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大捷碑的由来
公元1592年(中国明代万历壬辰年),统一日本后的丰臣秀吉为征服中国,向朝鲜提出了“借道入明”的无理要求,被朝鲜拒绝后,丰臣秀吉便派大军入侵朝鲜,并一度占领了汉城,在明朝军队的援助下,朝鲜人民奋起抵抗,使日军陷入苦战。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士气一落千丈,在中朝军民的共同打击下被迫退出朝鲜半岛。为纪念此次战争的胜利,李氏朝鲜宣祖国王下令在朝鲜北关(咸镜北道)立碑记事,这就是“北关大捷碑”(북관대첩비)的由来。这段历史,今天被朝鲜称作“壬辰祖国战争”,在韩国则被称为“壬辰倭乱”。
壬辰之乱的过程
金正大元年(1232年)正月改元开兴,三月,蒙古军攻克洛阳,兵锋已到汴京城下。金朝立即全城戒严,并将城外军民全部撤进城中。为加强汴京守备,金朝一面任命括粟使者,在汴京城中搜括百姓粮食以供军用,一面以土石封闭京城各门,禁止出入,同时下令各地军队勤王。四月改元为天兴。蒙古遣使者至汴京招降,金朝封荆王子讹可为曹王,作为人质。蒙金之间暂时和议。五月,汴京发生大瘟疫,史载“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此次瘟疫之后,汴京城防进一步空虚,人心浮动。七月,“飞虎军士申福、蔡元擅杀北使唐庆等三十余人于馆,诏贳其罪,和议遂绝。”蒙古开始新一轮的围攻,此后又于八月发生军士杀郑门守卫夺门逃降蒙古军的事件,汴京守卫已经难以抵御蒙古军的进攻了。是年十二月,金哀宗决定弃城出逃,以右丞相、枢密使兼左副元帅赛不,平章政事、权枢密使兼右副元帅白撒,右副元帅兼枢密副使权参知政事讹出,兵部尚书权尚书左丞李蹊,元帅左监军行总帅府事徒单百家等率诸军扈从。参知政事兼枢密院副使完颜奴申,枢密副使兼知开封府权参知政事习捏阿不,里城四面都总领、户部尚书完颜珠颗,外城东面元帅把撒合,南面元帅术甲咬住,西面元帅崔立,北面元帅孛术鲁买奴等留守。随后出逃,先至陈留,次至黄城,后又至黄陵冈,幸河朔。次年(1233年)正月抵达黄河沿岸,金军刚刚过河蒙古军队就追到了河南岸。两军激战元帅完颜猪儿、贺都喜死之,建威都尉完颜兀论出降。随后,金哀宗一行屡战屡败,逃奔到归德,又到蔡州安定下来。1232年按照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为壬辰年,故而历史上将此次蒙古围攻汴京,金哀宗出逃蔡州的事件称为“壬辰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