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传承

时间:2024-09-29 07:32:45编辑:分享君

请问陆游的诗——示儿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3、默读《示儿》,想想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l 画句子。( 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 )

l 体会情感: 《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见《朱自清选集》,1952年开明书店版)

朱自清本人也是一个深情的爱国者,新、旧诗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对陆游其人其诗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从《示儿》诗中看到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换言之,也就是陆游爱国思想的进步性和它所达到的高度。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略加说明和补充:第一,陆游热爱祖国是和他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的,既包括对“忍死望恢复”的中原“遗民”的深切怀念,也包括对“岁辇金币输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与哀悯。其次是他对祖国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系念,如“三万里之黄河”和“五千仞之太华”,以及“两京宫阙”等等。再则是他对民族语言和整个民族文化的爱护,惟恐在异族的长期统治下遭到破坏与同化,以致“东都儿童作胡语”,甚至整个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忘记了自己祖先的传统(有关例证,详见拙著《陆游传论》下编第四章)。这些才是他“但悲不见九州同”和热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爱国思想的根本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对家乡、对祖国和对自己的人民、对优秀传统的爱。陆游诗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正是这些。因此朱文声称:“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这个评价虽显得过于强调,有抹杀他人之嫌,但为了指出特色,我们应该承认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诗》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清平乐 村居》里的“清平乐”是什么意思

  清平乐 清平乐 [qing ping yue]
  【词牌释义】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定格】
  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仄⊙平平仄仄(叶仄)
  ⊙仄⊙平⊙仄(叶仄)
  ⊙平⊙仄平平(换平韵)
  ⊙平⊙仄平平(叶平)
  ⊙仄⊙平⊙仄(句)
  ⊙平⊙仄平平(叶平)
  【译词】
  名称: 清平乐(春归何处)
  作者: 黄庭坚
  正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注释
  注释
  ①问取:问。
  ②因风:趁着风势。
  评解
  这首词写的是惜春之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
  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
  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全词俏丽、新警、宛转、含蓄,表现了山谷词的风格。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
  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是首惜春词。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而春
  实已去。飘然一结,淡雅饶味。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
  之妙。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简介】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
  砌下落梅如雪乱,
  ⊙●●○⊙●●
  拂了一身还满。
  ●○●○○▲
  雁来音信无凭,
  ●○○●○⊙
  路遥归梦难成。
  ●○○⊙⊙△
  离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远还生。
  ⊙○⊙●○△
  ==前言==:
  此词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
  ==简析==:
  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晏殊:清平乐 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小词抒发初秋时节淡淡的哀愁,语意极含蕴,极有分寸,作者只从景物的变易和主人公细微的感觉着笔,而不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语言清丽,风调和婉。
  1、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晋张协《杂诗》之三:“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
  2、紫薇:花名,亦称紫葳,凌霄花的别名,夏秋开花。朱槿,花名,即扶桑。
  3、阑干:横斜貌,唐刘方平《夜月》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总析】铺开红笺,写满密行小字,诉说尽一生一世相思意。可是,鸿雁的云鱼在水----欲寄书信无计,只落得惆怅无际。独自高楼远望,但见得斜阳西沉,一抹遥山相对,如何望得见伊人?茫茫天地间之间,佳人不知何处?唯有无尽绿波,依旧无语东流。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
  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
  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清平乐》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题解】
  作者先用白描手法写出留人不住,借酒浇愁,醉中对方却已登舟离去的怅恨,然后,他想像情人舟行春水,处处闻莺的明丽风光,不言怨而自含怨意:唯其无情故能毅然离去,又能领略春光的欢乐。作者又使用对比法,描写自己伫立渡头的冷清和依恋,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柳谐“留”音,依依杨柳也象征着惜别之情,“渡头”两句用移情法倾诉作者的离愁别恨,贴切而柔婉。“结句殊怨,然不忍割”(《宋四家词选》)。晏几道是一位情痴,故言情之作多刻骨铭心之语,感人肺腑,本词即是一例。
  【注释】
  1、留人不住二句: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此处翻用其意。
  2、渡头杨柳二句:刘禹锡《杨柳词》:“长安陌上无穷柳,唯有垂杨管别离。”此处化用其意。
  3、锦书:书信的美称。
  【清平乐】晏几道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评析]
  晏几道的词作,词彩比较华丽,意象也比较密集,但他处理得相当流动,绝无平板凝滞之病,这可以说是糅合了花间词与南唐词的特点。而词句的精巧新颖,也是明显的长处。
  【清平乐】晏几道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清平乐】晏几道
  波纹碧皱,曲水清明后.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金钗换酒消愁.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清平乐】晏几道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清平乐】晏几道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清平乐】晏几道
  可怜娇小。掌上承恩早。把镜不知人易老。欲占朱颜长好。
  画堂秋月佳期。藏钩赌酒归迟。红烛泪前低语,绿笺花里新词。
  【清平乐】晏几道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清平乐】晏几道
  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侧帽风前花满路。冶叶倡条情绪。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醉弄影娥池水,短箫吹落残梅。
  【清平乐】晏几道
  西池烟草。恨不寻芳早。满路落花红不扫。春色渐随人老。
  远山眉黛娇长。清歌细逐霞觞。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清平乐】晏几道
  笙歌宛转。台上吴王宴。宫女如花倚春殿。舞绽缕金衣线。
  酒阑画烛低迷。彩鸳惊起双栖。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琼梯。
  【清平乐】晏几道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纵得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清平乐】晏几道
  双纹彩袖。笑捧金船酒。娇妙如花轻似柳。劝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有情须醉尊前。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清平乐】晏几道
  寒催酒醒。晓陌飞霜定。背照画帘残烛影。斜月光中人静。
  锦衣才子西征。万重云水初程。翠黛倚门相送,鸾肠断处离声。
  【清平乐】晏几道
  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清平乐】晏几道
  沈思暗记。几许无凭事。菊靥开残秋少味。闲却画阑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入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清平乐】晏几道
  莺来燕去。宋玉墙东路。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清平乐】晏几道
  心期休问。只有尊前分。勾引行人添别恨。因是语低香近。
  劝人满酌金锺。清歌唱彻还重。莫道后期无定,梦魂犹有相逢。
  【清平乐】欧阳修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清平乐】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慢慢看吧


网游之暗夜精灵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网游之暗夜精灵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网游之暗夜精灵作者:沉默生活第一章 神魔大陆更新时间2011-9-28 21:58:59 字数:3521 “叮!欢迎登陆神魔大陆,本游戏是风语公司历经十余年全力打造的一款虚拟游戏,例行三年内测……距离游戏正式开启还剩二十九分五十七秒,是否创建角色……”  “是!”  “游戏角色共分为六个种族,分别是,人类、矮人、精灵、亡灵、巨人,兽人,因种族不同,天赋各不相同……”  “种族暗夜精灵,职业刺客,名称寂灭,模样下调2点。”  “创建角色成功,人物ID103……三分钟后游戏正式开启,请玩家稍等片刻……《神魔大陆》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开启游戏……是否登录游戏。”  “是!进入神魔大陆!”  “欢迎玩家寂灭(ID103)来到01号新手村,10级后才可以离开新手村,选择城市进行就职,希望旅途愉快。”  眼前黑光一闪,陈宇便来到一座露天祭坛上,向着四周望去祭坛周围居住零零散散的十几户人家,整个村路显得空荡荡的只有一名头顶上挂着村长两字的老者坐在树下抽着旱烟,就在陈宇刚走下祭坛,准备上前找树下那名村长接新手任务时,身旁顿时亮起一片接连在一起的白光,大片玩家突然出现在祭坛上。  “我,操你大爷的!你踩到我脚了,快点滚开,MD说你,你还露脸了……”  “MD,前面的快点滚下去,让爷出去。”  “前面的让让,叫我过去。”  “MD,贱民快点滚开,让大爷我过去,要不你们就死定了,我爸是省书记,我叫我爸弄死你!”……确认后请采纳

上一篇:南宁火车站订票电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