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一至六回内容概括?
1、《三国演义》第一回概括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2、《三国演义》第二回概括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三国演义》第三回概括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4、《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5《三国演义》第五回概括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6、《三国演义》第六回概括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战乱,最终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60回:关云和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张昭献计孙权,软禁了诸葛瑾及其家人,并要求他前去讨回荆州。诸葛亮设计让诸葛瑾来回奔波却始终空手而归,孙权迁怒于鲁肃,鲁肃心生一计,邀请关羽到陆口寨赴宴,并设下埋伏,关羽单刀赴宴,席中表明绝不将荆州交给东吴,还假装醉酒扶住鲁肃。埋伏的斧手怕伤及鲁肃,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关羽顺利脱身。孙权因惧曹操也不敢轻易出兵荆州。汉献帝和伏皇后听闻曹操欲篡位,秘密告知伏完准备联合刘备、孙权共击曹操,结果被曹操知晓,曹操杀了伏后一家后胁迫汉献帝立自己女儿为皇后。《三国演义》评价:《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三国演义第六回的主要内容?
董卓为了避开十八路诸侯的讨伐,将洛阳一把火烧了,迁都到长安,途中留下徐荣阻止追兵,而联军中,除了曹操一人,其他人均不愿意追击董卓,曹操被徐荣伏兵大败,但是却从此名声大振。联军中,孙坚为先锋,首先抵达洛阳,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在一口废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于是据为己有,匆匆跟袁绍辞行,返回长沙。但是玉玺的消息为袁绍所知,于是袁绍令荆州的刘表于路截杀孙坚,刘表率军截住孙坚,两军大战,各自有所伤亡,孙坚由此与刘表结仇。《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英雄人物竞相涌现。作品评价《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最好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