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秦国主要是今陕西省,齐国主要是今山东省,韩国主要是今山西省中部,魏国主要是河南省中部,赵国主要是今河北省中南部,楚国主要是今湖北省,燕国主要是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战国时期的地域划分与如今的省制不同,七国的地界如今指的地方跨越了多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并不单只一个省份。 七国分别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魏国、赵国,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咸阳,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燕国都城在今北京,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魏国都城在今河南开封,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1、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2、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3、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4、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5、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6、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7、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各具备怎样的兵力?
《战国策》里记载说客苏秦列举的各国兵力:齐国地方2000里,“带甲数十万”,临淄城有7万户人家,必要时可以征发20万人当兵,也就是说每户可以出兵3人;赵国地方2000里,也是“带甲数十万”,必要时可以组建百万大军;魏国有武士20万,起辅助作用的苍头20万,厮徒10万;韩国地方900里,也有“带甲数十万”;燕国地方3000里,“带甲数十万”;楚国地方5000里,“带甲百万”;秦国自昭王时代就有“锐士、虎贲百万”。一般估计战国时期总人口在2000万左右,而这七国的总兵数将近500万,居然要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即使其中有夸张的成分,仍可见当时兵力动员强度之大,真的可说是“扫地为兵”。如该书提到的楚国东部地区守将昭常所说,在该地区“悉五尺之六十”,就可以征发30万人的军队。而当时一般以身高6尺为少年,7尺为成年,可见是将男子全部征发为士兵。有时甚至妇女也要为战争提供劳役,在守城战时,妇女也要参战。如《墨子》里讲述守城时城墙上每50步配备10名男子(6人持弩、4人持格斗兵器),壮年女子20名、老小10名,每人持矛。白起画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国家军事力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国家军事力量是中央军。诸侯国的所谓中央军,就是由诸侯国国君任命的将领统属的军队,是诸侯国军事力量的主体,用于攻城和野战。另外还有地方的军队,主要是守城防御。军队组成:诸侯国的军队主要由公室军队、世族军队组成。公室军队多建于西周诸侯受封立国时。主要成员是“国人”中的士和农。卿大夫仿照国都的制度在自己的封邑上,设置军队,即世族军队,其从军人员也以封邑及其周围的士和农为主。军事:春秋战国时期,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了飞速的发展。进入春秋之后,各种战争不断发生,最为突出的是大国争霸战争。诸侯之间“强凌弱,众暴寡”,“灭弱吞小”蔚然成风。首创霸业的是齐桓公。齐是东方大国,濒临苍悔,富蚕桑渔盐之利。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主张“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改革内政,稳定社会秩序,实行军政合一制度,达到“率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寓兵于农,使百姓通于军事,建设一支“以守则固,以战则胜”,“莫之敢圉”的军队;在经济上,实行新的税收政策,根据土地好坏不同,按等级收税,冲破了井田制的限制,承认土地私有制的现实,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霸刚歇,宋襄公又试图接替齐桓公的霸业,于公元前638年率兵伐郑,与楚的救兵遭遇于泓水。被楚军击败,宋襄公含恨归天。之后,楚国跃跃欲试,势力向中原发展,并为保持其在中原取得的优势地位,联合陈、蔡出兵伐宋。此时,已经崛起的晋国,也同时联合宋、齐、秦等国,迫使楚国敦兵北上,于是在公元前632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