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试题

时间:2025-01-05 04:54:20编辑:分享君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是意大利作家克罗齐创作的美学研究图书,主要讲述了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分别与关系。《美学原理》是《美学》的一部分,《美学》是克罗齐的第一部著作,他认为哲学自有一个系统,美学在这个系统里只是一个方面。继《美学》之后的三部书:《逻辑学》、《实践活动的哲学》、《历史学》,表现了克罗齐所谓的“心灵的哲学“的全貌。后来的这三部书的要义都已在《美学》里约略提及,所以《美学》这部书含有他的全部哲学雏形。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是2005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法,王旭晓,本书对美学原理的主要问题(如美学学科定位、审美现象学、审美类型学、形式美等)进行了个性化的探索。由于有了客观的大背景和个性化的讲述。内容简介本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第一次把美学原理研究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原理的研究历程和现有状况的客观而系统的清理之上。二是在这大背景下,对美学原理的主要问题(如美学学科定位、审美现象学、审美类型学、形式美等)进行了个性化的探索。由于有了客观的大背景和个性化的讲述,就有了一个开放的场景,使读者既进入讲述内容又能超越讲述的内容来思考问题。三是在章节设计上考虑到了中国高校美学教学的实际需要,突出重点又以点带面。这三个方面使本书的美学原理讲述,对有兴趣学习和研究美学的人,有独特的启发作用。

2018年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四篇】

【 #自考# 导语】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备考,定会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 《2018年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四篇】》供您查阅。




篇一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的学科。(A)


  A.低级的感性认识 B.人的意志 C.理性 D.意念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D)

  A.理念论 B.先验主体论 C.绝对精神论 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B)

  A.意念 B.实践 C.精神 D.物质

  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B)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康德 D.席勒

  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A)

  A.自由 B.实践 C.劳动 D.阅读

  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C)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

  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B)

  A.多向度的人 B.单面人 C.双重性格的人 D.多重性格的人

  1.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B)

  A.学习 B.觉解 C.实践 D.艺术

  1.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C)

  A.自发性 B.内在性 C.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D.动态性

  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A)

  A.天地境界 B.道德境界 C.功利境界 D.自然境界

  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C)

  A.功利境界 B.学术境界 C.艺术境界 D.*境界

  1.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B)

  A.知识 B.体验 C.美 D.存在

  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A)

  A.自由 B.限制 C.必然 D.可能

  1.34.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B)

  A.毫无瓜葛 B.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C.同一个概念 D.包含关系

  1.35.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C)

  A.同时的 B.在后的 C.在前的 D.无所谓先后

  1.36.下列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D)

  A.崇高 B.荒诞 C.喜剧 D.气韵

  1.37.审美经验是一种(A)

  A.感性体验 B.感官体验 C.认识 D.感官快感

  1.38.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不包括(D)

  A.艺术创造 B.艺术作品 C.艺术接受 D.艺术欣赏

  1.39.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这是(B)

  A.广义的美育 B.狭义的美育 C.美育 D.以上都不是

  1.40.不论广义的美育,还是狭义的美育,都是通过——才能实现。(D)

  A.人生境界 B.实践 C.生存实践 D.审美活动

  1.41.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A)

  A.审美活动 B.审美理想 C.审美意象 D.审美心理



篇二

  2.1.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A)


  A.审美需要 B.抽象思维 C.审美理想 D.认识能力

  2.2.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位置的是(D)

  A.审美需要 B.审美经验 C.审美趣味 D.审美理想

  2.3.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决定的。(B)

  A.主体的个体特征 B.后天的社会因素 C.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 D.人的生理素质

  2.4.“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A)

  A.审美趣味相对化 B.审美趣味绝对化 C.审美趣味个性化 D.审美趣味主观化

  2.5.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构成的(D)

  A.信仰关系 B.认识关系 C.审美关系 D.本己性精神交流

  2.6.以下不属于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的是(D)

  A.自律性 B.个性化 C.开放性 D.形式符号性

  2.7.马克思说过:“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的特性。(A)

  A.自律性 B.超越性 C.自我性 D.开放性

  2.8.美感产生于(A)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 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2.9.以下不属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的是(B)

  A.惊异 B.领悟 C.体验 D.澄明

  2.10.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才能自动展现出来。(B)

  A.审美距离 B.静观体验 C.陌生化 D.热情投入

  2.11.所谓“胸有成竹”,说明审美对象具有——的特征。(D)

  A.虚无性 B.具体性 C.不可捉摸性 D.非实体性

  2.12.提出“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是(C)

  A.欧阳修 B.苏轼 C.梅尧臣 D.柳宗元

  2.13.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过的概念是(C)

  A.自由创造 B.交感巫术 C.自由游戏 D.劳动先于艺术

  2.1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B)

  A.加达默尔 B.弗洛伊德 C.柏格森 D.贝尔

  2.15.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B)

  A.泰勒 B.弗雷泽 C.卡o毕歇尔 D.普列汉诺夫

  2.16.在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上有可信说服力的是(D)

  A.表现说 B.劳动说 C.本能说 D.巫术说

  2.17.普列汉诺夫提出的理论是(B)

  A.有意味的形式 B.劳动先于艺术 C.自由游戏 D.巫术礼仪活动

  2.18.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C)

  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祀的崇拜

  2.19.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2.20.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D)

  A.语言艺术 B.家庭生活 C.劳动工具 D.巫术礼仪活动

  2.21.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B)

  A.人类开始运用语言 B.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C.人类具有思维能力 D.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2.22.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绘画,多以早期人类的——为主题。(B)

  A.婚姻恋爱 B.狩猎生活 C.巫术仪式 D.耕种



篇三

  3.1.对审美体验的理性反思和逻辑总结构成了(A)


  A.审美形态 B.审美范畴 C.审美活动 D.审美经验

  3.2.认为审美形态是美的形态的逻辑出发点是(C)

  A.认为美是主观的 B.认为美中有人的体验 C.认为美是客观的,完全外在于人 D.认为美在实践中形成

  3.3.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风格的观点,是将审美看成一种文化大风格,这种观点是(C)

  A.完全正确的 B.抓住了审美形态的最主要的特征 C.抓住了审美形态的某些重要特征,但不全面 D.完全错误的

  3.4.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类型的观点(A)

  A.是从形式上划分审美形态 B.顾及到了审美形态的真实内涵 C.是美的类型说 D.是审美类型说

  3.5.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范畴的观点(D)

  A.是美的范畴说 B.是审美范畴说 C.很全面 D.犯了主客二分和现成论的错误

  3.6.将审美形态与人生境界等同的观点(B)

  A.是正确的 B.随着对人生境界研究的重视而出现 C.人生境界具有审美形态的表形特征 D.在古希腊时就如此

  3.7.“虚实”不仅在文学意境中使用,还可以在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甚至现实生活的兵法中使用,这说明了审美形态具有(B)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8.“意象”不能称为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这种说法(B)

  A.是正确的,意象与审美形态毫无关系 B.是正确的,意象不具有普适性或广泛性 C.是错误的,意象就是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 D.是错误的,意象具有广泛性

  3.9.中国哲学之“道”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原则,贯穿于阳刚与阴柔,意与境等,说明审美形态具有(A)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10.中国古代的“神”及其有关的神韵等。在当今社会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审美形态的(C)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11.将丑和荒诞作为审美形态是在(D)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中世纪 D.19世纪中叶后

  3.12.中国古代的诗学背后往往有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是审美形态的(B)

  A.历史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3.13.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这是审美形态的(C)

  A.历史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3.14.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C)

  A.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 B.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统一 C.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D.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

  3.15.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A)

  A.诗性和音乐性的 B.戏剧性和雕塑性的 C.抒情性和叙事性的 D.绘画性和音乐性的

  3.16.西方早期审美形态的实质是(B)

  A.诗性和音乐性的 B.戏剧性和雕塑性的 C.抒情性和叙事性的 D.绘画性和音乐性的

  3.17.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的是(B)

  A.席勒 B.索绪尔 C.鲁迅 D.*金

  3.18.汉语高度重视词汇,而不像西方重视语法,所以它表现出一种(D)

  A.哲学性 B.逻辑性 C.清晰性 D.诗性

  3.19.和西方的审美文化不同,中国的审美文化具有的特征是(A)

  A.世俗化 B.形而上性 C.宗教化 D.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3.20.理念论的*学内容,是道德至上的原则,具体到美学中,就表现为(C)

  A.真与善合一 B.真与美合一 C.美与善合一 D.以上都不是



篇四

  3.21.在理性主义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时,讲出“上帝死了”的人是(B)


  A.叔本华 B.尼采 C.罗兰巴特 D.德里达

  3.22.审美形态的出现与哲学息息相关,丑和荒诞出现的哲学背景是(C)

  A.人文主义盛行 B.理性主义兴起 C.非理性主义兴起 D.古典主义盛行

  3.23.中国哲学几千年基本上没变,下面的哪句话可以说明?(D)

  A.变则通 B.物化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天不变道亦不变

  3.24.许多审美形态都是最初表现为(C)

  A.自然形态 B.社会形态 C.艺术形态 D.人生形态

  3.25.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A)

  A.优美和崇高 B.悲剧和喜剧 C.丑和荒诞 D.优美和丑

  3.26.明确将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类,并说前者可以看作女性美,后者可以看作男性美的是(C)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本雅明

  3.27.在狭义上,美主要指(C)

  A.崇高美 B.悲剧美 C.优美 D.喜剧美

  3.28.认为美不含功利性,至于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的“心意能力”相关的是(A)

  A.康德 B.歌德 C.雅斯贝斯 D.席勒

  3.29.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C)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托尔斯泰

  3.30.下列对优美的理论探讨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B)

  A.古希腊时期,把优美与美划等号 B.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三角形 C.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D.英国画家荷迦兹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3.31.康德说优美“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说明其论述着手的角度是(C)

  A.对象的物性特性 B.对象的形式特征 C.审美效应 D.生理效应

  3.32.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进行研究的是(B)

  A.朗吉弩斯 B.博克 C.索绪尔 D.歌德

  3.33.康德分析崇高,认为其特征是“无形式”的着作是(A)

  A.《判断力批判》 B.《美学》 C.《论崇高》 D.《谈美书简》

  3.34.西方美学,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C)

  A.朗吉弩斯 B.博克 C.毕达哥拉斯 D.歌德

  3.35.朗吉弩斯将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对举的美来论述的着作是(C)

  A.《拉奥孔》 B.《美学》 C.《论崇高》 D.《论崇高与美》

  3.36.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D)

  A.博克 B.席勒 C.黑格尔 D.康德

  3.37.康德认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巨大表现在(C)

  A.数学的崇高 B.力学的崇高 C.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D.艺术的崇高

  3.38.利奥塔德美学的基本特点是其将整个美学体系建立在(B)

  A.悲剧上 B.崇高上 C.荒诞上 D.丑上

  3.39.恩格斯认为悲剧性冲突的实质是(D)

  A.一除悯和恐惧 B.对立理想的冲突 C.永恒正义的和解 D.历史必然性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3.40.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是(D)

  A.表现冲突和毁灭 B.表现巨大的哀伤 C.具有崇高性 D.表现毁灭,也表现抗争


2018年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29-32】

【 #自考# 导语】芬芳袭人花枝俏,喜气盈门捷报到。心花怒放看通知,梦想实现今日事。喜笑颜开忆往昔,勤学苦读最美丽。继续扬鞭再向前,前途无量正灿烂。努力备考,愿你前途无量,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29-32】》 供您查阅。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上一篇:圆脸适合的短发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