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历史的简介
利比亚历史history of Libya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地处北非东部。北临地中海,东与埃及相接,东南与苏丹交界,南与尼日尔、乍得为邻,西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接壤。“利比亚”一词原是居住在今昔兰尼加东部的柏柏尔人部落的名称。古代希腊人把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叫作利比亚。后来仅指今日利比亚国家所在的地区。面积为 176万平方公里。人口360万(1984),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亚的历史简介公元前2世纪成为古罗马领土。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6世纪中叶起属于奥斯曼帝国。19世纪时利比亚地区由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个省份组成。1911年至1912年,意土战争爆发,意大利以战机袭击,压倒性战胜奥斯曼帝国,从此利比亚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英国、法国占领。1951年12月24日,获得英国及法国同意,在联合国安排之下宣告独立,由伊德里斯国王领导,称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上校领导的革命指挥委员会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国王被驱逐,定名“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根据《的黎波里宪章》,与埃及、苏丹结成革命同盟。1977年3月2日,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78年8月9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86年,复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8年12月21日,发生洛克比空难,利比亚政府被指包庇涉案行凶者,1991年联合国在英国、美国为首的国际压力下对利比亚实施包括空中封锁、武力禁运、经济和外交制裁等一系列制裁。1999年,利比亚同意移交两名疑凶给联合国受审。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第1506号决议,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2004年6月28日,利比亚与美国建立新外交关系。2006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率团亲访利比亚。2006年5月15日,美国宣布将与利比亚全面复交,一方面拟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设立美国大使馆,另外决定在45日内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名单中剔除。2011年2月,爆发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方面则以武力镇压。2011年3月19日,西方联军空袭利比亚。2011年8月26日,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已进驻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倒台。
利比里亚国家历史简介
利比亚国家历史简介:
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在该地区贩卖奴隶,随后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继侵入。1821年美国殖民协会在今蒙罗维亚建立美国黑人移民区。1824年命名为利比里亚,拉丁文意为自由。1838年成立利比里亚联邦。1847年7月26日宣告独立,建立利比里亚共和国。另一美国黑人移民区于1854年2月4日建立马里兰共和国。1857年并入利比里亚。自独立直到1980年,利历届政府一直由美国黑人移民后裔担任。1980年4月12日以克兰族人塞缪尔·卡尼翁·多伊军士长为首的17名士兵发动政变,建立了以多伊为首的军政府,从而结束了美国黑人移民后裔百余年的统治。1989年底由泰勒领导的全国爱国阵线和约翰逊领导的独立爱国阵线等反政府武装开始了同多伊政府军的长期内战。1990年9月9日,多伊总统被反政府武装击毙。
利比亚人的利比亚人简介
公元前3000年纪,古埃及铭文中称埃及以西的北非各族为特赫努(Tehenu);新王朝时称“雷布”(Rebu)或“利布”(Lebu);后演变为“利比亚人”。古希腊亦沿用此称,实指柏柏尔人,史称“古利比亚人”。利比亚人由阿拉伯人和土著柏柏尔人长期融合而成,也含有腓尼基人、犹太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成分。7~11世纪,阿拉伯人陆续迁入利比亚,绝大部分为11世纪涌入的苏莱姆部落的后裔,约占总人口的30%。柏柏尔人多属贝拉尼斯人和穆德齐兹人两大部落。11世纪起,阿拉伯化过程加剧,当地大部分柏柏尔人被同化。16世纪起受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16~18世纪,土耳其士兵同当地阿拉伯人或柏柏尔人妇女通婚,其后裔构成今日聚居在沿海地区米苏拉塔的古卢格里人,成为利比亚人的一个特殊支系。1912年后,利比亚人受意大利殖民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又先后受英、法、美帝国主义的奴役。经长期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于1951年获得独立。 利比亚应该为非洲最发达国家之一,利比亚2009年统计数据2008年人均GDP为16114美元,为非洲最高。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大麦、小麦、玉米、橄榄、椰枣、烟草、花生和阿尔法草。20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以来,以石油为主的工业迅速发展。 他们偏爱石榴花,认为它开花似火样红,人们欣赏它的美丽的形状和鲜艳的色彩,还把它看作富贵吉祥的象征,并奉之为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