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课件

时间:2024-11-27 01:31:59编辑:分享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引导语:如何设计一份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课件?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 :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6.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rar》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9OKMADfa_QUP3lLgZPM7A提取码:dr26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师资源包|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拓展资源|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表格式)(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2)|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小结|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8单元知识小结(部编版).doc|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7单元知识小结(部编版).doc|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6单元知识小结(部编版).doc|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5单元知识小结(部编版).doc|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4单元知识小结(部编版).doc|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3单元知识小结(部编版).doc|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2单元知识小结(部编版).doc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下面我给你分享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亲近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漳州,那你们坐车从华安到漳州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个多小时),可是有只蚂蚁却只用了4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华安到漳州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华安到漳州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华安到漳州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华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脑筋急转弯意在激趣引出地图,对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地图,通过“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三张地图大小不一样,而表示的实际距离却相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聚焦依据比例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从而引出比例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有关比例尺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8页,自学48页的内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 板书于课题后)   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你能说说这些比例尺的意义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比例尺上的数字的变化以及这几幅地图的大小变化,你又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一下   比例尺前项都是1,后项数字越大,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长,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小,后项数字越小,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短,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大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可能因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让不同学力的学生在自学中都能真正学有所获?问题引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以上三个问题,聚焦比例尺的内涵,帮助学生清晰把握。】   3、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如果我想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那要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数据你们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吗?   ①、一张桌子画在图纸上的高度是8厘米,实际高度是80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③、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注意:单位统一   要化简 结果不带单位(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之后马上呈现三道不同梯度的习题,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二是让学生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4、认识放大比例尺   观察这三个比例尺,你有什么发现?(前项为1)也就是说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其实现实中还能见到这样的比例尺(课件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纸)   看,把比例尺读出来,你有什么发现?(选一个说意义)   小结:比例尺根据它的作用可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板书)通常情况下,为了计算的方便,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5、认识线段比例尺   刚才我们认识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它们都叫做数值比例尺。请同学们再来看这幅比例尺(出示线段比例尺)它与数值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学会看线段比例尺。图上每一段都是长1厘米,每一厘米都相当于实际多少千米?   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这叫做线段比例尺   区别: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小结: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板书)   6、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 这个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千米,那你们会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2)1厘米:50千米= 1厘米:5000000厘米 =1:5000000   (3)根据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放大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的意义以及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两种比例尺基本形式之间的转换,并准确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三、课后延伸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图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85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形吗?(1:1000、1:500 1:10000)   结论:一幅图的比例尺由纸张的大小来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用比例尺解答,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谈学后体会。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评价,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比例尺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厘米或( )米   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该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辨一辨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2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   3、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   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厘米。( )   5、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三)、选一选   1、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200 B. C.1:4000厘米   2、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10 B. 10:1 C. 1:1 D. 1   3、线段比例尺 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含义以及知道比例尺的种类;

      2、掌握比例尺的种类以及举例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到数学在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比例尺的种类以及应用。

教学准备:

        洋葱微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有一只调皮的蚂蚁,从上海到北京,这只蚂蚁只用了5秒钟,请同学们开动大脑,想一想,这只蚂蚁怎么办到的?

        同学们说的这些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虽然可以从上海到北京,但是用时明显不是5秒钟。不过呢,有一位同学说对了,地图。这只蚂蚁就是在地图上只用5秒钟就从上海到北京了,同学们都很棒。

        蚂蚁地图上走的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一样的,很明显的是地图距离肯定要短于实际距离,那么地图距离和实际距离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二、讲授新知

      1.播放洋葱微课

        2.提问

        同学们已经通过视频学习到比例尺的基本知识,老师现在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

    (1)师:比例尺的含义?

        生: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相应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师:比例尺的种类有哪些?

      生: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同学们都非常棒!

      3.1:50000的意义是什么?

      先观察这个比例尺,1是图上的距离,50000是实际距离,意义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50000厘米。

三、巩固练习

        1.1:3000

        生:数值比例尺,意义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3000厘米。

        2.1:50

        生:数值的比例尺,意义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50厘米。

        3.1:600000

        生:数值比例尺,意义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600000厘米。

四、布置作业

      洋葱微课的课堂小测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了洋葱微课,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学习了比例尺的内容,也更深层次的把网络教育融入乡村教学中,是一次有意义并且成功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比起传统的教育,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的兴趣明显更高,以后会继续尝试用洋葱微课教学。


上一篇:张靓颖韩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