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父亲的旗帜剧情是什么
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2006年作品1945年2月,历经七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 影视剧照欧洲战场上的硝烟已渐渐隐去,但在太平洋战场之上,炮声仍在升级,拼命顽抗的日本依然在广阔的太平洋上与强大的盟军做着最后的挣扎。其中最关键也极血腥惨烈的一场当属硫磺岛战役,此役,美军阵亡6812人。而23388名守岛日军在战斗中阵亡22305人,在最后也只有1083人生还。甚至在某些阵地上都出现了残酷之极的面对面的肉搏战。 2月19号之后,海军第五师开始试图占领高地,胶着到第五天,美军严重死伤,而日方也被迫撤退到岛屿的岩洞中。为了带给士兵们希望,一天清晨,第五师收到了插旗指令。海军士兵约翰·布拉德利(雷恩·菲力普)与战友艾拉·海耶斯(亚当·比奇)、雷内·加侬(杰西·布拉德福德)以及另三位不知名的战友共同冲上硫磺岛的制高点苏利班奇峰,并且六人合力将一面美国国旗插了上去。那一刻,美联社战地记者乔·罗森塔尔将六名士兵奋勇举旗的场景拍摄下来,并将照片发回国内,18个小时后照片传到纽约,大大鼓舞了美国士兵的士气,最终为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此,这六名士兵成为了举国英雄!海报、图片、巧克力、甚至连草莓蛋糕上都铺天盖地地有了这张照片的影子,可谓家喻户晓、人人崇拜。但其中三位很快便倒在了这块被战火烧得炙热的黑土地 影视剧照上,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将因此而不朽,而最终在胜利之后活着回家的三位,对自己被当成民族英雄般的偶像却毫无兴趣,也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们只希望能够跟那些没有享受到丝毫荣耀、在战火中壮烈牺牲的兄弟们呆在一起,希望可怕的战争永远不要再有。因为照片的轰动影响,在战争中幸存的3名插旗英雄被政府调回了美国。对于急切需要财政支援的政府而言,他们更该做的不是在战争中出生入死,而是顶着“英雄”头衔来往巡回于全国,推销战争债券以筹集款项。扮演着“完美的英雄”,发表着感人至深的演讲,这群并无意成为英雄且永远也无法摆脱死难战友阴影的十八九岁的孩子们,人生彻底改变......
父辈的旗帜的影片评价
影片的故事情节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影片中战争的画面也在硫磺实地拍摄足够惨烈,而一般的战争片总会给正义与否下一个定论,可导演却意不在此,他认为战争就如人生,没有绝对的正义一方也没有绝对邪恶的一方。对于参加战争的双方来说,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网易娱乐评) 那些本不想做英雄的人,最终无奈的被打上英雄的记号,受人景仰,但是他们似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内心深存愧疚无法自拔,最后走上崩溃道路的历程。尤其影片最后,印第安士兵的悲惨境遇,深深值得人们同情,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是融入血液的,久久无法挥去。(新浪娱乐评)
《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来信》是同一部电影吗?
怎么可能是同一部呢
硫磺岛之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两万多名驻岛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而美方也有六千多人战死沙场,万余人负伤。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连续推出了《父辈的旗帜》和《来自硫磺岛的信》两部作品,分别从美方和日方来描绘这场激战。分为上下两部的电影并不少见,但像这样从两个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事件的“联体电影”却是史无前例的大胆尝试。伊斯特伍德的此番尝试获得了成功。《父辈的旗帜》于10月上映后广受好评,而紧接着于12月中旬上映的《来自硫磺岛的信》不仅很快博得一片褒扬,更是一举赢得了美国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电影的殊荣。
http://ent.163.com/06/1026/10/2UBQ0I5400031NJO.html
父辈的旗帜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http://www.mtime.com/movie/44846/
硫磺岛来信
Letters from Iwo Jima (2006)
《硫磺岛家书》和《父辈的旗帜》是不是一个片子?
不是, 两部片子是同一个导演,同一班人马同时同地拍的,它分别以美日军人的角度来反映硫磺岛战役。 电影的主题也不同,父辈的旗帜反映的是美国军人的光荣,插旗背后的故事。 日本片子则是从反战的角度出发反映了日本军人的。。。。。。 国际上,硫磺岛家书的反响更大些。 早期,日本另拍了一部电影反映那些“效忠天皇”的硫磺岛战役。名字就叫“硫磺岛浴血战”,两个字,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