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时间:2024-09-27 19:19:03编辑:分享君

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下面基本按单元顺序对本册教材的修订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一、位置与方向(一)
本单元内容包括: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能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第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降低了难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图形与位置”的课程内容做了修改:一是删去了“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的内容和要求;二是降低了对“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的教学要求,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出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这四个方向就可以了。因此,修订后的教材删去了实验教材中有关路线图的内容,同时,在需要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的时候,都采用标准的地图的画法,并给出指“北”的方向标,以便于学生先判断出四个基本方向,再进一步辨认这四个方向。
2.根据对实验教材的意见,将例3和例5整合为例4,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较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因此,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体验方位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和用估算解决问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仍然十分重视落实双基,同时注重在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方面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1.调整例题设计,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更为合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按照“口算—笔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顺序分为三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口算除法。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口算方法。在让学生用已有的口算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同时,为理解笔算算理作铺垫。第二个层次是笔算除法(例1~例7)。(1)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先安排“商中没有0”的除法,再安排“商中有0”的除法,便于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特殊的计算方法。(2)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安排“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再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安排“首位能除尽”的除法,再安排“首位不能被除尽”的除法。根据实验教材的反馈意见,增加了例3,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上能除尽的题目,减小教学的坡度。第三个层次是解决问题(例8和例9,重点教学如何将估算作为的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这是整套修订后教材关于估算教学的一大特色。
2.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1)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第一,无论在教学口算还是笔算时,教材都注重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在“口算除法”的小节中创设了平均分彩色手工纸的情境,将手工纸设计为10张一沓,给出直观图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观支撑。第二,在笔算除法中,重视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分步给出了竖式的演算过程,并配合给出小棒图展示平均分的过程,还标注了每一个结果的含义或每一个结果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的算理,实现了从算理到算法的自然过渡。
(2)重视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学生获得大量计算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材重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进一步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在探索了大量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后,教材在第18页安排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计算方法的场景,虽然教材没出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通过学生的对话了突出了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首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算理。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结果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程序,养成一种有序地操作和思考的习惯,并能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要点。其次,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内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请能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提供表达的范例。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复式统计表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统计知识的教学整体后移,将原来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移至本册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例如,例1,首先提出活动任务“要知道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需要进行调查,获取数据;接着让学生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单式统计表)来呈现数据,讨论两个统计表的共同点,发现还有更简洁的形式——合成一个表,形成复式统计表;最后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表中包含的信息内涵更丰富;可直接看出男、女生每一项活动喜欢的人数,更便于比较;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并体会其必要性,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尽管一、二年级时,学生已有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经历,但是,统计方法和意义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多次的经历中不断积淀,逐步内化。因此,本单元教学时,切不可单纯地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填写作为唯一目标,而应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与设计教学的过程。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多角度解读,获得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切身体验,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方法和意义。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及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安排了通过摆方块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借助直观手段(方块、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思考、倾听、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例如,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时,首先要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然后,再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借助点子图,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去表达和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运算规律的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有些计算的算法是一致或相似的,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的设计启发学生体会这些题目在算法上的一致性,促进计算方法的有效迁移。例如,口算乘法例1中,在学生学习了15×3
的口算方法后,接着呈现150×3,让学生体会这两道口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旧知探究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第二,练习中也设计了一类计算题(如练习十的第9题、练习十一的第10题),让学生通过一组题的计算,发现其中蕴含的计算规律,再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得数。让学生经历“猜想——计算——验证”的探究过程,为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经验提供机会。这样的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关注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删去了面积的定义,其目的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也避免教师将功夫用在指导学生叙述面积的定义上,而忽视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真正理解。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黑板和国旗)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教材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由于学生常常误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因此教材在例1下面增加了“做一做”中,要求学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并比较这两个面的面积大小,使学生认识到侧面的大小就是侧面的面积。为避免学生一提到面积就想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在练习十四中增加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比较,包括线段围成的图形和曲线围成的图形,其目的是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感悟度量的本质,发展度量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一是,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二是,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三是,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四是,梳理面积单位,形成结构化认识;五是,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解决问题。另外,在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应沟通长方形的长、宽与每行面积单位个数和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适时进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公式。
六、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包括: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在编排时,仍然注意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并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与实验教材相比,加强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验教材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的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
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并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应当通过创设一些现实性情境,布置一些实践性任务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提升思维水平,发展应用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观察、记录、归纳等学习活动,也可以尝试解决以实际问题为任务驱动,以便更好地挖掘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轴,教学时可给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在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让指针转动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出示时间轴,让学生在上面标出出发时刻和到达时刻,将抽象的时刻与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要求,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在实验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动为场景,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这些具体的量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增加了面积、数尺或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
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不要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不要出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应结合具体的“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二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
八、数学广角——搭配(二)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1,要求学生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例1相比,不仅元素要(排列的数字)多了1个,而且增加的是0这个特殊元素。例2,通过搭配服装的问题,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例3,要求找出4支球队的比赛(每两个队赛一场)次数,教学组合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例2相比,素材不同,且多了一个元素。在二年级时,学生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排列和组合是很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既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取枚举、连线等形式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还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求学生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排列或组合情况列举出来(即有哪些排列或组合)即可,不要求抽象地计算出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数或组合数,诸如排列、组合、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等名词,不必出现。


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哪些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如下: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3、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5、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正文内容: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二、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三、总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2、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二)、实践能力培养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三)、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来上新了,2021年秋季人教版: 2021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1)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0人。总体来说,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能积极思考、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学习较为困难。针对以上情况,在新的学期里,一方面,要端正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本学期我将采用分层激励机制,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在前面两年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量与计量”“综合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合理搭配,依次安排了以下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 (二)主要内容分析 1.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和“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位数和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的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3.量与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在“量与计量”方面安排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以及质量单位吨,这部分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点和时间观点,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也契合了教材开篇中所说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综合与实践方面 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水平。 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水平。……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百度文库:202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 #三年级# 导语】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女生31人,男生34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两位数乘两位数   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混合运算   5、年月日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8、小数的初步认识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故意留意,但还是轻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本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轻易感爱好。假如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聚精会神。   3、学生固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情势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遭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换各自算法的进程。   4、能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题目,并能对结果的公道性进行判定。   5、熟悉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熟悉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丈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熟悉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纵、熟悉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写和分析进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熟悉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题目,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丈量、实验等)搜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均匀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匀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目,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纵、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换的进程中,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取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题目。   3、感受数学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奇有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2、在教学中,要重视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题目、解决题目。强化学生的题目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换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势,激起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爱好,进步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利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进程,正确的掌控数目关系,逐渐进步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纵,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落后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起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落后生乐于接受   8、努力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重点   1、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   1、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第五单元年、月、日   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1~3周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   第4周二、热烈的民俗节对称   第5~8周三、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9~10周四、我家买新屋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10周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第11~12周五、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第13~15周六、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熟悉   第16周七、小教练统计   第17周实践活动饮水情况统计   第18周八、回顾整理总温习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班级分析   本学年共有72人,其中男生 38 人,女生34 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口算、笔算、验算、及脱试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强化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升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表、位置与方向、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数与计算方面的   本册安排的数学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2、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 “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的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的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明白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5、实践方面的   安排了年历制作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是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会读写小数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5、认识面积的含义   6、认识时间年、月、日,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7、明白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明白平均数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法、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产生、形式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预言,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认真及时的纪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   六、课时安排   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4课时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1课时   三单元:统计图 2课时   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9课时   五单元:面积 8课时   六单元:年、月、日 3课时   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八单元:数学广角 4课时


为您准备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篇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 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4课时    第二单元 口算除法 3课时    笔算除法 9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三单元 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课时    平均数 2课时    第四单元 年、月、日的认识 2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制作年历 1课时    第五单元 口算乘法 3课时    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第六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课时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3课时    小数的简单计算 3课时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2课时    第十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 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培优补差措施:   1、制订培优补差计划,确定培优补差的学生名单和辅导时间,并及时告之于学生及家长。   2、培优:利用书、报等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补差:为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补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精心准备培优补差的辅导内容,保证每次的辅导质量。同年段老师可以经常交流培优补差心得,共同提高。   4、采取一对一的互助形式,给每一位学困生配备以为小老师,同时也让优等生有一个帮主对象,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让他们能更快的进步。   5、做好家校结合工作,进行家庭访问等。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家长,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和家长一起研讨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等,家校连手,促进学生的快速好转。并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 【篇三】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 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设计旅游计划。厨房铺地转的选择方案 制作七巧板。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二、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尤其是男同学,学习基础也还比较好,但是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较差,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五、教学资源分析: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通过"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教材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进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 "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七、促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上一篇:《黄鹤楼》李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