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滞胀

时间:2024-09-30 01:01:44编辑:分享君

滞胀是什么意思?它会给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滞胀是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一般来说,这意味着价格在上涨,但经济却停滞不前。这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一、滞胀经济影响1、对短期的影响滞胀的物价持续上涨现象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产量下降会导致企业提供的劳务和物品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整个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高通胀率影响财富分配并扭曲价格,高失业率使国民收入下降。2、对长期的影响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在一段时期内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工资、价格和感觉根据较高的生产成本进行调整,最终衰退会自行消失。例如,低产量和低就业会加大使工人的工资下降的压力,较低的工资又增加了供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回到原来的位置时,物价水平下降,产量接近于其自然率,经济回到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的位置,这一过程也就是经济的自我纠正。二、滞胀的形式可以简单分为:干预型滞胀、输入型滞胀和综合型滞胀。1、干预型滞胀,主要是国家为了摆脱传统型经济危机,而采取干预政策,大量发行货币,在经过一段发展后,经济再次走入低迷,同时伴随通货膨胀的现象。大萧条前,经济危机中,"滞"和"胀"是互相排斥的,二者并没有在周期的某一阶段里同时并存。大萧条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曾先后出现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如:美国在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了13.5%,而消费物价却上涨了4.2%。2、输入型滞胀,主要是因为进口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特别是石油、钢铁等生产资料的涨价,引起的制成品和生活必须快速涨价,使得收益预期下降,投资减少,引发滞胀危机。如:1973~1975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发生危机"滞胀"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大幅涨价引起的。3、综合型滞胀,则是前二者滞胀原因的结合体,是二者危机因素的叠加。滞胀危害性更大,更加难以摆脱和克服,所经历的时间更长,影响更大,破坏力更强。


经济学中的“滞胀”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呢?

滞胀指的是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相对较高或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滞胀也可以定义为发生通货膨胀,且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相结合的特殊时期。 “滞胀”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英国正处于经济紧张时期,政治家伊恩·麦克劳德(Iain Macleod)在下议院发表演讲时使用。在谈到一边是通货膨胀,另一边是经济增长停滞时,他称之为“滞胀”。后来这一词汇又用它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的美国,当时的美国正在经历一场衰退,GDP出现了连续五个季度的负增长。1973年通货膨胀率翻了一倍,1974年更是达到了两位数,再到1975年5月失业率达到9%。滞胀导致了“痛苦指数”的出现。简单来说,这一指数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总和,它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显示当滞胀冲击经济时人们的感受有多糟糕。长期以来,滞胀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不在经济理论所能构建出的模型之内。特别是,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将宏观经济政策描述为失业和通胀之间的权衡。由于大萧条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20世纪的崛起,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通货紧缩的危险,并认为大多数旨在降低通胀的政策往往会使失业者的处境更加艰难,而旨在缓解失业的政策则会推高通货膨胀率。滞胀的特点是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相对较高或经济停滞,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关于滞胀的理论共识是,当货币政策宽松而供给受到限制时,就会发生滞胀。例如,如果一个政府印刷货币,这将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造成通货膨胀,而提高税收则会减缓经济增长,最终结果将是滞胀。从概念上讲,滞胀是一种矛盾,因为经济增长缓慢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但不应导致物价上涨,这也说明为什么这种现象如此危险。失业率的上升导致消费能力的下降。如果你把失控的通货膨胀加在一起,那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所拥有的钱正在失去价值,可花的钱越来越少,所有的钱也越来越不值钱了。目前经济学家的共识是,生产率必须提高到在不增加通胀的情况下满足更高增长的需求。这样一来,央行就可以收紧货币政策,控制滞胀中最为猖獗的通胀现象。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防止滞胀的发生尤为关键。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滞胀”是怎么回事怎样理解

停滞性通货膨胀(英文:stagflation),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滞胀(stagflation)作为混成词起源于英国政治人物Iain Macleod在1965年于国会的演说中提出。这个概念值得注意的原因,部分基于在战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上,人们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不能并存,亦因为人们广泛认为滞胀与财政赤字一样,一旦开始就难于根治。扩展资料:滞胀的影响1、对短期的影响滞胀的物价持续上涨现象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产量下降会导致企业提供的劳务和物品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整个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高通胀率影响财富分配并扭曲价格,高失业率使国民收入下降。2、对长期的影响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在一段时期内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工资、价格和感觉根据较高的生产成本进行调整,最终衰退会自行消失。例如,低产量和低就业会加大使工人的工资下降的压力,较低的工资又增加了供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回到原来的位置时,物价水平下降,产量接近于其自然率,经济回到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的位置,这一过程也就是经济的自我纠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停滞性通货膨胀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滞胀”是怎么回事怎样理解

  滞胀可以简但理解为通货膨胀状态下的经济停滞,是特定时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不前共存的状态。
  其核心包括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滞胀是通货膨胀持续发展的产物。
  通常情况下,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通胀),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通缩)。
  物价上涨时期,说明市场主体对未来投资前景充满乐观态度,可以理解为有持续投资的信心和动力,在此背景下,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劳务和产品供给保持合理的增速,反映在宏观经济层面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反,通缩反映是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产品和劳务供给处于下滑状态。
  为缓解经济停滞,宏观决策层面通常会采用适度的财政政策,刺激市场流动性,来带动市场对未来物价上涨的某种预期(通胀),来刺激经济,进而实现通胀和经济发展的同步。
  因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它忽略了一个前提。即通货膨胀在合理的水平上。
  即通货膨胀反映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当通货膨胀处在合理的区间内,即价格上涨缓慢切可以预测,其通货膨胀局面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市场信心和动力。相反当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或者急剧通货膨胀,这种状态下,就会出现价格扭曲,进而使得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当这种价格扭曲和市场经济低迷持续较长的时间,便是滞胀。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滞胀”便是恶性通货膨胀和急剧通货膨胀的结果。其表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
  滞胀产生的原因:
  一是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二是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滞胀”:首先是油价暴涨,继而中央银行使用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对抗经济衰退。
  解决方法:
  对付滞胀,政府很难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来消除滞胀,因为采用紧缩货币政策,一提高利率,企业经营成本加大,经济就有可能更加萧条,甚至引发倒退,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印银纸但同时没有抵押),降低利率,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又会引发恶性通货膨涨。因此,政府应该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同时减税,加上适度提高利率来压抑通涨,随着时间过去则可逐步消除滞胀。


上一篇:传单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