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育化和潴潜育化的区别:
2、潴育化过程:是指由于季节性淹水,土壤形成中氧化还原交替进行的过程。
3、形成潴育层,特点:铁锰化合物发生迁移、淀积,产生锈斑锈纹、铁锰结核。
4、发生于地下水浸润土层、地下水升降频繁区。
5、潜育化过程:地形低洼,长期淹水,土壤EH值偏低,是指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还原物质大量积累,形成潜育层,此层次呈蓝灰色,又称灰蓝层。
南方水稻田剖面的形态特征1、水稻土的剖面构型水稻土:各种田质的土壤,经人工垦种水稻,通过水耕熟化作用,发育成具有特殊剖面性态的水稻土,水稻土的剖面的基本特征是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潜育层,水稻土又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渗育型、潜育型、沼泽型、盐渍型及矿毒田等七个水稻土亚类。
2、淹育型水稻土:由于所处地势高亢,地下水位低,形成稻田时间短,水耕熟化程度较低,犁底层浅薄,有的尚未形成,底土层仍保持母土性状,剖面构型为A-P-C或A-C型。
3、潴育型水稻土:水耕时间长,土壤熟化程度高亢,不存在干旱、涝渍、咸、酸、毒等土壤障碍因素,耕作层下面有完整的犁底层,犁底层下面有发育良好的潴育层,潴育层下是潜育层或母质层。
4、剖面构型为A-P-W-G或A-P-W-C型。
5、渗育型水稻土:土壤长期受侧渗水或下渗水强烈漂洗,铁、锰和粘粒等物质淋失,而成白色粘土层和沙层的渗育层,养分淋失,土壤贫瘠化,剖面构型为A-P-E-C、A-PE-E-C或A-P-W-E型。
6、潜育型水稻土: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或因水利设施不完善,雨季排水不畅,使土壤剖面较高层次出现潜育层,潜育层在缺氧条件下,还原作用强烈,土壤中铁、锰氧化物被还原成低价铁、锰,使土壤颜色呈黑灰色、青灰色或蓝灰色。
7、剖面构型A-P-G或P-WG-G型。
8、沼泽型水稻土: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或泉水涌出,土壤长期受水浸渍,脱沼过程无法进行,土壤浮烂成糊状,土壤长期处于嫌气状态,还原性强
威廉斯提出土壤形成的实质1、威廉斯是苏联著名的土壤学家和农学家,他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提出了土壤统一形成学说:土壤是以生物为主导的各种成土因子长期综合作用的产物,植物矿质养分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矛盾的统一是土壤形成的实质。
2、并提出了耕作学原理,来推广土壤机械耕作实践,制定了草田轮作制。
4、老军001点评:书籍上说,在威廉斯的学说之前,俄国土壤学家多库恰耶夫提出了土壤发生学理论:提出地球上土壤分布地带性规律,拟定了土壤调查和编制土壤图的方法,这套学说从俄国传到西欧,再从西欧传到美国,对世界土壤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对威廉斯有所启发,可以说威廉斯的后继研究成果---土壤统一形成学说,使得土壤学与农业生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了世界各国土壤耕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