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问题
1. 文言文问题与答案 1、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 (4分)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未尝苟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简札 __________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①随便 马虎 ②有时(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12. 答案:B评分:答对得2分。13.答案: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4、【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5、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终不扬其过也。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20.(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 22.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6、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 2. 古文问题回答,很多篇 1.尝:曾经;去:(宦官)离开、离去; 相同之处:何岳都把财物奉还;不同之处:第一次是拾金不昧,将捡到的钱财奉还,只是短时间的保管,面对的诱惑没那么大,第二次是别人寄存金钱在家中多年,且无人问津,他受到的诱惑更大,但他坚持了将财物送还,更体现他高尚的人格;可以看出,何岳是个贫穷但品德高尚的人; 2.人不杀鸟雀,那么(鸟就) 自愿接近人,想免除这个灾患(指孩子被蛇、鼠、狐狸、鸱鸢吃掉的忧患).从这件事情看,那个时候鸟雀不敢接近人的原因,是人的作为比蛇鼠之类牲畜的作为更加残暴(为了说明下面的“苛政猛于虎”,(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所要创造的和谐社会,不仅人和人之间要和谐相处,而且人与动物,植物也要和谐相处,和谐是一种美,是一种特殊的意境。 全篇讲的是爱鸟的故事。究其深意,在于一个“仁”字,篇末的“苛政猛于虎,信哉!”正显出“仁”字的实质。 凡人之情,皆出于“仁”,否则,其带给社会的灾害是难以估量的。所以苏轼提倡以“仁”治天下,“百官之众,四海之广,使其关节脉理,相通为一。 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 天子之贵,士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从“仁”的哲学思想而广展到“仁政”的主张,已属政治思想的范围。 这是一篇杰出的寓言散文,首段记作者母亲因吃斋行善,故“ 恶杀生”,禁捕雀鸟,任其生长繁息,使众鸟不畏人 捕而与人亲近,实际上起到保护鸟类的作用。 次段是以“有野老言”,道出他希望表达的愿望:鸟类因有人类保护而免于猛禽的伤害,隐喻朝廷官府应保护平民,防止坏人侵害。并借此暗讽朝 *** 败、官吏残害百姓的现实,如文末引“苛政猛于虎”一语,使全文主题突出,寓意深刻。 行文流畅,平易自然,轻描淡写,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庭院鸟语花香的美景。然而,在平淡自然中显出“ 猛于虎也”的雄奇,使文章显得不同凡响。 3.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得枝都弯了,许多小孩争先恐后地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 (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启示: 做什么事情要认真观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不然会吃亏;不管什么东西都不能只图外表,应该先要去尝试。 3. 文言文,回答几个问题 选择题正确的两项 B C A 对曰 的对 下对上回答 B 臣愿君之忘之也 前面的之 的 C事有不可知者 事 的事情 D 信陵君曰 何谓也 何谓 有什么关系 通假字 A 卒然见赵王 臣愿君之忘之也 卒通猝 1、原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吾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2、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 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别人知道的;别人对我有恩,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对别人有恩,是可以忘记的。 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 你在匆忙之间见到赵王了,希望你能把救赵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一定牢记你的话。”。 4. 语文文言文问题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上,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要走了。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 晏子到了,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武士押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押着的是什么人?”武士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吧。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 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贤。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方:将要 熙:通“嬉”,开玩笑 何以:及“以何”,用什么方法呢? 之:代词:这个消息。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习辞:擅长辞令,会说话。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酣:兴致浓。 曷:通“何”。 为:相当于“于”,翻译为“当”。 过:经过。 避席:从酒席上走出来,表示态度严肃,郑重其事。 所以 ……者:……的原因 对曰:回答说1凶强侠气:凶暴强悍、任性使气 (好争斗)。 2为……所:被……认为。 3患:认为是祸害。后文的是担心的意思。 4又:另外 5并:一起。 6暴犯:侵害。 7三横(hèng):三害。横:祸害。 8 或说:有人劝说。 9冀:希望 10蛟或浮或没:或,有时。 11始:才 12为:当作 13具:通“俱”全部,详细。 14改励:改过自勉。 15蹉跎(cuō tuó):虚度光阴。 16二陆:指陆机,陆云。 陆机曾任平原内史,陆云曾任清河内史。 17平原:指陆机,字士衡,世称陆平原。 18清河:指陆云,字士龙,世称陆清河。 19更:轮番。 20修改:修,提高修养;改,改正错误。 21贵:意动用法,以……为贵,认为……是宝贵的。 22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3皆:都。 24彰:显露。 25竟:最终。 26朝:在早上 27夕:在晚上译文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亲们认为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犯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上了岸。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 可又担心自己年岁太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并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显露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文言文的问题
1. 文言文的问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 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 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译文】晋公子重耳遭受骊姬祸难的时候,晋国派兵在蒲城攻打他。 蒲城人想要迎战,重耳不同意,说:“依靠国君父亲的命令而享有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护却去跟父亲对抗,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奔吧。” 于是就亡命到狄国。跟随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攻打赤狄廧咎如时,俘虏了他两个女儿叔隗、季隗,狄君把她们送给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鯈、叔刘二子;把叔隗给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 重耳准备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再改嫁。”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又再过这些年重新嫁人,那时就快进棺材了。 我等您。”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之后离去。 (重耳)路过卫国,文公不以礼相待。从五鹿经过时,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一块土块。 重耳很生气,想鞭打他。子犯说:“这是上天的赐与啊!”重耳叩头道谢,接过土块放在车上带走。 公子到达齐国,齐桓公为他娶妻,送他八十匹马。公子安于齐国的生活,(不想离开。) 跟随的人认为不能这样。准备出发前,他们聚集在桑树下面商量。 恰好有个采桑女子在树上采桑听到了,把这事告诉了姜氏。姜氏(怕走漏消息就)杀了她。 然后告诉公子说:“您有(回晋国争取君位的)远大志向,听到这种打算的人,我已经杀掉了。”公子说:“没有这回事。” 姜氏说:“走吧!留恋妻室和贪图安逸,足以败坏(您的)名声。”公子不肯(离开)。 姜氏同子犯商量,用酒灌醉后,把他送走。途中公子酒醒,(气愤中)拿着戈追逐子犯。 到达曹国,曹共公听说晋公子的肋骨连成一片,因此想要看到他脱去衣服时的样子。趁公子洗澡的时候,隔着帘子从外面偷看。 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我看晋公子的随从,都具有辅佐国家的才干。如果有他们辅佐,晋公子必定能回晋国做国君。 回到了晋国,一定能在诸侯中得志。得志后惩罚以前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就会首当其冲。 您何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的敬意呢!”于是僖负羁就向晋公子馈赠一盘食品,暗中藏着一块玉璧。公子收下食品,退回玉璧。 2. 一个关于文言文的问题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①,其水甘而不良②,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④。”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⑤,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⑥?”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⑦,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贤奕编》【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甘——甜。 ③辄(zhé))病瘿(yǐng)——就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伏的瘤子。 ④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不吾类——跟我们的不一样。 吾,我(们),我(们)的。类,类似。 ⑤尔——你(们),你(们)的。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⑥耶(yé)——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⑦皆然——全这样。 【译文】大脖子病人南岐(qí)座落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居民很少跟山外人交往。 南岐的水很甜,但是缺碘。常年饮用这种水就会得大脖子病。 南岐的居民没有一个脖子不大的。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个人,这就轰动了南岐。 居民们扶老携幼都来围观。他们看着看着,就对外地人的脖子议论开了:“唉他大婶,你看那个人的脖子。” “他二嫂,真怪呀,他的脖子怎么那么细那么长,难看死了!”“干干巴巴的,他的脖子准是得了什么病。”“这么细的脖子,走到大街上,该多丢丑!怎么也不用块围巾裹起来呢?”外地人听了,就笑着说:“你们的脖子才有病呢,那叫大脖子病!你们有病不治,反而来讥笑我的脖子,岂不笑死人了!”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肥肥胖胖的,多好看啊!你掏钱请我们治,我们还不干呐!” 【启示】 闭关自守、孤陋寡闻会使人眼光短浅,盲目自大,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成语“夜郎自大”和这则寓言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典型。 3. 《三峡》古文的问题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虽成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属引 《三峡》古文的问题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虽成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飞奔的马 属引凄异.引:延长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自非亭子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理解课文内容填空.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按照景物是先写__山______,后写___水_______;按照季节分,作者先写__夏季_____,再写__春冬_________,最后写___秋季________;总体来看,作者是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___静_______态景物____动__________态化.“清荣峻茂”四字壮要物,如果说“清”字状水,“荣”字状柏树,那么“峻”和“茂”字又分别状_山_______和_____草_______.描写春冬景色和描写秋季的景色这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故渔者歌曰:“巴东三下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侧面烘托手法烘托秋景的凄美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成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手法写出夏天水的湍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