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的故事
抗日英雄的故事一、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叙事民歌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许多年来传唱不衰,它的美妙旋律和感人故事感染了几代人。王二小的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伸出了魔爪,侵入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遇到了打算进村“扫荡”的日军士兵,日军要他带路,王二小却将他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日军发觉受骗后,用刺刀刺向王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人埋葬了他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关于王二小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和曲作家劫夫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出了这首流传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入小学课本,他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二、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银幕上出现了一位抗日小英雄张嘎,1940年,生活在河北唐县的儿童团团员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小男孩张嘎勇敢地掩护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他的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为奶奶报仇和救出钟亮,张嘎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八路军,并成为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故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的影片通过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刻画,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它影响了几代小观众,并荣获了1980年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之后,小兵张嘎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三、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并给村里的人发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一天父亲让海娃将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送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为掩护,带着信上路,但在途中遭遇了敌人。这部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电影扣人心弦,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它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还两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优胜奖,成为新中国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四、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抗日英雄的故事
一、王二小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将他狠狠地摔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二、李爱民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三、马秀英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苏淮安县石塘区南涧乡近采桥镇(今,淮安市朱桥镇洼圩村)人,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1945年10月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l946年2月担任石塘区黄卢(南)村妇女会长。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个还乡团分子来抓马秀英和妇女会成员。此时,秀英和几个妇女会员正在黄卢村为联防队做军鞋。秀英接到村民报告,即分头转移。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妇向东南方走,在洼圩北门遇上黄兆云带领的“还乡团”。黄兆云一眼认出秀英,一群还乡团分子像疯狗似的窜上来,一拥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在周庄圩子里,黄兆云妄图从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党组织的秘密以及妇女会成员的名单,对她软硬兼施,逼问共产党组织和妇女会员名单。秀英被肆意凌辱,严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压,灌辣椒水,坐老虎凳?? 面对酷刑,秀英斩钉截铁地回答:“要人头有一颗,要名单办不到!”最后,黄兆云把她押到仇夏庄残杀。马秀英牺牲时年仅17岁。四、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五、杨靖宇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