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80年代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00万。可能还要多一点。一、保持适当的距离情侣和恋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距离。恋人是生活在一起,或者时时刻刻保持联络的关系。情侣就不同了。两个人必须有各自的生活空间,不能过分的占据彼此的时间。这样才能保持双方的新鲜感,同时,也不会牵扯责任。二、当有需求的时候,记得说出来表达是很重要的,而怎么去表达,更加重要。很多人,当有需求的时候,不说出来,总以为对方会懂,或者总要求对方必须要懂。天哪,对方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虫,你不说出来,对方怎么会懂呢?然后到了忍不住的时候你又突然爆发,或者就是用抱怨、指责的语气去跟对方沟通,这样的方式往往只会让你们的沟通愈来愈差,不仅达不到你所想要的,可能还会将矛盾升级。三、吵架要发泄出来,不能隔夜两个人在一起,吵架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希望两个人不要冷战,可以争吵,可以打架。让彼此都发泄出来,这样才不会生病。更不要隔夜,生气睡觉是最容易死人的,除非你是没心没肺的那种,躺下就着,一点事儿没有的。但最好还是当天解决,因为很多事往往越搁越难解决。四、说话的分寸情侣之间说话的分寸很重要。有一些事情,即便心知肚明,也不需要时时刻刻挂在嘴边。不要确认情侣的关系,最好是以朋友的方式确认关系。要时时刻刻保持独立的观念。平时联络的时候不要有过多的暧昧,最好就是简简单单,如同朋友,同事一般相互关心。五、各自独立的空间两个人虽然是在一起,彼此亲密,但仍然需要为彼此留出一点的时间和空间,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一种很好的状态是,你们在同一个空间里,安静地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同样感觉到安心与舒适。或者是,虽然你们不在一起,但仍能感觉到对方的爱,内心仍能感受到安心的感觉。六、在一起的目的情侣之间明确在一起的目的很重要。很多人找情侣只是单纯为了性。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夜情就可以了,又何须往深处交往?有些人是为钱,那你选择做小三岂不更好?真正的情侣应该是为感情而来,首先两个人要互相爱慕,却不能天天厮守,只能自己创造机会短暂相聚,去温存那种婚姻中缺失的情感或者默契。情侣在一起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开心,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一种虚幻的交往。
妈妈常念叨“70年代一家人一个月只需10元生活费”,可能吗?
这是真的。 1971年,我家八口人,我一个人下矿井工作,工资46元,加12元入坑费,6元夜班补贴,合计64元,养活全家八口人。 那个 社会 好。当时我家5个弟弟妹妹上学,因家里穷,全部免除学费,书费老师和学生一起掏钱给交上了。本子费自己买大白纸订本子,正面写完了反面再写。 吃的粮食,白面每人每月2斤,每斤1角8分,大米每人每月2斤,每斤1角4分。其余是包米面,每斤6分。我家困难,买不起细粮,用一斤细粮换3斤包米面。 穿的衣服,是大的小了给小的穿,补丁罗补丁。 但那时家家如此,差距不大。也没感到怎么困难。如果和现在比,那真是天地之差了。 是真的 有的一家人每月还不到十块钱 生活清贫 精神满满 没有谁笑话谁 一般谁家也不遭贼 大家都是一心一意爱国 为建设国家热火朝天! 这个是不可能的,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 1959年3月,我出生在湖南衡阳市的一个普通国企职工家庭,全家有父母、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和我。父亲在单位机关做职员,月薪70元。母亲无正式工作,在外面干临时工,月收入40元左右。 当时,父母月收入在一百一十元左右。一家5口人的生活,平均每月每人二十元左右,在当年也还可以过得去,虽然不富裕,基本的衣食还是有保障的。具体地说,每天一日三餐可以吃饱,经常也有鱼肉吃,过年过节会办一桌节日歺,有七八个菜。总之,没有饿过肚子。衣服也可以穿暖,每年能做几件新衣服,棉衣棉鞋都有,没有挨过冻。 但也就这样,十八岁以前,我没穿过毛衣和皮鞋,也没自行车。总之,家里和身上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如果说一家人一个月才十块钱,那肯定穷困潦倒,吃了上顿没下顿,衣不蔽体。我有一邻居,父亲工资57元,老婆没收入,有4个孩子,生活过得颇为艰难。 这句话说的不清楚,一家人几口人?七十年代大家庭孩子多,还有老人,一家有十来口人的,中等户六七口,五六口人,有两三口人的,还有一口人的鳏寡孤独户,不能一概而论。要是在农村,不论大小户十块钱足够零星开销了,还算上等户。穷的连三两块钱也没有,堪至于称盐买醋,还得在鸡屁股后边等钱。城里人十块钱肯定不够。城里人生活好,开销大,鸡肉鱼蛋,米面油菜等,都要花钱所以说,放在一般家庭,农村人就是富裕生活,城里人就捉襟见肘了。总之,这个提问太笼统了,不好回答。 你妈常念叨“70年代一家人一个月只需10元生活费”,是不对的!我在70年代生活过,应该是“70年代一家人一个月 每人 只需10元生活费”,虽然只差两个字,缺了平均的概念是不对的! 我们出去吃饭会发现,一个人吃饭会孤单,也不好点餐,当然要吃盒饭不在此列,若两个人一起,一荤一素两饭,还可加一汤,家庭过日子也一样,70年代的一般家庭,大多是3—5个孩子,吃的比较简朴,穿的是大的穿过给小的,那时的生活费平均每人每月10元,虽不宽裕,也是基本够用。 70年代一家人一个月只需10元生活费,已经很不错了。那时候钱实,票值高,东西便宜的很,10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大概二、三百吧。家里有吃工资的日子还好过些,全家农村户口的家庭,生活就比较困难了。听老人说,莱很少买,一般都以咸菜为主,只有过节日的时候(如中秋节或春节),才可以吃点肉,改善生活,白面馒头也很少吃的上,平常的主食,一般都是地瓜面和少量玉米面蒸的窝窝头、煎饼,野莱、树叶树皮也没少吃。 那时候,生活虽苦,但却很快乐,无忧无虑,安居乐业! 不太可能,除非全家都没正式工作。那时候工人一入厂,属于学徒工,17块钱,转正后31_35块钱,本科毕业,56块钱。我85年上大学当时父工资102,母亲也差不多。生活很紧张。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拿着很低的工资,有些福利,如:免费医疗,住房分配。当然要是普通工人分房基本比西天取经还难。那个时代生活很艰苦,说那个年代好的人,基本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人的乐趣就是斗来斗去不干正事。跟国际上的差距大部分是那个时候拉下的。是整个民族被耽误的几十年。 在城市里平均每个人每月10元生活费可以生存,全家人10元生活费那是不可能的,普通工人收入71年长工资前工资41元9至33元5,大单位工会对有临时特殊困难的家庭,经过群众讨论,评比受补助者,生活费平均家庭收入不够10元的才有资格给予困难补助。一次才给10元还是特殊情况,比如家里出了意外事故,有病住院……花不多少钱,而且转到工资会计那一点点扣除。 i一家四口人每月生活费10元就足够?我想,这个家庭是生活在当时的农村当中。在70年代的农村家庭中,家里存的粮食由于当月不用算钱。自留地里,庭院里种一些蔬菜采来食用不用算钱。自家养鸡下蛋吃蛋也不算钱。当月也没添置新衣及家当,没灾没病。只是买一些盐,醤,醋等调料,10元钱肯定是足够了。但是,如果把以上所说不算钱的都算成钱,肯定要远远起过10元钱。如果在城镇生活,一切生活资料都靠花钱现买,一个人一月10元钱也是非常紧张的。 综上所述,70年代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四口人一月10元的生活费肯定是远远不够用的。 看了标题就觉得有点扯淡,有点夸张。我是过来人有发言权,那个时代只是钱真的当钱用,不像现在通涨厉害钱不值钱而已。 确切地说,70年代一个人工作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不是十块钱可以养活一家人。当时的工资比较低,普通人月工资在三十块钱左右,工资高一点的也就是六、七十块钱一个月(厅局级或老干部才有的标准),但是物价低呀,肉才几毛钱一斤,蔬菜几分钱买一大堆,三块钱可以买一洗脸盆鸡蛋。 那时候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几乎家家到月底粮食都不够吃,油是凭票供应,省吃俭用也只够吃半个月,条件差点的家庭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肉。所以小孩子们都盼望过年(再穷过年也会买点肉鱼),那时候年味特别重。 当时国家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从国家主席开始,生活过的都比较清贫。这种现状一直沿序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慢慢变好。 那时候的日子过的是现在年轻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我们老年人更是感觉现在的生活福裕程度和过去相比有天壤之别,(也有留念六,七十年代生活的,特别是现在生活在 社会 底层的人),现在的福裕是建立在那时候艰苦条件之上的,没有建国初期的基础,短短凭一代人的改变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觉得,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现在是处在人民生活水平最高最好的时期。我们都有体会,那就是每天去市场买菜,不知道买什么,不知道想吃什么,这样的状态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
50年代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这里有个问题,一个是50年代有一段时间人民币面额特别大,在1953年还发行5万元面值的纸币,然后抗美援朝后中国通货膨胀特别严重,当然这个问题被和谐了。然后就缩减了一万倍,一万元相当于1块钱。1955年第二套发行时兑换的1万元可以理解成1块钱,但是购买力也可以买很多东西,看过大学图书馆里的50 60年代的杂志,那会说过一个坐船的,过江摆渡船票500元,就是相当于5分钱。然后吃饭,很奢侈的吃了一顿白面条,花了3000元白喝面汤,就是三毛钱。可以对比下购买力把,按照现在一碗套餐面大约18到25把,大约也就是不到100倍。 如果你说的是第二套发行后的的1万大约就是70 80万。如果是第一套后期的1万相当于1元,相当于现在的70块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