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周

时间:2024-10-23 04:44:44编辑:分享君

嵇康说的非汤武而薄周孔是什么意思

  1、“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非在此处就是贬低议论的意思,薄和它是一样的用法。汤武是指商朝的开国君王商汤和周朝的开国君王周武王。周孔是指周朝的大贤人大忠臣周公旦和伟大的孔子。名教就是指儒教(儒家)。

  2、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鄙薄(儒家推崇的)商汤、周武王这样的贤德的君王和周公、孔子这样的贤人忠臣,鄙视、不理会儒教的规矩和思想,而是任意而为,随心所欲。


嵇康说的“非汤武而薄周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认可商汤、周武王,鄙薄周公和孔子。嵇康对汤武周孔的菲薄仅仅是用来反抗司马氏所谓的儒家名教,并非周孔等人的思想学说。非汤武而薄周孔是嵇康用来反对司马氏集团虚伪名教的有力武器,而在思想深处,他仍然继续了很多儒家思想。鲁迅曾说: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扩展资料从交友之道上看嵇康对儒家思想的继续。他在《绝交书》中说: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这和孔子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两者相似。当初竹林七贤啸傲畅饮,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他们算得上是志同道合,但山涛后来却一改初衷,投靠了司马氏,嵇康当然要与他绝交。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的行为在客观上符合了儒家的思想。然而,对待吕安,嵇康则挺身而出,为吕安蒙受不白之冤而辩护,最后不惜牺牲生命,这正是儒家的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精神。在生死攸关之际,他没有以庄子忘物忘己来逃避社会,他有强烈的是非之心,一定要显明臧否,所以他才能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至于他说要做一个无馨无臭的人,那只能是他精神上的一种慰藉和旷达。由此可见,他在交友方面的所作所为正如孟子所说:由仁义行,非行仁义。而这才是真正的儒家仁义。那么,非汤武而薄周孔就不能看作是嵇康摆脱儒家名教的标志。所以,司马昭虽然内心恼恨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但他在名义上却不能以这句话给嵇康定罪,而只能借吕安之事除去了他的心腹之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嵇康事件

嵇康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嵇康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句话意思是:还有我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超越儒家的各种伦理纲常束缚,任人之自然本性自由伸展。原文节选: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翻译:还有我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如果做官以后不停止这种议论,这件事情总有一天会张扬出去,为众人所知,必为世俗礼教所不容。这是第一件无论如何不可以这样做的事情。我的性格倔强,憎恨坏人坏事,说话轻率放肆,直言不讳,碰到看不惯的事情脾气就要发作。创作背景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暴。“七贤”的政治倾向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曹魏日衰,胜负之势分明,他们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涛,即山巨源,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与山巨源绝交书

非汤武而薄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什么的文化主潮?

非汤武而薄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文化主潮。这句话出自竹林七贤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嵇康: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上一篇:经典保龄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