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不留人

时间:2024-11-30 13:49:32编辑:分享君

古代闹蝗灾,为什么灾民不吃蝗虫?

蝗虫是自然界的昆虫类,不管那个朝代都会有,连科技先进的今天蝗虫也是存在的,只是没有以前那样大规模。而古代灾民为何不吃蝗虫充饥主要跟这几个方面有关:饥荒时什么都能吃真到饥荒时连树皮草根,土都吃,更不要说蝗虫这种富含蛋白质的美味了,真要有一顿蝗虫吃,那是要开心死的。只是现代人没有经历过,历史也很少记载这些细节,一般又不会有人细致的去读史,不知道而已。“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唐)蝗虫来了如果不是以最短的时间消灭它,而是想着捉住它,拿它当粮食,那你就等着饿死好了!蝗虫就算你都捉住了,怎么办,养起来,那你拿什么养,老蝗虫又怎么吃?全部杀死晒乾储存了,抛开它晒乾后难吃还是好吃不说,又能吃几天?蝗虫不太好吃现在我们生活中总听说有一种昆虫宴,在这里,蝗虫可以被当作小吃,油炸之后配上调料香脆可口。可是,如果让一个从未吃过蝗虫的百姓上顿吃下顿,肯定让人十分难以下咽。古代的烹饪方式不多,就算饿急的百姓抛开神明的心理限制,主动抓蝗虫来吃,可是他们顶多是拿水来煮一煮,怎么可能会好吃?这与现在的孜然辣椒加芝麻相比,是有着巨大差异的。先不说这些调料还没有传到中国,就是昂贵的食盐,百姓肯定也是不舍得放一点的。与吃了上千年的粟稻、麦子、蔬菜相比,天天吃这东西,真不是一种理性行为。摒弃一切,专吃蝗虫行不行假设古代的灾民抛弃神明的信仰限制,饿的实在受不了,下定决心抵抗难吃的口味,铁了心了吃蝗虫是否可以呢?答案仍然是:不可以。蝗虫形成蝗灾以后之所以危害巨大,是因为他们巨大的数量和移动能力。假设百姓们一起奋力去抓蝗虫,然后晒乾了、炸干了来吃,他们能抓的其实也是很少。小时候我们都抓过蝗虫,这种动物通过迅速的弹跳来躲避天敌,十分难抓。而长了翅膀以后,飞行速度更是惊人。如此灵活的蝗虫百姓想大量抓去非常难。另一方面,即使大家想慢慢抓慢慢攒,可是蝗虫却不等人。数以亿计的蝗虫在啃食一个地方的庄稼后,最快只需要几个小时,就会让此地寸草不生。吃光以后,蝗虫会立刻迁移到下一个地方,百姓不但追不上,更是饿的没有力气去追了。面对空空如也的田地,面对遍地的流民饿殍,让人胆战心惊。

古代闹蝗灾,老百姓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蝗虫?

谁说古代中国人不吃蝗虫。在中国,早在3000年前,人们已开始烹食昆虫,据文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已将蚁酱作为天子的馈食。除此之外,还有蝉、蜂等昆虫供贵族阶层享受。 唐朝贞观二年,由于京城长安一带闹蝗灾,唐太宗李士民在大臣的陪同下来到了御花园,看到满目尽是蝗虫。他把袖子一捋,抓起一把蝗虫咒骂道:“老百姓以吃粮食为生,就算他们有过失,也都算在我一个人头上,你们要吃就吃我吧,不要危害老百姓”。 说完就举起蝗虫往嘴里送。大臣阻拦他:“吃这样不好的东西会生病的”。而唐太宗回答说:“我正希望这些蝗虫把给百姓的灾难转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病而不做了呢?”说着,他就把手中的蝗虫吞吃下去,令周围的大臣都非常感动。这也算唐太宗一生中吃过最另类的“御膳”了吧。 在我国古代,除贵族享受吃昆虫外,寻常百姓也吃昆虫,比如三国时期东吴官修的国史《吴书》上说:“袁术在寿春,百姓饥饿,以桑棍、蝗虫为干饭”记载了将蝗虫充作粮食。我国明未科学家、农学家徐光启在其所著的《农政全书》中也有类似这样的记载:“唐贞观元年夏蝗,民蒸蝗爆,去翅而食”。 历史上的蝗灾总是和干旱结伴虐待老百姓。之后就是长时间的饥荒,饥荒的情况老百姓是什么都会吃的。但在蝗灾发生的时候,老百姓不吃蝗虫的原因就比较多了。 蝗灾发生的时候,不是最饥饿的时候 老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同样的道理,蝗灾发生时庄稼还在地里,家里还有一点点存粮。 一旦等庄稼被蝗虫糟蹋完,没收成了,家里也没有存粮了,历史上饥荒时易子而食也不是怪事,何况是蝗虫。

上一篇:想起你的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