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帝国

时间:2024-10-14 09:40:03编辑:分享君

莫卧儿帝国是怎样从兴盛到衰落的?

巴卑尔(1482~1530年生卒,1526~1530年在位),因其光彩夺目的武功而获“老虎”绰号,是印度莫卧尔帝国的开国君主。1526年4月帕尼帕特一役,巴卑尔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精良的军骑,以少胜多,战胜兵力4倍于己的洛迪王朝末王易卜拉欣,结束了320年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统治。巴卑尔顺利地攻进了德里苏丹国的都城德里。巴卑尔是帖木儿的五世孙,帖木儿出身于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由于巴卑尔又可以将他的血统从母系上溯到成吉思汗,所以,由他在印度开创的帝国便被称为“莫卧尔”,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中译为“蒙古”帝国。巴卑尔死后,他的儿子胡马雍继承了王位,胡马雍显然没有他父亲巴卑尔的军事天才和强硬的政治铁腕,他所具有的是丰富的文化素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仁慈宽厚的“文”皇帝。正是他的性格和个人偏好致使他失去了巴卑尔所奠定的莫卧尔帝国的大片疆土。但巴卑尔的孙子阿克巴却又隔代继承了他祖父好战的传统,在他统治期间不仅恢复了他的父亲胡马雍的失地,而且大大开拓了新的版图,使他成为实现统一印度南北的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阿克巴用武力和怀柔的手段,15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北印度。他又用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他又用了3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尔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阿克巴对自己国家的内务进行改革整顿。他命令官员重新丈量土地,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他还废除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下令取消人头税、香客税(对朝圣的印度教徒征收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到天灾人祸,则一律免交田赋;全国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正是阿克巴这一系列“怀柔”政策,有力地缓解了因争战而带来的各种矛盾,为这时期印度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解决各教派冲突方面,阿克巴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让的原则做了大胆的尝试。阿克巴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长期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宣布各教派平等,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自己还娶了信奉印度教的贵族的女儿做妻子。阿克巴自己还在宫廷中采纳印度教惯例,每天清晨登阳台接见臣民,参加印度教节庆,朝廷觐见时佩戴印度教标志等。印度教把牛当做圣牛,不许宰杀,阿克巴为此禁止宰牛、杀生,还在宫中点上了长明灯。阿克巴不仅在解决各教派矛盾的问题上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在印度宗教发展的历史上贡献了智慧。阿克巴出于自己“宽容大度的个性”和自己“对宗教思想的追求”,创立了一个没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这种宗教的特点是提倡廉俭,其教义是要求信徒“弃绝世俗欲望而求得救”。要求入教的人,可以直接见到阿克巴,将头巾放在阿克巴的手中,将头放在阿克巴的脚上,阿克巴将人扶起,向他祝福,给他戴上头巾,送他一幅自己的肖像,这人就算入教了。这个宗教要求信徒忠于国君阿克巴。教徒们把阿克巴当作上帝,相见时呼叫“安拉——阿克巴”(意为“阿克巴即真主”)。信徒还效忠皇帝献出自己的财产、生命、荣誉等。阿克巴的“圣教”既无庙宇,又不祈祷,只要求教徒平时爱护动物,尽可能施舍、赈济或做好事。“圣教”也不强迫别人信教。阿克巴的宗教措施,缓和了当时的宗教矛盾,使不同教派和平相处,莫卧尔帝国的统治也因此得到了巩固。阿克巴做为国王,一方面他尊重印度教,但另一方面对印度教的陈规陋习则加以禁止,反对寡妇自焚殉身、杀婴、童婚、近亲结婚以及不许寡妇再嫁等,这些人性化的规定,不仅说明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对传统文明的挑战。阿克巴当政时期,既善于理财和用人,又尊重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这样,印度国内的矛盾缓和,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他的后代继续统治印度的五十多年(1605~1657年),这是莫卧尔帝国兴盛、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后期莫卧尔王朝的历史是一段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入侵加剧并最后确立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历史。

曾经「世界第一」的莫卧儿帝国,为什么走向衰落?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方生 上回咱们说到雅利安人,好多小伙伴跟我说,原来印度不光被英国人殖民过,还有这个雅利安人。 别急,不光雅利安人英国人, 可以说整个印度 历史 ,几乎就是一部外族入侵史 。 古印度和异族入侵 图源于网络 在雅利安人之后,不断有外族入侵印度,建立新的国家、新的王朝,后来这些外族也就跟印度本地的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融合到了一起。 但是,在最后一个外族,也就是英国人入侵之前,从来没有哪一个政权,能够把整个印度统一起来,几千年里印度一直都处于分裂状态。 这当中有一个国家,离统一印度的伟业只差一步,这就是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这个词,其实就是蒙古的波斯语音译,蒙古人最牛逼的时候,往西一直打到多瑙河畔,建立了四大汗国。其中占据中亚的察合台汗国后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察合台汗国又被帖木儿帝国给灭掉了。 蒙古世系(察合台汗国) 图源于网络 这帖木儿帝国,建立者是一个突厥化的蒙古人,叫帖木儿,他的老丈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可汗,那是从成吉思汗延续下来的血脉, 所以说帖木儿的后人,是正经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血脉 。 不过,怎么叫“突厥化的蒙古人”呢?就是说他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认同,接受突厥那一套东西,跟汉化是差不多意思。 帖木儿(Tēmōr,1336年4月9日—1405年2月18日),绰号“帖木儿兰”(即“跛足帖木儿”) 图源于网络 蒙古人本身的文化不强, 所以就导致他们虽然征服了无比辽阔的领土,但是不停地被人同化 ,在中国的,被汉化,在中亚的,就被突厥化,在东欧的,也皈依了基督教。而这个帖木儿帝国,文化上突厥化,宗教上伊斯兰化,以逊尼派伊斯兰教为国教。 这个帖木儿帝国,疆域最辽阔的时候大概包括今天的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等,强大的时候也是真的很强大。 帖木儿帝国(1370-1405年) 图源于网络 1370年,帖木儿建立国家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刚刚驱逐蒙古人,拿下甘肃行省,于是跟中亚各国,当然包括帖木儿帝国,联系就多了起来。帖木儿一开始还跟明太祖谈笑风生一下,后来发现明朝不是想跟他做朋友,是想让他跪下来当小弟。 帖木儿觉得自己好歹也是中亚霸主,当然不愿意了,强扣明朝使节,跟明朝撕破脸皮,甚至还在1404年,也就是明成祖永乐二年,兴兵20万进攻明朝,不过帖木儿在行军途中病死,仗没打成。 帖木儿帝国维持了大概一百多年,逐渐衰落、分裂,最终被攻灭。 巴布尔(1483年2月14日 -1530年12月26日)统治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开国君主。帖木尔的六世孙。图源于网络 1526年,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南下印度,征服了印度河上游平原。他们虽然是蒙古人,但是说的是波斯语,所以建立起来的这个国家, 就叫莫卧儿帝国,其实也就是蒙古帝国的意思 。 蒙古人来到印度之后,很快了解到了雅利安人创立的、发展逐渐完善的种姓制度。 蒙古人乐得合不上嘴,哟呵,你们还有这么好的制度呢?每个达利特从生下来就相信自己是下等人,得干一辈子奴隶,从来不想着反抗。要是中国也有这好东西,我们哪能不到一百年就被撵走了啊,那些个中国人天天想着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是印度好。 莫卧儿帝国充分利用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形成了这样一种制度: 突厥化的蒙古人作为统治阶级,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同时他们也尊重印度本地人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印度教,还拉拢原本的统治阶级,积极跟他们通婚,加强统治 。 巴布尔时期莫卧儿帝国疆域图源于网络 有了稳固的政治措施,蒙古人征服印度的步伐大大加快,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印度人实在是太不能打了 ,这可能是蒙古人征服过的最弱鸡的民族。莫卧儿帝国迅速扩张,到巴布尔去世的时候,莫卧儿帝国已经称霸了整个北印度。 之后的将近两百年,都是莫卧儿帝国的上升期,到1700年左右,第六代皇帝奥朗则布在位期间,莫卧儿帝国达到巅峰,除了最南端的一个小国之外, 奥朗则布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 ,这是印度 历史 上最最接近于统一的一次。 奥朗则布戎装像(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号“阿拉姆吉尔”(世界征服者)图源于网络 这个阶段的莫卧儿帝国,农业、手工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1600年的时候,印度的GDP总量大约占全世界22%,仅次于明朝,排世界第二,全欧洲绑一块儿也不如印度; 到17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24%,超越清朝,成为世界第一 。 印度的标志性建筑——泰姬陵,就是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妃建造的。沙贾汗就是奥朗则布的爹,晚年被儿子夺权,关在阿格拉红堡的一个房间里,关了八年。 阿格拉是当时的莫卧儿帝国首都,阿格拉红堡也是如今另一个印度特别有名的建筑。 阿格拉红堡 图源于网络 从红堡这房间的窗户往外,正好能看到泰姬陵,沙贾汗就每天看着泰姬陵,也不知道脑子里想着的是他的爱妃、还是这个大逆不道的儿子。 话说回来,当时莫卧儿帝国的繁荣, 体会最深的是活跃在印度洋上的欧洲海盗 。莫卧儿帝国的统治阶级不是穆斯林嘛,他们就经常派舰队跨过印度洋,去圣城麦加朝圣。 莫卧儿帝国的造船技术领先全球,海盗们一见到印度舰队,那心里边,简直是天人交战。 一方面, 去朝圣的船上都是大贵族,满载各种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能抢这么一艘船,基本上这辈子不用愁了;另一方面,莫卧儿帝国是三大火药帝国之一, 印度舰队船坚炮利,海员战斗力强 ,你没两把刷子就去抢印度船,就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不光海盗,欧洲的那些穷酸的国王、贫困的老百姓,也都知道印度有多富,所以说,当时的欧洲,那对于印度的向往程度,是丝毫不亚于中国,在他们眼里,这俩国家简直就是天堂一样的地方。 但是,成也奥朗则布,败也奥朗则布。 晚年的奥朗则布 图源于网络 这位莫卧儿皇帝在宗教问题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给帝国的崩溃埋下了隐患。咱们不是说了么,本来莫卧儿帝国的统治阶级,蒙古人,信伊斯兰教,普罗大众信印度教,相安无事,还能帮助蒙古人统治印度本地人。 但是这奥朗则布是个非常虔诚的穆斯林, 他想要让莫卧儿帝国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伊斯兰教国家 ,要给老百姓洗宗教。 他把政府官员里边的印度教徒都免了职,还下令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在全国各地拆毁印度教的神庙、砸毁雕像。种种措施导致国内宗教矛盾激化,奥朗则布在位48年,这期间,他能依靠个人能力压制全国各地的反抗运动, 等到他一死,整个帝国立即开始分崩离析 。 在各种反抗势力当中,雅利安人的一个分支马拉地人逐渐成为最强大的一股力量,马拉地人逐渐形成了一个联邦式的国家,一般叫马拉塔帝国或者马拉塔联盟。 马拉特联盟控制范围 图源于网络 马拉塔帝国逐渐强大,到了1760年,马拉塔帝国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印度中部,是印度最强大的国家,而在北部和南部,还有好几个割据政权,包括苟延残喘的莫卧儿帝国。 这个时候距离奥朗则布去世也就五十多年,可见莫卧儿帝国堕落得有多快。 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的手已经伸到印度来了。面对一盘散沙的印度各国,欧洲列强个个是摩拳擦掌。经过三次马拉塔战争,印度各国里边最强大的马拉塔帝国被英国人打败,其他国家也都各自为战,显然不是欧洲殖民者的对手。 整个印度被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等等欧洲列强瓜分,后来,英国最主要的对手法国被赶走,葡萄牙、荷兰没有能力跟英国抗衡,英国成了整个印度实际上的主人。 马拉塔战争 图源于网络 不过,莫卧儿帝国还在。莫卧儿皇帝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傀儡,英国殖民者通过他来进行殖民统治。 1857年,印度爆发大规模起义,英国人费了好大劲才镇压了这次起义,维多利亚女王意识到,靠着东印度公司的体制和莫卧儿皇帝这个傀儡,很难管理好印度这么大一片地方。 1876年5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加封维多利亚为印度女皇的议案,1877年1月1日,在印度德里正式宣布女皇即位。英国早年从印度拉合尔掠夺来的闻名宝石"科伊努"成了女皇皇冠上最大的一颗明珠。图源于网络 于是,1858年,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被赶下了皇位、流放到了缅甸,整个印度次大陆被整合成印度帝国,维多利亚加冕印度女皇,同时拥有英国女王和印度女皇的头衔, 英国人完成了一件 历史 上从未有过的壮举——统一整个印度。 至此,延续三百多年的莫卧儿帝国,终于是彻底灭亡了。 莫卧儿帝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在军事方面同样以坚船利炮闻名于世,可以说是 历史 上印度最强大的时期, 但是因为统治阶级在民族和宗教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帝国崩溃,非常令人唏嘘。 如果莫卧儿帝国能以一个统一帝国的状态一直发展下去,估计面对英国人的时候,可能也就是跟清朝似的,签点不平等条约就得了,不至于整个被殖民。

莫卧儿帝国的介绍

莫卧儿帝国(波斯语: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مغلیہ سلطنت‎;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1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2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帝国在其子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但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叛乱而被抛弃。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莫卧儿帝国空前强大,但由于沙贾汗大兴土木和赋税繁重而发生内部纠纷,1657年沙贾汗被其子奥朗则布推翻。奥朗则布时期的莫卧儿帝国领土达到最庞大的时候,但沙贾汗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莫卧儿帝国衰落。莫卧儿帝国衰落后,大英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荷兰殖民帝国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等殖民帝国在印度争夺殖民地,最终英国胜利,使莫卧儿皇帝成为傀儡。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成立英属印度,莫卧儿王朝灭亡。

上一篇:三个傻瓜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