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什么角度,拍的比较好看。
拍照到底哪个角度拍才好看?这个问题对于爱美的人来说恐怕不亚于穿衣打扮。45度角仰望天空制造文艺效果,剪刀手挡住脸制造小脸效果……如果你觉得这些太俗套,不够高端大气,也不“科学”,那么现在就给你介绍一款简单实用科学大气的上相秘籍——左脸原则(注1)。艺术家爱左脸什么是“左脸原则”?就是原则上要尽量多暴露自己的左脸。蒙娜丽莎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标准的左脸原则范本。心理学家早就观察到,并不只有蒙娜丽莎一个人喜欢将左侧脸呈现给我们,西欧的大部分肖像画都会这样。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麦克马纳斯(McManus)和汉弗莱(Humphrey)于 1973年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检验了1474幅14世纪到20世纪的西欧肖像画(单人),发现891幅人像(约占60%)都展现其左侧脸,而只有583幅人像(约占40%)的人像展现的是其右侧脸。也就是说,艺术家们倾向于将肖像画的左侧脸呈现给我们看。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展现其左侧脸。在左侧脸的肖像画中,68%的女性肖像呈现的是左侧脸,而只有56%的男性肖像呈现其左侧脸。艺术家为什么爱左脸?左脸到底有什么特别,会被艺术家如此钟爱?有三种猜想:第一种猜想将原因归结到画家身上,认为右利手画家更容易画左侧脸。右利手画家都是右手拿画笔,这样容易将肖像画的左侧脸画出来。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心理学家尼科尔斯(Nicholls)等人在1999年发现,以拉斐尔(Raphael)为代表的左撇子画家也喜欢画左侧脸。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偏好展现左侧脸,然而女性中的左利手并不比男性更多。第二种猜想将原因归结到观看者身上,认为观看者的知觉存在左侧视野偏好。人们更喜欢看左侧视野的东西,所以画家投我们所好,将肖像的左侧脸展现在人们的左侧视野。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更喜欢看左侧视野的东西呢?因为人的右半球大脑在对情绪信息的感知上具有优势,而根据左右交叉的原理,右半球大脑掌管着左侧视野,所以我们更容易感知左侧脸的情绪信息。可是这种解释同样也解释不了性别差异。第三种猜想将原因归结到肖像画中的人,肖像画中的人偏好展现其左侧脸。上面提到了右半球大脑掌控情绪的假设,分析的是观看者,这次是用这个假设来分析肖像画中的人。左侧脸的情绪信息更多,心理学家假定肖像画中的人自发地懂得这一点,因而偏好展现其左侧脸,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展现其左侧脸。社会文化要求男性更加理性隐忍,不能随便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因而男性并不想在肖像画中展现自己左侧的情绪脸;而女性是情感动物,更倾向于表现自己的情绪,因而更多地在肖像画中展现左侧的情绪脸。虽说第三种解释更完善,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正确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考察这个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左脸真的更受欢迎?不只是艺术肖像画存在着“左脸原则”现象,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布莱克本(K. Blackburn)和斯基里洛(J. Schirillo)2012年发表于《实验大脑研究》(Experiment Brain Research)中的一篇研究还发现,真实人像中也存在对左侧脸的偏好。 这篇研究采用的实验材料是10男10女微笑的侧面头像照,每个人既有左侧脸的头像,也有右侧脸的头像。为了弄清楚到底是长相问题还是方向问题,研究人员还给出了对应的镜像反转头像。让37名大学生观看图片,每看完一张就对照片审美上的愉悦度从1-9打分,评分越高表示越偏好这张图片;此外还要记录大学生观看每张图片时瞳孔直径的大小,因为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时瞳孔会放大。右侧脸照片(每张人像的第一个)和左侧脸照片(每张人像的第二个)例子结果发现,不管是原始图片还是镜像反转的图片,不管头像是男的还是女的,大学生对左侧脸照片(镜像反转图片中的右脸)的愉悦度评分更高,瞳孔直径也更大。也就是说,即使原始的左侧脸(下图2)在镜子中反转后位于右边(下图4),被试也会更喜欢它。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左脸?布莱克本(K. Blackburn)和斯基里洛(J. Schirillo)认为,这个研究结果支持了大脑右半球情绪优势假说。因为右半球控制的左侧脸有着更强烈的情绪,不管左侧脸是向左还是向右,我们都更可能认为它更美。因为当你喜欢一张冷酷的脸时,左侧的脸会比右侧的脸看起来更冷酷;当你喜欢一张充满笑容的脸时,左侧的脸也会比右侧的脸看起来笑容更多。看来之前的三种猜想都错了。不管原因是什么,总之你现在知道了:再拍照片时把你们的左脸挺出来,像蒙娜丽莎一样面对镜头,你会更美。去试试看吧!关注公众号:云智衣橱(公众号ID:yunzhiyichu)首次免费测试个人形象报告,帮您测试出个人适合的穿衣搭配风格,与合适你的染发、口红等等。专业形象导师一对一解答。一个全面实现家庭衣橱分类管理与科学搭配的平台。参考文献:1.https://www.ys137.com/xinli/518246.html 2.McManus, C., & Humphrey, N. (1973). Turning the left cheek. Nature, 243: 271-272. DOI:10.1038/243271a0.
心理学家表示你比镜子里的自己至少丑30%,你赞同吗?
就我们自己对镜中那个自己的“判断”来看,评判也许真的要比客观实际情况,要高上不少!镜子映照出的那个人我们首先得要注意到,镜子当中所映照出来的那个人,其每一个细节,都高度客观;算是对镜子前面那个真人,每一个细节的精确呈现。镜子当中那个人的面貌,如果与真人有所不同的话,也只代表“左右对称关系”发生了改变而已。眼睛映照而来的那个人其实,由眼睛映照而来的那个人,其细节当然与真人也不会有多少不同,也可视作高度客观。并且,不同人的眼球,被当作千差万别的“透镜”来看待的话,它们对人像细节的再现,也其实没多少不同、可认为相同。而如果超越人的眼睛范畴、将眼睛范围扩展到生物界的话,许多其他生物的眼睛,对人像的再现,的确就跟人的眼睛所再现的,表现出来较大不同。可谓一种眼睛看起来一种模样,最终成的像,可视作为某一眼球特征函数变换之后的结果。头脑还原出来的人这个“人”,自然超越了“像”。就表现得更千差万别了!一千个头脑,能够还原出一千甚至一万个人。注意,人处于不同情境之中时候,同一个大脑对同一幅像,可能作出不同的还原。当然,这一阶段还原出来的人,虽说不见得会覆盖面部细节,但无疑才最为深刻。美与丑这两概念,则不像人像那般,仅仅依赖镜子、眼球,则解析不出任何细节。这两概念,只能以大脑来“还原”,或者、其实应该叫作:“深度解析”。显然,它既受到特定情境环境对大脑产生的影响,也受到大脑本身积累记忆的影响。镜子,如果说能够产生何种特定情境的话,那指的也许是“一人”、“浴后”、“合适的光照”、……。也就是说,这类情境,可能让镜子中那个变化并不大的人像,在大脑那里还原得更美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不管到底人像细节客观表现如何,更重要的事情也许应该是:应当设法让我们的大脑,把人像(尤其自己那幅人像、包括镜中的那个自己)还原得更美再美一些。因为这样一种结果能够说明:镜子旁边的那个常见的生活情境,于大脑而言尚算合格。除此之外,还原得更美这一结果,又还能够进一步对我们的大脑形成激励。所以,题目这句话我们不妨将其改为:“镜子中的(经过你的大脑在美好情境下还原的)你经常能比(未经任何正向还原的、乃至负向还原出的)你漂亮50%,你赞同吗?”
哪个角度拍照比较好看。
(一)对于相貌较难看者,应当尽量避免拍摄特写和近照。
(二)对于脸型较胖者,可以适当采用头纱 手 或者其他小饰物来遮挡,同时也可以提高相机机位。
(三)大小眼睛的拍摄,应该调整被拍摄者的角度,小眼睛者近量靠近镜头。
(四)"翻白眼"的拍摄;应尽量使被拍摄者的眼神朝向一边,扑捉眼神转向的一瞬间,而不是眼睛瞪大的一瞬。
(五)“斗鸡眼”的拍摄;摄影者应尽可能的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使被拍摄者的双眼不同时正对画面出现。
(六)对于脖子较长的被摄者,也应当提高机位,让被摄这位手下颌。
(七)对于尖下巴的人应该使用高机位,被摄者低头的组合方式拍摄。
(八)拍摄“朝天鼻”最困难了,只有不拍摄正面就是了。
日常拍摄积累的拍摄人像的一些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通常就是三种常用的构图模式,也叫公式化模式构图;
(一)特写
(二)七分身
(三)全身
在拍摄取景时,相机的高度也应该随着拍摄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拍摄半身像时候,相机的高度约与被摄者鼻子的高度相等;拍七分身照片时,相机机位约在被摄者的胸部高度;拍摄全身照时,相机的高度应该在被摄者的腰部。所谓构图,即使在特定的画面景物内,安排各种拍摄要素,以达到表现诉求对象的效果。现在流行的人像摄影技巧,在构图取景 表现主题上通常利用以下方法,写出来大家给以参考指正。
(一)利用前后景深的差异,突出主题人物。
(二)用大小对照的方法,使主体大一些而陪衬物小一些。
(三)利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强调主体。
(四)利用主体静止 陪体运动的方式,主构图的稳定性就相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