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长信怨

时间:2024-10-05 08:25:01编辑:分享君

长信怨王昌龄解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长信怨》;
《长信怨》一般指的是《长信秋词五首》《长信秋词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五首七言绝句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这组诗是唐代表现宫怨主题的代表作,诗中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使诗篇别具一种真实与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其中的第五首,长信秋词五首,其五,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这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的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我们一起来看这一句,【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这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写出失宠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也使得人物显得十分幽怨;
接下为【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语,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之情;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长信怨》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王昌龄《长信怨》

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解

  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2、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苻》。

  3、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

  译文

  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

  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

  即使颜白如玉,还不如丑陋的寒鸦;

  它飞还昭阳殿,还带君王的日影来。

  赏析

  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妹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的翻译

翻译: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出自:唐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其一》原诗:长信秋词五首 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释义: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玉枕:即枕头。南宫:指皇帝的居处。扩展资料主旨:这首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作者成就: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一诗的解析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巧妙运用、这一把怨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弦外之音。满意请采纳


王昌龄《长信怨》全文及赏析

  《长信秋词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五首七绝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这组诗是唐代表现宫怨主题的代表作,诗中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使诗篇别具一种真实与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信怨》   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解】:   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2、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苻》。   3、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   【韵译】:   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   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   即使颜白如玉,还不如丑陋的寒鸦;   它飞还昭阳殿,还带君王的日影来。   【评析】:   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   成帝偏幸赵飞燕妹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   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   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   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 唐诗三百首--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翻译,赏 2. 王昌龄的《长信怨》全文赏析 3. 王昌龄《出塞》全文及赏析 4. 长信怨(王昌龄) 5. 长信怨五首(王昌龄) 6. 王维《秋夜曲》全文及赏析 7. 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全文及赏析 8. 孟浩然《宿建德江》的诗意 王昌龄《长信怨》全文及赏析

上一篇:1790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