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课件

时间:2024-09-25 06:16:15编辑:分享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及知识点

【 #教案# 导语】《一着惊海天》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下面是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及知识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点,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学习叙事的写作方法。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重点:学习通讯的文体特点与写法   难点: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要保证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长,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军”。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让我们走进“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现场,去领略一下我们这支精锐军队的风采,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吧!   二、资料助读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 家进入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桅杆(wéi) 承载(zài) 娴熟(xián) 湛蓝(zhàn) 刹那(chà) 镌刻(juān)   2.生词注释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文中指当时的相机记录下的场面。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四、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在课文上标注生字词读音。   2.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介绍歼-15舰载机着舰前的准备,点明此项任务的危险。   第二部分(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稳稳地停了下来)   描绘歼-15舰载机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最后)   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   (二)深层理解   1.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   描写海风之大和海浪之汹涌,为下文舰载机着舰设置了集体环境,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   2.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什么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3.文章写着舰过程中,用具体时间显示进程,这样写有必要吗?   有必要。以时间为序更体现事件的紧迫性,给读者以真实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简明扼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提示:战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件,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要从气氛的烘托上、现场感的营造上、主题的突出上等角度综合分析其用意。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三)品析语言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列文字。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提示: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震耳欲聋”“轰鸣”“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和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四)学习写法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一着惊海天》对舰载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指挥人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过程都做了完整记录。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舰载战斗机着舰实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一切完全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读者关注的是着舰能否成功。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一环节来叙写。这个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叙写了着舰过程的状态,将此过程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作为科技类文章,要让读者有更清晰最科学的把握,语言不能太含蓄。作者在叙写中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阐述,为的是让读者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这一实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解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五)探究主题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知识点   一、文体知识(新闻通讯)   ①概念: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②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   ③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二、作品梗概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蔡年迟、蒲海洋两位记者经多方协调,获得了独 家进入采访位置——辽宁舰舰岛塔台的采访机会,充分利用这个视角,全程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闻所感,写下了这篇通讯稿,并获得了第xx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   主标题中“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将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画面生动的展现出来,震撼读者。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表明文章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这一伟大时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交代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环境。   第二部分(3、4):交代此次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历史意义。   第三部分(5~17):描述舰载机着舰前舰、机的调整和配合工作。   第四部分(18~20):描述舰载机着舰的精彩画面。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知识点   一、故事背景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理解词义   1.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2.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镌刻:雕刻。   4.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5.娴熟:熟练。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④):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四、问题归纳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6.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7.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④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8.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9.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五、课文主题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一着惊海天》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本报辽宁舰11月25日电) 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通讯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难点:   增强自豪,激发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对的,在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2】检查预习(略)   【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明确: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围绕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明确: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明确: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精读课文第3、4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①内容上: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风险的难题;   ②结构上: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这篇通讯在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明确: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5】小结   1.主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现了英雄航天员镇定自若、献身国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写作特点   ①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课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试验过程都作了完整的记叙。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②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舰载战斗机着舰试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同成功失败密切相关。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战斗机能否成功着舰这一件事。那么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呢?作者就是紧紧抓住这些环节来展开叙写的。这些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了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③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为的就是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高深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6】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其他关于此事件的新闻报道。   【7】课堂练习   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着舰指挥员及众工作人员   时间:2012年11月23日   地点:渤海某海域   原因: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   经过:在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8】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9】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2、主体:   ①.准备着舰的场景   ②.着舰的意义和难度   ③.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   ④.成功着舰   3、中心: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 课文分析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答:“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答: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答: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6、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7、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答: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8、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9、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答: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上一篇:港台最新电视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