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柏特

时间:2024-10-16 14:23:07编辑:分享君

舒伯特的生平事迹

  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更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舒伯特的生平 事迹 ,希望对你有帮助。


  舒伯特的生平事迹
  舒伯特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当时学区学校的校长,母亲是人家的女佣,兄弟姐妹有15个人,但是却仅仅只存活了5个人而已,他的音乐创造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但是由于经济状况,他一直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 教育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创作的 兴趣 ,舒伯特一生都在钻研各种音乐创作以及练习技巧之中度过。

  尽管在1820年的时候,舒伯特的名声已经遍布了整个维也纳,但是,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舒伯特一生还是过得相当清苦,尤其是他的晚年创作期,更是因为染上的 疾病 ,时刻在同病魔作斗争,他一方面用少得可怜的收入维持着生计,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从事自己的作品创作,就好比莫扎特一样,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力量正在衰竭,所以更加勤奋地进行音乐创作。

  在1828年的11月份的19号,舒伯特一生的创作生涯彻底结束了,他彻底离开了这个带给他无限痛苦的世界,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音乐著作,他对于世界音乐宝库的贡献可以说是相当的巨大,但是世界却并没有回馈他什么,只是让他带着一身的贫瘠以及病痛溘然长逝。
  舒伯特野玫瑰的 故事
  当时的舒伯特虽然是一位音乐家,但是他的音乐没能支持他的梦想,仅仅只靠音乐为生的他,日子过得相当的拮据,他只能一边创作歌曲,一边教人学习音乐,一次舒伯特练完 钢琴 回家,在路上遇到了自己曾经教过的一个小男孩,男孩拿着一本旧书和一件破衣服想要换一点钱,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人愿意要一堆破衣服和一本书,看到小男孩冻得红扑扑的脸,舒伯特掏出来了自己仅有的一个古尔盾,买下了孩子的衣服和书。

  舒伯特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看从孩子那里买来的旧书,忽然,他的目光被夹藏在书中的一首小诗吸引了,在昏暗的路灯之下,舒伯特仔细的看了起来,并且轻轻的 朗诵 了出来,舒伯特只觉得自己的眼前盛开着一朵朵娇艳的玫瑰花,他沐浴在浓烈的野玫瑰花瓣的清香之中,脑海中响起了一段清新而又情切的旋律,回到家中立刻拿起笔纸写下了这首动人心魄的《野玫瑰》,而这也就是舒伯特的故事了。

  当然这只是舒伯特的故事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在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之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可以激发他创造 灵感 的故事,只是这些故事并没有广为人传,家喻户晓,他在自己落魄的时候,却依然想要帮助更多的穷困人家,其人格就已经值得人们非常值得人们敬佩了。
  舒伯特摇篮曲的故事
  舒伯特作为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很多作品就像故事一样跟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身临其境,现在我们熟知的摇篮曲,也有其中的故事在里边,看似美好,却只是希望。

  舒伯特摇篮曲的故事要从舒伯特19岁那年说起,当时的舒伯特生活是依旧的艰难,有一天晚上,舒伯特在大街上游荡,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运气遇到一个熟人或者有人可以施舍给他一口饭吃,但是在大街上徘徊了好久,希望出现的事情还是没有出现。舒伯特实在无法忍受饥饿带来的感觉。

  在矛盾和饥寒交迫的舒伯特走进了一家豪华的餐厅,他在一张桌子前坐下,看到桌子放着一张老旧的报纸,无事可做的舒伯特就翻起了报纸,他看到了上边有一首小诗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安静祥和的场景顿时出现在了舒伯特的脑海里,舒伯特的艺术灵感也被激发,他用自己对这首小诗的感受,快速的谱写了一首艺术歌曲,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艺术,到现在我们吟唱的摇篮曲。

  写完后,舒伯特将自己即兴创作的摇篮曲交给了老板,老板对音乐显然没有足够的理解,但是他知道这首歌曲好听优美,他送给了舒伯特一份饭菜。这就是舒伯特摇篮曲的故事,虽然自己身处恶劣的环境,舒伯特还是在期待美好,为美好的孩子和深爱他们的母亲们谱写的曲子,摇篮曲很快就传播开来,但是舒伯特却在清苦中离开了我们的世界。


舒伯特的生平?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卒于同地。父亲是农民出身的小学教师,母亲是厨子。自于生活贫困,他们所生的14个孩子,只养大了5个。
生平舒伯特小时由父亲教他小提琴,由哥哥伊格纳茨教他钢琴。11岁进当地的神学寄宿学校读书,开始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现在世界各国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歌曲《夏甲的悲叹》(1811),就是舒伯特在这所学校时创作的。
1805年和1809年,拿破仑的军队两次入侵维也纳,奥地利人民英勇抗击,1809年5月21~22日,在维也纳多瑙河东岸的阿斯珀恩大败拿破仑。这一年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区的蒂罗尔人民,也在爱国者A.霍费尔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当时舒伯特还只是一个12岁的少年,但从这时起,舒伯特的幼小心灵,已经孕育了反对强暴热爱祖国的思想。1813年初,舒伯特离开寄宿学校不久,就由他的同学J.N.施保恩介绍,认识了青年爱国诗人T.克尔纳。克尔纳就在这一年参加了A.F.von律左将军领导的义勇军,献身于民族解放斗争,同年8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克尔纳的遗诗由他父亲整理出版后,舒伯特在1815~1816年,为其中的15首爱国诗歌谱写了歌曲和重唱曲,包括充满战斗热情的《战斗中的祈祷》、《律左的野猎队》和《剑之歌》。1813年10月,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舒伯特满怀热情,创作了《歌颂德国胜利》的合唱曲。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舒伯特又写了《欧洲的解放者在巴黎》的男声合唱曲。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殴洲各国旧王朝的反动统治。梅特涅使奥地利帝国成为“各民族的监狱”。舒伯特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中,写下了大量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痛苦心情和美好理想。
1814年,舒伯特在父亲的学校里当助理教员。这期间他废寝忘食地从事创作,仅在1814~1815年就写了14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魔王》、《野玫瑰》、《迷娘之歌》等杰作,1816年舒伯特摆脱了助理教员的职务,和朋友F.von朔贝尔住在一起,忍受着生活的煎熬,专心从事作曲。朔贝尔是瑞典籍的业余诗人,舒伯特用他的诗写过12首歌曲,《致音乐》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1816年6月,舒伯特为H.瓦特罗特教授的命名日写作的康塔塔《普罗米修斯》,是他第一次从作曲中取得报酬的作品。像他这样在世时没有出名的作曲家,是当时出版商残酷剥削的对象。舒伯特赖以维持生活的稿费,是非常菲薄的。像《流浪者》这样举世闻名的歌曲,舒伯特当时只拿到两个古尔盾(每个约合1.69马克),而出版商在40年间,却赚取了27000个古尔盾。
在梅特涅政府的反动统治下,维也纳流行着适应统治阶级麻醉人民需要的轻浮、庸俗的娱乐音乐。一些憎恨梅特涅反动统治,要求民主自由的诗人、画家、剧作家和音乐家则组成各种小组,从事于和这种庸俗艺术针锋相对的活动。舒伯特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中心人物。这个小组经常举行交谊会,演出歌舞、音乐和戏剧。这个小组共有40多人,其中的主要人物有研究法律和音乐的J.von施保恩、诗人J.迈尔霍费尔和朔贝尔、画家L.库佩尔维泽尔和M.von施温德、音乐家弗勒利希三姊妹作曲家A.许腾布伦纳、著名的男中音歌手J.M.福格尔,后者是舒伯特许多著名歌曲的最早的演唱者。
1819年8~9月,德意志各邦君主代表在梅特涅主持下,集会于卡尔斯巴德,通过了镇压一切自由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卡尔斯巴德决议。1824年,在警察密布、特务横行的日子里,舒伯特在这年除夕所写的《战士之歌》,流露了对民族解放战争胜利成果为封建复辟势力所篡夺的无限愤慨。他的许多最成熟的交响曲室内乐和歌曲作品,都是在卡尔斯巴德决议以后最黑暗的反动年代里写成的。
舒伯特十分崇敬L.van贝多芬,1822年曾把自己所作的法国歌曲主题四首钢琴变奏曲奉献给他。1827年贝多芬病危时,舒伯特两次探望他,3月2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1828年11月18日,舒伯特病得神志昏迷,还发出呓语说:“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第二天,舒伯特就离开了人间,年仅31岁。他的哥哥费迪南德按照舒伯特要求葬在贝多芬墓旁的遗愿,在维也纳的韦灵公墓安置了他的坟墓,与贝多芬的墓地相毗邻,1888年,舒伯特和贝多芬的墓一起迁葬到维也纳的中央公墓。原来的韦灵墓地,成为舒伯特公园。
创作在短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舒伯特写了遍及各种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他为J.w.von歌德(72首)、迈尔霍费尔(47首)、F席勒(46首)W.米勒(44首)等诗人的作品(主要是抒情诗)写了大量的歌曲,把音乐和诗歌紧密地结合起来。他用富于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达诗的境界。在他的歌曲中,抒情歌唱性曲调占有重要地位,但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朗诵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叙事歌曲《魔王》和戏剧性歌曲《普罗米修斯》里。舒伯特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了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舒伯特的歌曲和奥地利、德国的民间音乐语言有着血缘关系,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
舒伯特在1823年所写的《美丽的磨坊女》和在1827年所写的《冬日的旅行》都是以失意的流浪者为题材的声乐套曲,歌词作者都是诗人米勒。失意的流浪汉,是舒伯特作品中的重要形象。两首《流浪者》、《流浪者对月抒怀》、《流浪者夜歌》等歌曲以及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也都是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当时的奥地利,人们虽然生活在故乡,却感到自己是举目无亲的异乡人。舒伯特的这些作品,正反映了这种残酷的现实。舒伯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年(1828)为德国诗人L.雷尔斯塔布的9首诗谱了曲。舒伯特死后,他的朋友们把这9首歌曲中的7首,连同舒伯特为H.海涅的诗谱写的6首歌曲和其他1首歌曲合为1集出版,名为《天鹅之歌》,意思是“最后的杰作”。它与《美丽的磨坊女》和《冬日的旅行》鼎足而三,是舒伯特歌曲的3本专集。
舒伯特的10部交响曲中,比较重要的有c小调《第四交响曲》(别称《悲剧》交响曲,1816)、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1816)、b小调《第八交响曲》(别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和c大调《第九交响曲》(别称《大交响曲》,1828)。b小调《第八交响曲》是1822年舒伯特寄寓朋友朔贝尔家时写的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只写了两个乐章就没有再写下去。它的手稿是在埋没了40多年后到1865年才被发现的。c小调和b小调交响曲都反映了悲剧性的现实生活。但c小调表现得比较软弱,b小调的内容则要深刻得多。舒伯特用歌曲型的主题,表现了悱恻动人的悲剧性形象,同时又热情洋溢地表现了英雄形象和悲剧性形象之间的冲突。1828年所作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从昂奋的第1乐章,倾诉般的第2乐章,活力充沛的第3乐章,到气势磅礴的第4乐章,贯穿着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特别是第4乐章,充满了英勇豪迈的气概,标志着舒伯特创作的高峰。1825年8月,舒伯特和福格尔一同从萨尔茨堡到巴德加施泰因去旅行,在那里写了1部交响曲,但稿本已经散失,没有能够传世。舒伯特的著名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舒伯特 被誉为什么?是什么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被誉为“歌曲之王”!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上一篇: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