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是个很伟大的皇帝吗?
后世大多人认为宋仁宗是一个好皇帝,最大的理由是他跟北方的辽通国签订澶渊之盟双方长达56年没有发生过交战。宋仁宗死的时候,北方的辽道宗得知这一噩耗是哭的像死了他老爹一样。但其实这都是后代的文人搞出来的说法,细细研究这一部分人写的东西,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立场大都是反对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就是要革除宋仁宗统治时期的各项弊端,尤其是冗官冗兵冗费三冗局面。北宋积贫积弱的形成跟宋仁宗时期三冗的形成是脱不了关系的。宋仁宗为了能跟西夏在战争中取得有利局面,为了防止辽人背后偷袭,给辽的岁币增加了6倍之多。蔡襄对宋仁宗的用人非常不满,一直在不断的选拔人才,但选上来之后无故就不用了,但总得给人家个官儿做,造成了冗官的局面。说宋仁宗宽仁少断是不差的。 苏舜钦说得更露骨,指责他执政无方,乱花钱,三司计度耗费就比以前增长了20多倍,导致他去世的时候国库空虚,连国葬都捉襟见肘。司马光更是不客气的指责宋仁宗,北宋冗兵局面的形成就是宋仁宗一手造成的。面对北方西夏和辽的军事压力,宋仁宗不断的募兵,导致军队规模迅速庞大,多而少精,战斗力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日渐下降。 人民生活过的也好不到哪里去,整个北宋年间平均每年暴乱的发生数量是0.85起,而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却达到了1.43起。包拯著名的七弹王奎事件,就是在宋仁宗时期。王奎是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官员,但是宋人中却迟迟不作为。更让人义愤填膺的是,宰相陈志中家中的13年岁的婢女被活活打死,有人说是宰相自己打死的。这个案件却被宋仁宗给按了下来,没有给予宰相任何惩罚,最后这个宰相是迫于舆论压力自动辞职。
如何评价宋仁宗?
宋仁宗不是一个奋发有为的英主,甚至在历朝守成之君中也不是声誉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游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软,对后宫女色也有相当的兴趣。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听了也从不挟愤报复。宋仁宗为政举措赵祯针对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根据意见,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岁、弟侄年满二十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赵祯
古代历史中,最仁慈的皇帝是宋仁宗皇帝吗?
历史上庙号‘’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这并非是偶然,对于过世皇帝的庙号,继位皇帝是根据其统治时期的政绩来衡量的,很有考究的,‘’仁‘’就是仁爱厚德的意思,没有良好口碑的皇帝,是无法享受这种称呼的。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封建社会一共出现了500多位皇帝,一般来说,建立基业的皇帝庙号为‘’祖‘’,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等,守业建功的皇帝为‘’宗‘’,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等,唐朝以后,除开国皇帝庙号称‘’祖‘’之外,其他的皇帝庙号基本上都被称为‘’宗‘’。但历史上庙号被称为‘’仁宗‘’的,只有宋仁宗赵祯、西夏仁宗李仁孝、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等几个皇帝,后人也有把清朝嘉靖皇帝称为‘’仁宗‘’的,嘉靖的‘’仁宗‘’庙号其实是没有的,是后人配送的,得名不正。在不少皇帝的庙号称呼里,有“哀”、“殇”、‘’炀‘’等字的,一般来说有这些字的庙号,都是亡国之君,国亡了,那就是换代朝廷皇帝封赐的,多少带有侮辱的成分。如汉哀帝、隋炀帝等。如果用“文”和“武”这两个字来做庙号的皇帝,那就代表这个皇帝文治武功相当了得,在位期间很有作为,如汉文帝、汉武帝、隋文帝等。那要是用“仁”做为庙号的皇帝,可就更不一般啦,肯定在位期间实行的是仁政。西夏仁宗李仁孝,大量起用汉臣,推行科举取士,同各国之间友好往来,同临国金和南宋之间几乎没有战争,国家安定,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他统治时期,非常符合仁政的标准。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是比较仁慈的皇帝,在他们统治时期,人民幸福指数相对较高。明仁宗朱高炽,虽说父亲朱棣不怎么待见,但继位后却是个有道的仁君,可惜的是在位不到十个月就去世了,不过他短暂的统治并不影响他仁宗的庙号。当然这些仁宗皇帝,在位期间都有不错的口碑,但要跟宋仁宗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北宋第四位皇帝,1018年立为太子,1022年继位登基,1033年亲政。在位期间与西夏发生了战争,后签订“庆历和议”,缓和了同西夏的矛盾,安抚了西夏,却又被辽朝施压,被迫增加岁币,这也就是史称的“重熙增币”。当时的北宋也没有想象中的强大,宋仁宗感到压力山大。不改变就要挨打亡国,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但新政在一片反对声中,很快就废止了。宋仁宗由于实施仁政,处事优柔寡断,没有魄力,因此统治期间没有骄人的政绩。不过宋仁宗统治时期,宋朝非常繁华,面对外敌的入侵,宋仁宗基本上都是破财消灾,采取安抚的政策,他在位42年,国家相对安定,人民生活安定。对于‘’仁‘’,他也做到了极致。对身边的宫女太监,也从不摆皇帝架子。亲政后,体恤民情,善于纳谏,从不以势压人,发现自己不足,也会及时改正,诚恳恭谦。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环境,才有包拯这样铁面无私的清官。宋仁宗身为皇帝,却非常节俭,他的以身作则,为百官树立了典范。宋仁宗统治时期,北宋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仁宗善待百官,虚心听取身边人的意见,就算是包拯情绪激动,与他争辩,把口水都喷到他脸上,宋仁宗也是一笑了之。1063年,宋仁宗赵祯去世,享年54岁。关于宋仁宗的故事很多,他的仁德也一直被后人推崇。因此说,在古代历史上,宋仁宗是最仁慈的皇帝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心里有仁德,眼中有百姓。
揭秘宋仁宗赵真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给人的印象都是硬朗的。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仁慈的皇帝,但只是少数。宋仁宗赵真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为什么?因为中国只有几个皇帝是“仁者”,赵真是第一个。而且,他的“先进事迹”确实有点突出,有点感人。公元1022年,北宋又一次权力更迭。55岁的宋真宗去世,年仅13岁的赵真成为皇帝。他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历史上著名的宋仁宗。宋仁宗即位的那一年是北宋第六十二年。宋仁宗在位42年,几乎占据了北宋中期的大部分时间。他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一时期,北宋经历了太后独裁、农民起义、“庆历新政”改革、与西夏的战争、后妃执政。仁宗时期,狄青为外名将,包拯、范仲淹、韩琦、苏轼等内贤臣相得益彰。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虽然最终在仁宗时期形成,但仍难掩历史上的辉煌。客观地评价宋仁宗,说他是一位仁政君主并不过分。仁宗虽然是一国之君,拥有天下财富,但生活极其简朴。有一年初秋,宋仁宗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食欲,看守们非常焦虑。于是一名官员献上了蛤蜊。当宋仁宗看到蛤蜊时,他问它是哪里来的。部长不得不诚实地回答说它来自远方。宋仁宗问多少钱,牧师回答说有28个蛤蜊,每个1000美元。宋仁宗生气地说,“我经常告诉你要节约。现在吃几个蛤蜊要28000元。我不能吃它们!”谏官王肃曾规劝不要亲近妇女,应该投身于国家大事。宋仁宗回答道:“最近,王德勇确实向我介绍了一些美女。现在他们在宫里,我很喜欢他们。请让我留着它们。”王肃道:“恐怕陛下会被女人的感情所迷惑。”宋仁宗听后,命太监说:“送王德勇的女人,每人给三百元,立即送出宫外,完事就来报告。”说完,他还是恋恋不舍。王肃曰:“陛下认为我所言有理,不必操之过急。现在女人都入宫了,不如过段时间送走。”宋仁宗说:“虽然我是皇帝,但我和老百姓一样多愁善感。如果待久了,会因为感情深而舍不得送走。”宋仁宗在任时,善于纳谏,对臣下的建议都加以考虑。包拯在担任御史谏官期间,多次当面进谏,有时甚至唾沫星子溅到仁宗脸上,仁宗却一边用袖子擦脸,一边接受他的劝告。有一次,包拯要求罢免第三任特使张作尧,理由是他碌碌无为,不能履行职责。不过,张作尧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妃子张贵妃的叔叔,所以宋仁宗不得不有点尴尬,于是他想办法让张作尧做了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他觉得不合适,言辞更加激烈。宋仁宗生气地说,“你只要抓住张作耀就行了。我们的特使是一个粗糙的官员,你为什么要这么关心?”包拯毫不客气地回答:“我们这个时代,太祖太宗都做过,怕不是粗官”。张作尧最后做不了我们的特使。仁宗回宫,只好对贵妃说:“你只知道想让你叔叔当徽使。你知道包拯是御史吗?”仁宗不仅善良,而且很有才华。在位35年,遇到苏辙两兄弟,在殿前试炼回来,兴高采烈地对皇后说:“我为儿孙得了两个人才。”上述例子几乎从各个层面证明了宋仁宗仁慈的一面。除此之外,仁宗也非常爱惜人才。他是狄青仁宗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狄青出身贫寒。他起初只是军营里的一名普通士兵。后来因为在与西夏的战斗中勇猛顽强,屡败屡战,连升四级。后来在1052年因平定叛乱被仁宗提拔为枢密使,成为北宋的最高官员。一开始,包拯只是一个普通的知府,后来却因为清正廉明而受到仁宗的赏识。李青三年,仁宗调至开封府,任御史。包拯在担任御史期间,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深得仁宗赏识。公元1050年,仁宗进一步提拔包拯为天章阁使,在此为谏院。在担任谏官期间,包拯不仅多次抨击权臣横行不法,而且对宋朝的政治制度提出了革新的建议。1056年,为了整顿开封的秩序,宋仁宗任命包拯为开封知府。包拯上台后,铁面无私,大力整顿腐败风气,开封的秩序顿时颠倒。因此,宋仁宗更加重视包拯,并于公元1061年进一步提拔包拯为枢密幕僚。苏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者。他在宋仁宗嘉佑三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同时参加考试。国子监告诉梅,读了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感受到了“蒙克之风”。欧阳修读卷后也预言,苏轼的文章“将天下无双”,三十年后将超越自己。仁宗也很重视苏轼。苏轼曾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后来,他因乌台诗案被罗志控告,差点被杀。只是由于当时的皇太后曹植的劝阻,宗申下令将苏轼降职。当时,曹氏病危,皇帝宗申去看她。她说:“仁宗皇帝审完回来,看了苏轼两兄弟的文章,很高兴地对我说:‘我为我的后代得了两个人才。’不是现在重用他,而是把他关进监狱,处死。苏轼写了几首小诗,有点抱怨。这是文人的习惯。如果他抓住一个小粗心的话,他会犯罗志。他怎么可能配得上仁宗皇帝?为什么说不叛逆不杀士,才配得上毛皇帝的祖训?在曹石的劝阻下,宗申终于释放了苏轼。苏轼的经历和曹植的话,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仁宗皇帝对人才的珍视。可惜苏轼遇到仁宗不到六年,仁宗皇帝就去世了。如果苏轼早十年出生,或者仁宗皇帝晚十年去世,苏轼的处境可能会大不相同。晏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仁宗时代著名的政治家。颜姝14岁考上神童,天生秀才。仁宗即位后,颜姝一路高升,右御史大夫、学士加事。入礼部任侍郎,崇唐,参政加臣左丞,官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晏殊任命范仲淹为老师,在南京应天府大兴学堂教授学生知识。从这所学校毕业后,学生们成为了当时知名的文人和朝廷官员。从这个时候开始,宋代的学习之风开始了。当时重视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颜姝是最重要的。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宋琮、宋琦、欧阳修、王安石等。都出自颜姝。没有仁宗皇帝的支持,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仁宗朝也被称为宋代人才最多的朝代。1063年,仁宗皇帝驾崩。这就不难理解了,宋朝的百姓哀悼他的去世,因为他是一个爱民济世的好君主,而敌对的国家居然全国哀悼,只是有些出乎意料。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到辽国,“燕国疆域内的人哭得远近皆知”,就连恩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