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ppt

时间:2024-09-29 00:35:32编辑:分享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游戏法。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说一说地图上怎样确认东、南、西、北?   2、教室的东、南、西、北各在你的哪一面?让学生指一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这有一张我们灵武的某个街道的平面图,有一位老爷爷送孙子从学校出来,迷失了方向,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这位老爷爷辨别方向。   板书:辨别方向。   生:愿意。   师:同学们各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帮助这位老爷爷辩清方向。   三、自主尝试,探究兴趣。   1、从已知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有哪些建筑物?说一说学校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各有哪些建筑物?   (2)完成填一填。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2、探究新知,辨别其余四个方向。   师:你认为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生:北西方向。   生:西北方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图书馆在学校的北面,又偏向西面,所以是西北、北西也对,但习惯上叫西北。   师:你说的很对,也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3、合作交流:   小组商量:其它的三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4、巩固新知。   全班交流拐角四个建筑物的方向。   四、引出方向板。   师:同学们以后如果迷了路,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辩明方向呢?   生:看太阳、北极星、指南针   师:我还有一个方法,能很快辨别八个方向,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呢?   生:想。   (1)教师出示方向板,介绍方向板的用途,然后给每人发一个方向板(给定一个方向),根据刚才的'辨认结果,在方向板上试着填写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2)同桌互相纠正方向板,填写正确的互相给一个喜欢的奖励。   五、运用方向板。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向板,指一指教室里的八个方向。   2、找朋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利用方向板指一指各自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有哪些朋友?   3、做游戏:(教师给学生发一些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找相应的位置并进行评价)   4、同桌交流:说一说教室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有哪些物体?   六、巩固提高,深化新知。   1、指名说:   A、说一说我们的首都在哪里?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B、用投影仪出示中国行政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我们家乡的什么方向?   2、小组交流。   A、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B、大致在北京的东北方向。   C、大致在北京的东南方向。   D、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七、教师小结:   1、本节课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对老师有哪些建议?   2、同桌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八、布置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到操场上看一看,记一记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可以用文字写也可以画出来)下一节课我们比一比谁观察的仔细,谁辨别的准确。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教师始终没有指明新知,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   2、教学能抓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利用老爷爷迷路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爷爷辨别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3、本节课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先让学生找出正东、正北有哪些建筑物,然后引出四个拐角的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再由辨认一个方向、一个物体或人到辨认一个方向有几个地方或人,层层深入,使学生学习的新知不断深化。   4、教学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让学生找朋友、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操场的各个方向有哪些物体等,让学生学会辨别方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不但学会在教室内、地图上辨别方向,而且还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P75~76   二、教学目标:   1、巩固连及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   3、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完成连加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完成P75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2、指导学生完成P75练习题2   (1)第1小题可能用下面两种估算方法,尽管得数有所差别,但都应视为正确做法。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计出结果说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练习题3   4、完成练习题4   5、完成练习题5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作业:   课本P76中的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

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8小鹰学飞 9青蛙看海 10狼和小羊 11狐狸和乌鸦 练习4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要求规范、美观,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课文联系起来,凭借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品析课文语言,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并以童话为凭借教育学生。

  5.了解童话的文学表现形式。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有四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几课以童话、寓言、故事等形式,告诉我们怎么学习做人,学会认识社会。从《小鹰学飞》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不能满足现状,要虚心不断攀登高峰。《青蛙看海》则描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狼和小羊》告诉我们在社会上,有像狼一样坏人为了干坏事总会找碴儿,它们的凶恶本性不会改变的',跟它们只有斗争。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狐狸和乌鸦》中乌鸦之所以会失去叼着的肉,因为它爱听奉承话,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耍提高警惕,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骗。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观察、想像。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篇课文都是学生从未见过的寓言或童话,老师要讲一讲这方面的知识。教学中要结合观察插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角色本质的理解。由于这几篇课文故事性较强,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三个活动。一是复述指导,二是写字指导。三是实践活动.童话故事对学生吸引力较强,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单元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使用了什么方法。

  2理解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现课文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3使同学们知道学习无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能正确分辨好恶;让学生懂得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

  4认识童话的写作形式。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突破

  1、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语文实践活动一定跟课内所学的东西有一定联系,形式要活泼多样,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表现力。

  4、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的进行说话练习。

  课时安排

  第8课小鹰学飞- 3课时

  第9课青蛙看海- 3课时

  第10课狼和小羊-3课时

  第11课狐狸和乌鸦-3课时

  练习4-2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导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导学难点:   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子白板、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   学具:三角板、活动角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兔请我们二(2)班的同学参观他们的新房子,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屏幕显示: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引入:小朋友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理念: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预学   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校园里面,你还能从校园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出示校园主题图)   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校园里有角,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图片:剪刀、吸管、水龙头   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   [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导学单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仔细观察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画一画:试着画一个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③变一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角变大,让角变小?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三、互学   全班交流、梳理盲点   认识角:   (1)学生齐读第一条自学小贴士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顶点   师:你再摸一摸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线,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板书:边   (2)教师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说边画:边   顶点   (尖尖的)边(直直的)   (3)学画角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角的许多小知识,想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哪位同学们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角呢?   指名画角、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角   师:你愿意把你画角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吗?   课件:先画(),再画()   注意: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   [设计理念: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画,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学生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角的大小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   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样让这个活动角变大?   生1:我把两边的纸条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角变大了,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师追问:角变大了,边有没有变化?   师:相反,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角变小?   生1:把两边的纸条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小了?   生用手指,角变小了,边有没有变化?   老师用活动角演示:师拿一个活动角,慢慢变大之后,再减掉两条边的一少部分纸条,看一看角的边,有变化吗?   (5)红角与蓝角的争论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儿歌总结帮助记忆   小小角儿真好看;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千万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学   1、判断角(见课件)   2、到创设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4、用小棒摆角: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欣赏生活中角的图片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   《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三、优化流程,突出主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引出长度单位米时,从生活实际引入: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引导探索,训练技能。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和8厘米比长短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四、久经磨课,追求卓越。   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年级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   1、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标。   2、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实施计划。   3、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1)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   2、笔算   (1)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2)提问: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   (4)做练习十四第11题。做完后提问: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   (5)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   (6)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   三、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四第14、15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2题。

上一篇:热血江湖攻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