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夜思赏析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 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 (1)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2)瑟:弦乐器,这里指乐声。清瑟,即凄清的瑟声。遥夜:长夜。连下两句是说,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3)楚角:楚地的角声。(4)下:落下。这句是说,残月从章台落下去了,即天快亮了。(5)芳草:这里指春光。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助词,有“又”义。这句是借春光的消歇喻指自己年华已逝。(6)珠:犹,还。(7)乡书:家信。不可寄:是说无法寄。(8)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连上两句是说,我写的家书,已无法寄回去了,因秋雁南回,无雁可托。
这是一首秋夜思乡的诗篇。当时,中原丧乱,连年兵燹,作者正避乱江南,求官不易,流寓在湖北一带,感时伤怀,无限凄凉。诗的首联,发调清唱,它写诗人长夜不寐,在幽怨的瑟声和悲鸣的风雨中度过,该是怎样的令人伤感凄绝。接着的第二闻,写孤灯独照,楚角声闻,一弯残月,又将从章台落下去了。如此“耿耿星河欲曙天”,该又凝聚了诗人我钞国乡的悉绪。转眼春光将尽,而年华已逝;归家无期,而故人已疏,写出了游子的寂寞和孤单。这是第三联的意思。因此结尾一联,用秋雁南回,乡书的深深怀念。这里的一个“又”了,说明诗人在流寓在外很久了,也表明诗人是思乡又一年啊。年年思乡,却年年肠断江南,这是何等的寂寞和凄凉。孤灯、楚角、残月、衰草,无不强烈地表现着秋夜思乡的凄苦。这情调虽免不低沉了些,但却哀感动人。全诗语言清畅,意境清幽。在阴冷暗淡的气氛中,诗人将思乡之情,写得令人肠断
章台夜思赏析
章台夜思 (唐)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译注】 我写的家书,已无法寄回去了,因秋雁南回,无雁可托。 【说明】 《章台夜思》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思乡的诗作。首联以“清瑟”的哀音,抒写作者秋夜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怨”、“哀”两字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以“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意象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颈联揭示所思的原因。芳草绿了,又枯了,而故人依旧未来,可见诗人的失落与怅惘。“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尾联“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紧承上联,写作者思乡之苦。作者长时间没有收到故人的音信,心里充满担忧,于是他想到写一封家书。可是“乡书不可寄”,山长水阔,怎知故乡在何处,家书无处可寄;更何况“秋雁又南回”,大雁都飞走了,还有谁帮自己传书呢?“乡书不可寄”是一层的悲哀,“秋雁又南回”则又是一层的悲哀,两层悲哀层层相扣,作者怎不愁肠百结?结句,着一“又”字,说明作者已离家多年,他已受尽这种漂泊无依的生活。至此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以景作结,情味悠长。 俞陛云说此诗之佳处在“前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实为中肯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