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拳的内容简介
红拳是陕西关中西北一带以及四川成都等地盛行流传的古老拳术。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红拳的内容简介。 红拳的源流 红拳是陕西关中西北一带以及四川成都等地盛行流传的古老拳术。作为中华武术中主要的代表拳种之一,它自成体系,内容丰富,普及面广,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曾出版两部最具权威的较为全面的大型武术辞典:一部是由马贤达主编的《中国武术大辞典》,另一部是由张山、裴锡荣主编的《中华武术大辞典》,其中都将红拳列入编撰的主要内容。民间武林盛传的的大小红拳、二路红拳、关西红拳、关东红拳、太祖红拳、梅花拳、大小燕青拳、太祖拳、抹闯炮拳等均属于红拳拳系。 解放后,国家体委出版编写武术教材及长拳比赛套路,也都曾邀请红拳名家参加编写和讨论工作。 在解放后历次的全国武术比赛中,以习练红拳为主的陕西武术队在原陕西队主教练,现为西安体育学院副教授的邢派红拳掌门人杨宝生先生的率领下,多次夺得全国集体总分第一名。杨宝生、庞志杰、高西安、王发元、张仙萍、楚凤莲、赵长军、郭良等人多次取得或蝉联个人全国全能冠军和单项比赛前两名。在漫长的历史沿革历程中,红拳已成为中国武术中影响较大的拳系之一。 红拳的流传区域十分广阔。一九八0年,我国著名地武术教育家杨宝生副教授根据国家体委下达的“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精神和工作要求,逾期半载,行程十万里,对红拳拳域进行系统的社会调查,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红拳拳域陕、甘、宁、青、新、川、鄂、豫、晋、皖等十省(参见1982年武汉体院学报武术专辑)。 红拳不但在国内统传广泛,而且在原苏联中亚五国吉尔吉思、哈萨克斯坦的十万陕甘回民中也有相当程度的流传。我国知名历史学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国杰先生一九九一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苏联中亚五国访问考察,带回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首次向国内作了披露:在原苏联中亚五国,散居着十万陕甘回民,是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后流落原苏联中亚五国的后裔。王教授对二百年来流落异国他乡陕甘十万回民从风俗、文化、体育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一九九六年又再度赴中亚五国考查,得知中亚五国回民中流传的武术仍是起义领袖白彦虎、杨文治所传授的“回红拳”。白彦虎是陕西泾阳今蒋流乡苏塘王村人,自幼师从红拳名师杨文治习武,以刀术著名,在带领西北三十万回民反击清军中,一直使用单刀,此刀一直随白彦虎终生。 红拳因民族而异有“回红”、“苗红”等之区别,又因地域不同而有川红、陇地高红、关东红、关西红等说法,又因各红拳宗师传授在各地形成不同的流派(如川传红拳又有三原派和直隶派之别等,请参见拙文《川传红拳的源流》一文)。余自幼身居古都西安,从武四十余载,曾从数位红拳名师学艺,也在各地多访红拳名师交流。八十年代在延安林业部门任林业工程师,参加国家三北防护林设计及资源调查、地方志编撰、农业区划等工作,曾在查阅档案资料时,悉心收集有关拳谱及武术史料,对红拳源流、内容及技击特点潜心研究。曾闻先师有云:红拳立意命名,乃取其势工行美,繁华藻丽之意。 红拳乃伪托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创编,流传后世有三十六手。以陕西红拳套路最多,故有“红拳出关中”之说。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文武盛地之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地理位置,造就了红拳这一特有的拳种及其独特的劲力、功架和形态行气。 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有史籍可考:《少林拳法》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大小红拳、擒拿等。”;清朝《清稗类钞》中载有“大小红拳”;《少林宗法》第四篇载有:“泾原(今陕西泾阳、三原一带)有高某(即指高三),精于猴拳,擅技击,善用腿,轻功绝好。” 据中华书局1915年出版尊我斋主人《少林拳术秘诀》第十章载有:“李镜源旋随母赴沔阳(今陕西勉县)省舅氏,途中遇陕人高某(即指高三),言谈甚洽。高乃陕之技击最著者。” 《咸阳县志》载:“高三砸盘功,精子拳。”陕西地方志编撰的《高三史略》记载:“道咸年间,关中并出‘三三’,红拳大盛,高三为魁。” 红拳自清道光、咸丰年间,关中并出“三三”(即三原鹞子高三、临潼黑虎邢三、潼关饿虎苏三),使红拳从功法、套路、技击形成较为完整的拳系体系。此三位红拳家,大胆吸收其他拳种技法,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勇于探索,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扬弃糟粕,三人成为红拳开派大师。三人之中以鹞子高三创立高家拳流传最广,成为红拳中的主要流派。 高三,原名高占魁,字鸿齐,为陕西渭北重镇三原高家堡人,曾在峪口清麓寺拜少林寺园净长老为师,习少林拳。曾三访少林寺,游历河南、山东及江南各省,遍访名师,习练少林、通臂、花拳、猴拳(子拳)等。学成归来回陕,与邢三、苏三、通臂李四,将少林、通臂、燕青、翻子拳溶入红拳,并吸收南北多家拳法之长,承红拳撑斩八法之变,闪展巧击之功,跤法步打之秘,创造出了一种专门记录红拳各色打法、习练进跤的母子拳种,即九拳。言九者极数,九拳喻其手法精于实用,再无超越之意。实指九组连手而言。 红拳的内容 邢派红拳,突出百手排子及八大步法。邢三为了弥补偏持跤法或有不逞之失,变管跪勾挞而为闪展走击,管走兼用研使八大步法不仅有乾坤步者,东出而西入,东流而西转,似日月的形象,活泼无定体也,且有月儿步、三角步、玄字步等八种步法。 苏派红拳,则突出翻子拳法及地躺拳。 三家各有特色,且拳架有高、中、低三类。史书记载:自“三三”对红拳推陈出新,迅速普及,红拳大盛。红拳拳域西传甘凉兼济、宁、新,南跨秦巴以至川楚,北蹈流沙以出榆关,东向宛洛至晋皖。 达十余省。 由于高三多次下江南和西北各省传艺,声誉最高,使高家拳成为红拳的主要流派。邢派红拳流传于咸阳、渭北、宝鸡地带,苏派红拳仅限于潼关、华县、大荔等地。 红拳门经历代宗师创研、实践及兼收并蓄,内容十分丰富:仅徒手套路有100余套,由红拳、翻子、通臂、花拳、地躺、硬劈(炮拳)、九拳等七大类拳组成。主要有大红拳、小红拳、中红拳、老红拳、粉红拳、太祖红拳、长小红拳、二路红拳、关西红、关东红、月明红拳。在其套式结构、姿势、打法、起收姿势、劲力风格上约定为一,沿习至今。如红拳门起势为十字手(鹦哥架)。从起势即可辨其为本门拳类。在套路排趟上,已由大小红拳和关西红之二排段增多至月明红拳之十排段。 红拳在套路编排上与其他拳种相比有两点明显的区别,就是有打手的母子拳和拳帽。 九拳是红拳母子拳,他是红拳宗师有鉴于套路向表演化发展,大有以势掩法、击法有失的考虑,所创造的一种专门记录红拳各色打法、习练进跤打手的母子拳种,其套路有小母子九、铁工九、高家九、邢家九、时兴九、九花、花九、老母子九、四九拳等九个套路。以上套路以铁靠子九拳为代表,套路编排先两拳攻防,手腿并用,以虚待实,向后进身靠打。四九拳:头撑、二斩、三捅、四棚、六缠腰、七贴金、八掏腮、九三捶、十撩阴、十一双撑、十二栽捶、十三二龙戏珠、十四掏捶、十五丁捶、十六云里显圣、十七鸟龟罩脸、十八顺手牵羊、十九判官脱靴、二十牵捶。 红拳门有拳帽,亦称拳序,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套路,它是撷取红拳典型手法、组势,浓缩而成精干,短套路如六合、飞雀、风火、麻手等拳序。 红拳拳法立论,以古代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有拳谱记载:打手要言、套路势法歌诀多采用七字歌言,用西北方言土语写成,如无名氏之打手歌,神手史宝龙拳法,八卦步法,梅花桩法,李帮彦拳法。 红拳门器械套路有红门刀、枪、棍、剑、锏、镰、锤、鞭以及红拳独有的器械--乌椎爪。器械中突出以棍、鞭为主,主要有母子棍、盘龙棍、达摩棍、白蛇棍、八仙棍、加枪棍、阴手棍、黄龙棍、琵琶棍等。鞭法有太师鞭、定唐鞭、黑虎鞭。刀法有二龙刀、四门刀、连环刀。枪法有小金枪、六合枪等。此外还有双刀、双锏、春秋刀、九节鞭、流星锤、三节棍、梢子棍、虎头钩、虎叉等。 红拳的技击特点 红拳经历代宗师研练改进,不但姿势工美,身步灵活,节奏明快,而且突出了技击性。其实战操练有跑拳、跑棍、排手。练功方法主要有十大盘筋(功)、踢桩、拿鼎、举石担,以柔功为主,素有“腿不盘柔,筋不盘软,不予教拳”之说。大小红拳与二路红拳为红拳门入门基础训练套路。拳术特点是多翻臂,折腰,变化机巧,拳势繁华艳丽,武勇雄强,动作见棱见角,非常细腻。红拳门打法讲究以步制人,走打为主,刁打巧击,钻身贴靠,踩退审进;身法讲究拧腰沾挎,伸肩探膀与扁身雀势;手法以撑斩勾挂,缠拦沾挎为主,始终贯彻练习之中,总括为十六字诀:撑补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步,刁打为法。 其技击以八法为规,形成了红拳拳械打法核心的体制。手法有:撑、斩、勾挂、缠、拦、沾、挎;步法有:弓、马、偷、夺、歇、蹿、踪、退;棍法有:封、摩、揭、挑、搬、提、裙、拦;枪法有:封、闭、捉、拿、撸、提、缠、还;刀法有:提、扎、撩、砍、滚、摩、擒、拿;鞭法有:遮、拦、踪、横、领、劈、刁、打。 需要特别强调说明的是,我国拳法流派繁多,红、洪虽音近,实属两个不同拳种。唐豪先生在《伪托十八罗汉手》一文中称闽粤之洪拳,乃“洪门假托少林传习的一种拳术”,纯系南拳之属,其渊源与清末反清秘密结社有关。 综上所述,红拳是一个普及面广的传统拳系,是我国武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继承和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方能发扬光大 。
红拳的介绍
红拳是一个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普及面广,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武术流派。下面是我专门为您整理好的:红拳的介绍。 红拳 红拳起源于周秦、扬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汉族武学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拳是山西、陕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它以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德艺并存、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晋红、鲁红等,尤以关中最。 2008年6月7日,红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拳基本简介 红拳,被喻为陕西地方拳,陕西境内,无论老少,习练红拳者众多。普及面之广不到陕西不能想像。 红拳是一个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普及面广,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武术流派。但由于长期受重文轻武和严以择传的思想影响,极少有专著遗文传世,间有一二也是形之过略。至涉历史渊源、特点内容、拳缘关系与拳域所及,迄今国内外极少论述。况且有价值的红拳技艺又掌握在少数年迈拳家之手,倘发掘失时,难名胜有人亡艺绝之虞。为了全面研究中国武术的发展,澄清红、洪传误,正本清源和继承此一拳派,笔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在多年累积的基础上,抱着“失于朝、求之于野”的态度,于1980年夏,对红拳发源地关中地区及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三十余县市、五十七位红拳名家进行了逾期半载较为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工作。或查之州府方志以勘流传之误,或拓抄碑文更正习者之真,或阅读史籍遗著昭悟变之因,或访问拳家以窥古今传状,或摄拍传统套路以录真形实貌等。本文特拟红拳的特点内容、历史和发展、基础训练、红拳的棍法与“红”、“洪”之异等方面,阐发观点,与广大读者进行探讨。 红拳主要内容 红拳之立意命名,无籍可考。仅据师辈传言,取其势工行美、繁华藻丽之意。拳域之内更有别称,在陇名“高家”,至川称“赵家”,豫洛为“西家”。而基于红拳特定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地理位置和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造就了有异于它种拳法的内容和特点。一、主要内容可包括打手对抗和套路运动形式两类及盘、法、势、理四个方面。 盘,红拳传统的基础训练——十大盘功。法,即打手手法(注①)。零手有百,与组手排子(如五虎群羊、六把扇子、蜜蜂采花、八排手、九手排子、十二镫捶手),打手母子九拳及打手跑拳程式——门子,相辅并习,组成红拳完整的打手体系。势,即套路,以大小红拳为基本,二路红拳、关西红、关东红、月明红拳为楷模,有三十六路(套)之称。大拳正套另有拳序(套),合之同化外来及拳系所属,实已逾百。至于所用器械,长兵以枪棍为主(如六合大枪、单头双头母子棍、阴手琵琶棍),套路总计七十之多,即拳法理论。遗有专篇(如红拳打手歌五篇),谱本记有套路与动作名称及打手要言。由此观之,在中国武术流派中,红拳堪称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一个拳系。 红拳主要特点 据拳谱归纳有五 1.撑斩为母,尽八法之变。撑斩即架打、劈打之法。八法者,撑、斩、勾、挂、缠、拦、沾、挎八种打法。如言撑则有左右单双、云撑斩之数。斩则不离进而外双斩、腋当提斩、破头单岔、线性步并步之异。红拳打手和套路处处显示了以撑斩为母、八法为变的特征(作为常识来讲,拳套中出现最多的势法,即是最核心、最基本构成该拳特点的势法,红拳亦然)。 2.势正行美,繁华藻丽。论其势正(静止姿势),武勇雄强则有撑补、裙拦、挑亮、靠山、斜飞、跺子、雀地龙、分心掌、打虎、对口贯捶、贴墙挂画、封侯挂印、夜叉探海、石佛大卧等势。论其行美(运用动作)、机捷巧变则有缠腰、戏腰、丁膀、扯钻中平之势。贴金、照镜、托天、括柱、显圣、锁口、抱头、贯耳又系上盘高势。燕子衔泥、雀泥、穿帘、雀地、脱靴、拔葱、捧盘、括笋、旋风则又是低势下盘之属,奇正错落,相佐相倚。繁华藻丽者,以八大组势为基础,法连势密,迭出纷呈。花子组有步定身动,两手穿掌绕臂、缠头挂推,似叶绽花开,又有大小之分。手法有一步多动、斩手击臂、掌拍髀、声势雄壮、连环十响的十面埋伏势。横击组有挂手换腮、卸手缠腰、搬拳锁口的缠腰横势。腿法组有起伏分明、转折疾劲的手包脚、提炮反背、海底旋风腿势。典型姿势有摆头拧腰,领臂抖腕,被形容为鸡腿龙身凤尾虎抱头的裙拦势(丁虚步勾手亮掌势)等不一而足。 3.扁身远击、势雀筋柔。强调了红拳的两种特殊身法(扁身、雀身)。扁身,即侧身换膀、拧腰捩髋的身法。在打手跑拳的运用上被形容为“有膀却无膀,无膀却有膀,丁膀不见膀,手去复探膀”。可教长击扬长拳之风。雀身俯身低势以显其柔,上惊下取以示其巧。 4.闪展腾挪,刁打巧击。拳势中纵有直闯硬进、强攻中路之势,然多两厢闪击刁打偏取之法,层出不一。 5.劲尚脆快,而兼长柔。此则以别高、邢两支劲力各有偏擅。 红拳发展概况 明清之际,缘经济发展,承袭武举旧制增设武学,战事迭出(防御战争、农民起义)和结社峰起,有力地促进了各武装集团军事技能的渗透和武术技术的频繁交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武术大交流的浪潮。而这浪潮猛烈激荡,终于成了统治阶级无法遏止的发展大流,呈现出百家争胜的昌盛局面,迎来了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是时拳家宗匠或擅一技之长者自相授受,或阐发精微编著,或兼取并存富种成系,或标新立异更创一家。戚(继光)、何二氏编著载有枪棍拳家二十有一;黄百家遗专篇,后世方知两派;法少林,棍程氏有耕余之作;枪峨眉,手臂灵吴殳记之精详;至下盘细密管脚之法,独推张氏横秋;太极形意与八卦,向称内家并世而传;双股齐飞剑士相击,纯诚氏因吴风绘四剑精妙绝伦;秘双龙,文淑氏巧制文字图,势象四十有九;论八门掌搌西传与番子异曲同工;清稗类钞记之十一,其称数十。至其余者,难以尽述。 红拳源地关中,左崤右陇乃东西扼控之所,拳法流传承袭宋元遗技,东向深入中原腹地,嵩洛则首当其冲。庭载有“元进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此为红拳内偏陇蜀出关之始。明代红拳又以“丁家拳”名见载于 ,大有与关东拳法并驾争流之势。至清朝又复以“大小红拳、关西拳”见之 。宗师辈出,代有名者。乾隆间有千邑宋朝佐、凤翔师已和耀州郭崇志;道咸间关中并出“三三”(即三原鹞子高三、临潼黑虎邢三、潼关饿虎苏三),红拳大盛。高三占魁,砺盘功精子,手背腿独步于时,有飞腿之誉。访教关东,博采众长红化为一(与燕青、弹腿、六架、少林、地躺等拳交流),名振四方。关中以远红拳拳域多嵩高氏传授。一代宗家邢三,精研九拳和八卦步法,擅撑斩云靠母子棍法。力士周斌,与少林过从甚密,携枪棒谱返陕记之有籍。兼长六合大枪法者,咸阳越武称神枪,与兴平侯平西、泾阳李邦彦,递传三支,留传至今。至平凉邓木林、山西黄三、渭南常金秀、歧山蔡顺义及扶风张化龙等都于当时颇负盛名。 红拳历史起源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关中是历史上十三朝古都所在地,是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保留的武术拳种十分丰厚,据《中国武术史》记载:秦时就已出现了对练套路,而且最早盛行于“三辅”,即今陕西关中一带,西汉京城长安附近地区。是关中拳最早的记载,据记载,秦王嬴政每打胜仗的庆功会上,武士“击皮为鼓”,红拳系列中的炮拳套路中的“放炮”,就与此有关。在宋代称西家拳,至宋末称红拳。明代戚继光在收录了红拳较多内容,太祖红拳三十二势中详细介绍了红拳,有许多陕西方言记载了红拳的技法特点,至今红拳还在沿用,红拳历史悠久,普及面广,在陕西省及西北五省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武术规范内容中,有“查、华、炮、红”,红拳系其中之一。 红拳是中华武术内容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华夏民族的优秀民族遗产,素有“东枪西棍,关中拳”及“东查西红”之美誉。红拳集内家外家拳之长,形成了以红拳为母系,兼有炮拳、花拳、九拳、通臂、象形拳(猴拳、醉拳)、跑拳和器械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等,尤以关中最盛。据故宫博物院藏记载:清代,山东河北交界地区传习红拳者颇多。 红拳在西北五省十分盛行,带有浓厚的西北地域文化色彩,红拳源于关中, 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此为红拳内偏陇蜀出关之始。明代红拳又以“丁家拳”名见载于 ;明王圻所载之“西家拳”;其惯用拳势“雀地龙”、“裙拦”等,大有与关东拳法并驾争流之势。至清代又复以“大小红拳、关西拳”见之。用“红”拳名取其艳美、吉祥及绝好之意。 近代陕西红拳杰出人物:陕西靖国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河南省军务督办兼省长胡景翼将军。其在读书期间拜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金钟为师,成为高家拳的再传弟子,西北军中士兵多习练红拳。抗战时期,抗日义勇军中大刀队官兵也多习练红拳。 红拳人物介绍 1、李自成与红拳(1606--1645)子鸿基,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幼年酷嗜红拳,拜陕北延安罗君彦习练红拳及骑射、单刀。青年时期,率驿卒起义,加入了闯王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高迎祥牺牲后,众卒拥戴李自成,被尊称为李闯王。 2、孙守法(?—1647),字绳武,陕西临潼人幼习红拳,原为明末曹文诏部下,任游击。孙守法骁勇善战,善用铁鞭,故史书上有“铁鞭孙守法”之号。顺治四年在兴安府药箭寨一战中,手持铁鞭打死10多名清兵,其亦战死于此,陕西总督孟乔芳在给清廷的奏议中,还特别提到缴获“铁鞭一条”。 3、梁化凤,陕西长安县人,幼习红拳,善拳勇,嗜拳技。史载:“顺治十六年五月,郑成功大举入长江,六月破镇江,七月至江宁城下,二十三日清将梁化凤破郑成功擒杀大将甘辉等十四人,十月郑成功还至厦门。梁化凤因救驾有功官封太子太保衔。” 4、殷化行(1644—1710),字熙如,原籍山西沁水县人,王姓,明末全家躲避战乱,迁至陕西咸阳靳李村,改姓为殷。在疆场上战斗大半生,在平定三藩之乱和征讨噶尔丹战争中立有殊勋,是康熙年间的名将。自幼习红拳,好读兵书。康熙四年(1665年)中武举,八年由武进士授守备职,后擢台湾、襄阳,宁夏总兵官。 5、李麟,字振公,其先世延安人也,徙居咸阳马泉镇红拳之乡程家堡。红拳名师,乾隆年间平定三藩,征讨大小金川叛乱,因胆气过人,精于双刀,屡立战功,被乾隆封赏赐匾。 6、段永福(?—1842),清朝将领,陕西长安人,乡良出身。幼习红拳,膂力出众,曾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反清叛逆组织。道光初,随杨芳平乱,亲手缚擒叛首张格尔,功任千总、守备、参将、广西提督、浙江提督。 红拳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子洋杯第九届传承人交流大会将于10月2日晚在西安石油大学体育馆举行。届时将有来自60个队的600多名传承人参加。 千年红拳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武术保存最完善的拳种,被称为中国武术的“活化石”,其包含了周秦汉唐的文化元素,据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邵智勇介绍,这次交流大会是以我省各地的红拳传承人、传习所为单位举办的一次规模大,种类多、器械内容丰富的交流盛会。根据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近年来对红拳传承人的普查,红拳套路有近百种,各类器械套路四十多套。 邵秘书长介绍说,也因为它的这些特性,红拳文化研究会将起动红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大会期间还将举办第三届红拳文化学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