
4
1
1
4
3
2
2
3
这样的座次方式既有利于“一对一”的小组互助,1号与4号,2号与3号,又有利于优生的发展:两个小组的1号2号挨着,可合作解决拓展拔高的疑难问题,再者将相对差的学生隔开,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班级的纪律,也创设了后进生转化的有利条件。
方法二:
探索1: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据“串麻线”的原则划分小组(即成绩第1名、20名、21名、40名的学生为一组;第2名、19名、22名、39名的学生为一组,以此类推),并根据学习成绩将4个成员编为1-4号,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前10名的学生做组长。
问题:10个组长,即各组1号,在学习的时候势单力薄,遇到弱科、难题甚至找不到讨论对象,极不利于优生的个人发展,而且男、女生比例较难调控。
探索2:根据基础成绩将男、女生分别进行排列,依据“串麻线”的方法将两男两女划分为四人学习小组(即男1号、女1号对男20,女20;男2号、女2号对男19、女19,以此类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单科成绩等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与此同时迅速结成组内“一帮一”小对子,实现学习合作与互助。
问题:这样组合的10个小组仍然并不完美。不管如何搭配,仍然会有弱势小组的存在,如“男10号、女10号和男11号、女11号”组成的四人小组虽无差生却也没有优生,很难起到带动作用。
探索3:由相对强势小组搭配相对弱势小组形成5个大组(如男、女1号和男、女20号的小组搭配,男、女10号和男、女11号的小组搭配),相邻小组学习上互帮互助,纪律文明则互相竞争,为小组管理及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座次
在前文的“小组划分”方法中,提到了一种新型的座次安排方法,如果把成排成列的座次方法称之为“插秧式座次”的话,这种新型的座次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方阵式座次”。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座次的安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学生之间必须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更方便地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这样,座位的安排就促进了合作。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一个小组效率不高的原因仅仅就是因为他们所坐的位置。例如,一个学生离其他组员太远,或是一个组两头的同学无法方便地沟通。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次的安排同样重要。
过去,我们的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小组活动过程中,总会有一半的学生始终背对讲台,当小组活动与全班互动相互转化时,他们就必须安静、迅速地转过身子。突然之间转过180度可能会使他们不舒服,有的学生还会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这就可能导致他们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些什么,课堂效率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避免这种问题的座次安排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即我们所提到的“方阵式座次”(参见下图)。
小组重组
为班级的“小组优化组合”所作出的一系列工作和努力,让我们更想把小组长久地保持下来。学生们也喜欢在已经熟悉的小组中学习,但是,有规律的小组重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我们建议应该做到每个学期重建一次小组,它会为我们带来如下的好处:
.学生们能够与更多拥有不同经历和能力的同伴儿搭档。
.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新搭档合作,同时也预防了“小集团”的形成。
.学生们能够意识到不仅仅是他所处的小组,而是整个班级都在从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
当然,小组重组之前,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引导学生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例如离开之前,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写下感谢的话语等等。
问题24小组内部为什么要进行分工,怎样进行最优化分工
小组内部为什么要进行分工
怎样进行最优化分工
小组内部为什么要进行分工
利用小组进行学习与班级活动时最容易让人担心的就是个别学生会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不能与其他组员交流交往和共享。这些孤独的孩子,不仅丧失了自己学习的机会,干扰了其他人的思考,而且还严重挫伤了整个小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另外在小组内部,由于以前在班级学习以及各项活动中所积累下的一些负面影响,会使某些组员感觉到在小组内部的地位低下,而小组内地位的不同也会导致一些总在帮助“迟钝生”的学生被认为是“聪明”的好学生,最终使:
●地位较低的学生发言较少。
●忽略或不在乎地位低的学生的贡献。
●对地位低的学生注意或关照不够。
●地位较低的学生会有挫败感,从而更少地活动。
小组成员地位不同会阻碍全组的学习,还会由于不注意某些人的想法而降低了整个小组的潜在能力。而小组分工就意味着每名组员都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负有责任。小组的每名成员都要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一旦小组成员都有了这种责任心,那么作为小组的一员,学生就会找到一种归属感。如:当基础较差的学生成功地为小组完成了某件事情以后,其他组员对他的看法就会改变,他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其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就会促使他发自内心地不断为小组尽力,使自己更加热衷于小组的各项活动,也会越来越关注小组各方面的荣辱,这样就会使小组变得越来越强大,甚至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使自己小组在其他组面前更具有竞争实力。
在实施小组学习之初,有的班级在小组建设探索中,忽略了小组分工,结果出现了在小组内部,所有的事务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只是由所谓的组长去做,而其他组员就表现得有点儿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组长在感觉不公平的情况下最终也就放弃了,这样就使得小组的活动最终只是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小组互助学习的进行。
综上所述,只有对小组进行科学的分工,让每个组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会使小组中的每个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才会使人人都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才会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能够更好地去完成更多的任务。
怎样进行最优化分工
实施小组自我管理模式后,如何发挥小组的最大功效,才能使人人都能感觉到一种归属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就取决于怎样在小组内部进行最优化分工。如:
.围绕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
即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
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学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各小组将每日情况进行汇总,件将结果在班内黑板上进行公布
.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
即每个小组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分别设立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政史地生组长,
.根据班级日常事务分工
如:设立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宣传组长等。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身兼数职,能力弱的学生担任一职,明确职责,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努力培养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可以每周设立一个值勤小组,从纪律、文明到学习、卫生对每个小组进行全面管理,事无巨细,全企又负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
.根据需要进行混杂分工设置。
即在设置学科组长的同时,也设置各常务组长。如一个学生可以既是语文学科组长,也是卫生组长等。
无论是哪一种分」:设置,各分工组长都要职责明确。
下面是潍坊十中2005级某班的小组分工设置
该班的分工属于任务混杂分工。首先确定每个小组的固定组长,对全组的各项工作全面督促、负责,其他组员再根据各自的学业情况和性格特长担任学科组长和名常规组长,具体负责小组各科的作业检查监督及记录、本小组的纪律及卫生工作的检 查督促及记录、本小组的养花和宣传任务。通过小组内部明确而又具体的分工,增强 了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确保了人人都是小组的管理者。
各小组设一名1号组长为固定组长,下面再设学科组长和常规组长。
1号组长为小组内的固定组长,是小组的领袖人物,主要负责小组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联系,与小组成员的家长联系,以及灵活调控课堂交流合作,以确保课堂交流合作的效率。1号组长直接对班主任负责,是小组凝聚力强弱以及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人物,要将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情况包括交流是否主动、是否敢于大胆质疑、是否敢于积极展示、是否做到当堂落实等,认真、实事求是地登记量化在评比栏内。另外还负责每天小组成员“手拉手伴我成长卡”中“小组要求栏”及“在校表现栏”的具体填写工作:“小组要求栏”应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校表现栏”应根据组员当天的在校表现给出中肯的评价。
学科组长包括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以及史地生政组长。各学科组长分管小组各科作业的布置、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地将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课代表再将各小组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栏内。
常规组长包括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绿化组长、宣传组长。
(1)纪律组长:负责维持本小组的纪律。对于到校后不能安静下来,学习、课间打闹、课堂游离于小组之外的同学,应及时地给予提醒和制止,另外负责维持课堂讨论的秩序,并做好记录每天登记到小组量化评比栏内。
(2)卫生组长:负责安排监督本小组的值日,小组内的个人卫生及小组的环境保持。对于值日不认真或干值日迟到的同学,应及时地给予提醒并进行协调以确保班级的卫生得到及时清扫,并将卫生情况做好记录,每天登记到量化评比栏内的卫生检查记录表内。
(3)绿化组长:负责小组承包的绿化任务及绿化工具的管理与使用。
(4)宣传组长:一方面负责小组宣传稿件的征集,另一方面负责小组内各项检查评比的记录通报,并及时修正小组的口号。
问题25 怎样进行小组规则和规范建设
精挑组长人选,培养得力助手
贯彻实施“一帮一”,努力实现“对对红”
用制度规范小组管理
制定严格组规,培养良好组风
评选明星小组,激活竞争动力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的班级规则和规范建设,同样,一个优秀的小组也必须要有优秀的小组规则和规范建设相扶持。在此方面,我们结合实践经验,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精挑组长人选,培养得力助手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在努力,尽管所有的小组都不甘落后,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小组一路遥遥领先,有的小组却步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小组长的
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差异。凡是小组长组织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小组,小组活动时不仅积极主动,效果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反,如果小组长不负责任,小组活动组织得不好,小组长就得不到小组成员的认可,小组内部松松散散,小组成绩也往往处于下降趋势。因此,对于小组长人选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小组长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必须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然而,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中,十全十美的小组长往往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培养。
如何做好培训实施管理工作浅谈
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手段的说法也得到企业管理者的普遍认可。既然是投资,必须讲究效益与回报。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曾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的,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在笔者看来,沃伦·贝尼斯教授的话在普遍层面意义上来说,具有导向的作用。但就研究个体而言,则不尽然。投资与收益有时并不一定成正比,关键在于培训的效果。如何有效做好企业培训是所有培训工作者的心愿。 一、对培训本身的认识是做好培训的基础 培训重要性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已无阐述之必要。但,笔者认为,要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必须深入分析培训本身,了解培训的特点,掌握培训自身的内在规律,方可按照其规律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1、培训是教育的延伸 所谓培训,就是采取不同形式,围绕如何向培训对象传授某些知识、技能的活动。从本质看,培训与教育具有共同性,培训是教育的延伸,基本上也是一种教学,只是侧重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培训也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这是规划好、实施好所有培训的基础。 2、培训具有明显目的性 人的主观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企业也是如此。培训作为企业实施的重要活动,其目的性是明显的。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或内容的培训,其目的都是围绕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如果说,一个培训方案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与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不能保持一致,将无法得到企业认同,培训流程也将无法启动。因此,充分认识培训的目的性是做好培训的前提。 3、培训是管理的方式与载体 笔者认为,培训即管理。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最高管理者),要做好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通过培训,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与要求传授给所有员工,将管理要求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4、培训是形成企业文化的传承 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培训过程的本身,就是对企业统一价值观、行为理念的塑造,是形成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协调发展与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5、培训是提供知识、环境的综合体 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前培训已经不再局限于初期的简单知识传授,更多的是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员工的自我发展,把培训作为一个提供知识与环境、引导自学与创新、促进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综合体。只有把培训作为提供知识、环境的综合体,才能把培训推向深入,持久发挥其作用。 二、从企业层面做好培训的措施 1、抓好培训规划是基础 综观当前培训存在的问题来看,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企业培训规划的制定缺乏明确目标、系统性和兼顾中长企业发展等要素,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断层的培训规划,这样无法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导致培训效果很难持续,无法达到有效推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效果。 培训与企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培训的目标必须符合与企业当前、长远发展目标,为企业规划发展目标而服务。显然,培训也必须依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培训的总体规划,为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与部署培训的规划问题,制定切实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培训规划。事实上,在笔者看来,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其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应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而不是对“事”的管理上。只要管住了“人”,也就管住了“事”。因此,从企业方面来讲,抓好培训规划,建立与企业发展规划相一致的培训总体规划,既要考虑当前问题,又要兼顾长远发展,是确保培训整体效果的基础。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企业培训效果取决于培训管理的各方面,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笔者认为,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着重实现“本土化”,才能突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满足于参训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的目的。 一是抓好企业培训师资队伍的“海选”。企业师资队伍人才的选定,可在单位全体人员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拔。选拔过程可分为自愿报名、初选、试讲、评估等环节,最后择优确定。笔者认为,进行集中“海选”意义不仅体现在“优中选优”的目的,更多的是体现全员参与,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抓好师资队伍的培训。企业内训师名为培训师,实际上仍是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其培训技能、方法、理论等方面仍比较有限,需要进行培训系统理论等方面的短期培训,如:专业理论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现代化教学技术等方面。在内训师的培训上,可根据内训师人数情况,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方式。通过对师资队伍的培训,铸造一支业务精通、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将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培训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 三是注重条块化或模块化分工。由于企业培训师是从内部挑选,平常各自负责某方面的工作,存在知识面相对固定化的因素。笔者认为,培训师的培训内容应进行条块化或模块化区分,与其日常业务相对应,则更能体现其优势的一面,突出培训的“实践性”作用。 3、抓好培训内容是核心 培训内容应依托履行岗位职责为基础,加强理论知识为补充的综合内容,以达到实现解决当前问题的目的,又能促进员工自我完善。 一是履行岗位职责是基础。在培训内容的选定上,目前一些人(包括一些专家)对理论、综合知识等是大谈特谈。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偏面的,是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纯理论,违背企业开展培训的基本目的---解决当前问题。笔者认为,培训内容首要还是应围绕岗位职责履行进行培训,坚持把解决履行职责能力作为基础,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以提升综合素质为补充。在综合素质的培训上,企业应作好总体规划,逐步推进。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应着重围绕管理理论、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及工作创新等方面,突出员工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综合素质的培训并不是随意性的,仍然要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相适应。 三、从员工层面做好培训的措施 1、优化队伍,推进员工自我完善 从培训角度来讲,员工参与始终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如何转化被动为主动,对于提升培训效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要实现由被动变主动,关键在于企业的用人机制。当代企业管理大师詹姆斯·柯林斯曾说过:“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人才队伍只有充分体上下流通顺畅,才会优化队伍,才会激发员工的紧迫感,才会激发员工不断的自我完善,达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员工培训的效果,也是改变目前培训效果不佳的最好途径。 2、合理选择受训员工 在选择员工的培训上,必须充分体现出“合理”二字,才能达到培训的效果。所谓“合理”,着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性。对于企业发展所需的基础性知识,关乎每个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问题,必须全员培训,人人掌握,不搞选择,否则就会失去了培训的初衷。 二是针对性。“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来;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请你离开!”这就是蒙牛集团的著名用人观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对人才的区别使用,达到实现人才价值运用的最大化。培训亦是如此。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如何区分培训对象,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进行培训是关键。笔者认为,培训工作必须做细,越是细,则越是有针对性,也就越能发挥培训的作用。因此,在培训对象合理选择上,对培训对象进行细分,对于强化培训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贡献性。合理选择培训对象,还表现在贡献性方面。所谓贡献性,就是要把员工对企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作为选择参加培训的参考要素之一。目前在企业培训方面,把贡献性作为选择参训对象的要求考虑还不多。但,笔者认为,把贡献性作为参加培训的要求予以考虑,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对于促进培训效果意义重大。理由如下:其一把贡献性作为参训要素,可充分体现企业管理的价值观,也是对那些为企业作出贡献人员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热情。其二把贡献性作为参训要素,更能充分体现培训的重要性,突出员工珍惜参加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提升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员工培训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企业的做大、做强,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高度来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突出从企业当前发展入手,结合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自身发展。既要体现系统性,又要着重针对性,解决当前问题,促进员工培训的实效与前瞻性。
如何加强党组织理论学习能力建设 人民网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教育、引导和实践,巩固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效果,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思想政治素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因此,要着眼于“基层需要什么、群众渴望什么、党组织和党员能干什么”,按照“差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
一、坚持理论学习,以学习教育促党员干部素质提高
一抓党委中心组龙头带动。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座、实际调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学习,力争把各级领导干部打造成学习型领导、思辨型人才和智慧型团队。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带头学、带头想、带头讲、带头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书面问计、网上问策、调研问政”等活动,对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采取“研究式”集中学习研讨,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用群众熟悉的通俗语言,讲述基层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理论和群众间牵好红线,使高深理论走下“殿堂”走入民间。
二抓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对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安排和考试考核等作出严格的具体规定,积极推行“菜单式”学习学分制,促进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想干、会干、干好。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党员干部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的热情。要制定出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价指标和考评办法,并把它纳入对领导班子考核、党员干部提拔任用、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年终综合考评体系。
三抓主题活动促进学习。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调研文章、讲一堂党课、召开一次学习恳谈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联系一户困难群众、解决一个困难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促进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抓示范点建设带动学习全面铺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的制度、阵地设施、师资、活动等规范化建设,把示范点建设成为宣传基地、调研基地和学习科学理论、推动实践发展的结合点、联系点、辐射点。同时组建理论宣讲队伍,以政治理论、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以及当前的理论热点难点为基本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以此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广普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大众化、普及化,带动理论学习全面铺开。
二、坚持宣传造势,树先进典型促进全员学习常态化
一是利用宣传平台多方位宣传。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宣传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学习范围等内容,多方报道各单位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发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是向身边典型学习,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党内宣传渠道,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彻底解决好“参加工作为什么,现在为党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主动性,掀起自觉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保证学习的常态化,永葆思想上、政治上、学习上、工作上的先进性。
三是以活动开展掀起宣传新高潮。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以及“五下乡”等时机,运用学习讲坛、读报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手段,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素养、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和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的热情。
三、坚持服务群众,以基层实践促理论学习成果转化
一要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按照“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总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扩大舆论声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检验理论学习成果的根本标准,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领导干部示范作表率,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深入开展公开承诺、认真践诺、群众评诺活动,在打造“阳光政府”、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进行业作风中创先争优,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理论学习与推进“十二五”规划落实有机结合,用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解放思想、统一行动,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为理论学习最具体的行动,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最大的实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一线创先争优,促使党员干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全面提高党组织的执政、创新和协调能力,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转变发展方式和改革发展之中,把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念追求、精神状态和智慧力量,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狠抓工作落实的具体行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在学习、贵在实践。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应端正学习态度,做愿学、勤学、真学、深学、善学的模范,用实际行动带动全党的学习。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模式,把课堂搬到基层,把学习延伸到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工程现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推动发展的新举措、促进工作的新经验,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让人民群众更快、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型建设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教育、引导和实践,巩固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效果,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思想政治素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因此,要着眼于“基层需要什么、群众渴望什么、党组织和党员能干什么”,按照“差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
一、坚持理论学习,以学习教育促党员干部素质提高
一抓党委中心组龙头带动。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座、实际调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学习,力争把各级领导干部打造成学习型领导、思辨型人才和智慧型团队。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带头学、带头想、带头讲、带头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书面问计、网上问策、调研问政”等活动,对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采取“研究式”集中学习研讨,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用群众熟悉的通俗语言,讲述基层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理论和群众间牵好红线,使高深理论走下“殿堂”走入民间。
二抓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对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安排和考试考核等作出严格的具体规定,积极推行“菜单式”学习学分制,促进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想干、会干、干好。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党员干部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的热情。要制定出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价指标和考评办法,并把它纳入对领导班子考核、党员干部提拔任用、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年终综合考评体系。
三抓主题活动促进学习。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调研文章、讲一堂党课、召开一次学习恳谈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联系一户困难群众、解决一个困难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促进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抓示范点建设带动学习全面铺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的制度、阵地设施、师资、活动等规范化建设,把示范点建设成为宣传基地、调研基地和学习科学理论、推动实践发展的结合点、联系点、辐射点。同时组建理论宣讲队伍,以政治理论、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以及当前的理论热点难点为基本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以此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广普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大众化、普及化,带动理论学习全面铺开。
二、坚持宣传造势,树先进典型促进全员学习常态化
一是利用宣传平台多方位宣传。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宣传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学习范围等内容,多方报道各单位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发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是向身边典型学习,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党内宣传渠道,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彻底解决好“参加工作为什么,现在为党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主动性,掀起自觉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保证学习的常态化,永葆思想上、政治上、学习上、工作上的先进性。
三是以活动开展掀起宣传新高潮。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以及“五下乡”等时机,运用学习讲坛、读报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手段,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素养、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和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的热情。
三、坚持服务群众,以基层实践促理论学习成果转化
一要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按照“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总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扩大舆论声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检验理论学习成果的根本标准,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领导干部示范作表率,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深入开展公开承诺、认真践诺、群众评诺活动,在打造“阳光政府”、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进行业作风中创先争优,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理论学习与推进“十二五”规划落实有机结合,用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解放思想、统一行动,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为理论学习最具体的行动,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最大的实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一线创先争优,促使党员干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全面提高党组织的执政、创新和协调能力,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转变发展方式和改革发展之中,把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念追求、精神状态和智慧力量,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狠抓工作落实的具体行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在学习、贵在实践。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应端正学习态度,做愿学、勤学、真学、深学、善学的模范,用实际行动带动全党的学习。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模式,把课堂搬到基层,把学习延伸到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工程现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推动发展的新举措、促进工作的新经验,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让人民群众更快、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