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书本P60第1-4题。 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5.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六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的所有数学公式
六年级上册下册所以的公式有: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折扣=现价÷原价(折扣<1),现价=原价×折扣,原价=现价÷折扣;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2.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 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4、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1)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 (2)小组交流:比较你组内的画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2、自学课本第58页,找出有关的关健词,并把重点的或要注意的地方做上记号。 3、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4、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小结: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出示圆上、圆内、圆外让学生理解。 (三)认识圆的特征 1、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