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靠自己,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绝不能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挨饿。
中心思想为:人穷志不短,面对侮辱性的施舍或帮助,应该坦然拒绝,维护个人尊严与气节。“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启示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靠自己,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嗟来之食,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只有自强自立,顽强拼搏,才能得到尊重不是万不得已,不可接受别人的给予,否则就失了骨气和尊严!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启示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有志气,不可以为了活命低声下气,如颜媚骨,不顾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就像陶渊明不愿意在领导面前卑躬屈膝,忍气吞声,辞官归故里,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在长安不愿讨好逢迎朝廷达官贵人,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些都是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