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提到的阿尼玛最早来自于何处?
荣格提到的阿尼玛最早来自于:男性早期与女性接触的经验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卡尔·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的凯斯威尔(Kesswil),家里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其父母不和睦,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自小荣格便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到了6岁之后,荣格开始上学,父亲同时开始教他拉丁语课。借着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
荣格提到的阿尼玛最早来自于何处?
荣格提到的阿尼玛最早来自于男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阿尼玛原型的发现,与荣格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女人紧密相关,而且对荣格的人生影响巨大。荣格说:“由于(阿尼玛)这一形象是潜意识的,因此它总是潜意识地给一个人勾勒出所爱的人的形象,也是情感上产生好恶的原因。”很难说阿尼玛原型的形成过程中,来自于集体无意识的遗传和后天影响的比例各占多少,不过从荣格的成长经历来看,这一原型的后天作用似乎也很大。荣格的阿尼玛情结,彰显了荣格作为一个人的伟大与局限。
阿尼姆斯阿尼玛什么意思
阿尼姆斯阿尼玛(Animus Anima)源自于拉丁文,意为男性和女性的原型,也被称为“天赋原型”。它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荣格认为,人类的心灵不仅存在于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中,还具有共同的无意识内容,即个人集体无意识和人类集体无意识。而阿尼姆斯阿尼玛就是个人集体无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阿尼姆斯阿尼玛的概念
阿尼姆指的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原型,代表了男性内心深处对女性的理解和意识形态,是男性个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而阿尼玛则是女性无意识中的男性原型,代表了女性内心对男性的认知和思想模式,是女性个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
阿尼姆斯阿尼玛的影响
阿尼姆斯阿尼玛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男性而言,阿尼姆是他们意识中的“理想女性”,是对女性美好形象的追求和反映,代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欲望。而对于女性而言,阿尼玛则是她们意识中的“理想男性”,是对男性成就和力量的认知和追求,代表了她们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阿尼姆斯阿尼玛与健康的关系
阿尼姆斯阿尼玛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够带来创造性和幻想的能力,使人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若阿尼姆斯阿尼玛过于强烈,也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困扰,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因此,荣格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的阿尼姆斯阿尼玛,以此来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阿尼姆斯阿尼玛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阿尼姆斯阿尼玛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传统上,男性的阿尼姆通常是“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女性的阿尼玛则是“英雄豪杰”或“贴心男友”的形象。但现代人们对男女角色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女性也能够具有很强的领导才能,男性也可以体现出柔情和温暖。因此,人们对阿尼姆斯阿尼玛的理解也更为多元化和开放。
结语
阿尼姆斯阿尼玛是荣格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代表了个人集体无意识中男性和女性的原型形象。它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男女角色的认知和期望。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阿尼姆斯阿尼玛,通过正确的认知和处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目标。
关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学过心理学的都知道,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个概念是荣格提出来的,它其实是两个原型,源于拉丁中的“灵魂”一词。但又有点区别。
阿尼玛是灵魂里面的阳性部分与神秘部分,是男性无意识里面的女性特质;阿尼姆斯是阳性的灵魂部分,它是女人无意识中的男性特质。
在《金花的秘密》上,荣格指出,阿尼玛对应中国道教里面的“魄”,而阿尼姆斯对应的“魂”。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为魂和魄的区别。
阿尼玛指的是跟情感、跟爱、跟关系、感觉、无意识这些有关;而阿尼姆斯是理性的,精神的,逻辑的,独立的,抽象的,意识的这一类有关。
这一部分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无意识,而我们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内在的这部分整合的过程。
在这里就必须提到“灵魂伴侣”一词了,我们的灵魂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绝大多数人是不清楚的,就会向外投射,对外面特别有感觉的,其实是跟我们内在越相似的!如果说,外面遇到一个人跟我们的灵魂相似度非常的高,就会激发出非常强烈的情感,似曾相识,竟然在外边遇到另一个自己,想想都是非常的心动!这是因为我们看见了一个很熟悉的,另一个自我的样子!这个就是所谓的灵魂伴侣!
在《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就说在哪里见过,就是这个意思了。因为觉得很熟悉,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并且越相处越觉得像,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很深的链接。
这里有一个误解,就是找另一半,就是找我们内在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但真实的情况是,外在不可能存在一个,与我们内在这一部分完全一样的人。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很容易吸引,并走到一起,但长时间的相处之后会发现,原来这个另一半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人。
之后这个人的另外一部分得以展露,我们接受不了,就会费很大的力气,试图把另一半变成跟我们的内在一模一样。
会说这个人变了,其实对方还是那个人,只是把我们没有看到的,自己的另一面展现出来了而已,打破了我们的内在幻想,而我们也没有把投射出去的这部分给收回来。
这个是跟个人的成长阶段有关系的,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投射,看另外看另一半的点也不一样,能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出生之前,他的内在潜意识以及所有的原型都是具足的,但是意识没有办法与潜意识接通,所以这一部分我们完全不了解!出生以后因为性别、家庭的原因,我们只能活出一部分,而大多数的潜意识根本无法了解,更别提活出来了。
所以需要去成长,用长期的成长来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使潜意识意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