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战机最大的遗憾
“飞豹”战机最大的遗憾自从第一架飞机成功的飞翔于蓝天并且投入实战后,人们就尝到了甜头,并且开始不断的研究更加专业的分领域和用途的其他机型。其中有一类叫做歼击轰炸机,也被称作战斗轰炸机,光听这个名字都大概能够猜出几分它的用途,没错!这种机型的主要用途是突击作战。相比其他战机其具有更大的火力和机动性,可以自如的面对对方来自地面、水面的威胁,并具有空战自卫能力。在二战时期,这种战机凭借这高机动性以及高效的实施低空高速突防等优势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轻型轰炸机。因此,歼击轰炸机对于一个国家的空军实力而言是很关键的,我国自然也是加紧步伐加入研制的大军。熟知军事的人都知道,一开始我国的军事武器大都是沿袭苏联的招式,成为苏式的各种翻版。但是随着新中国越来越强大,人们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特色道路,研制的武器不仅是自主设计,也更加适合国军的真实需要。绰号为飞豹歼轰-7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一种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它在我军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外观设计上,该机线条流畅优美,十分大气: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机高6.575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34475千克,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每小时。既能有效对抗空中目标,也能应对地面目标,而且歼轰-7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650千米,这个数字是当时中国轰-5型飞机的两倍,的确是取得了一个可喜的进步。此外,值得人们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歼轰-7还是中国最早装备数据链的飞机之一。因为我国海军航空兵也装备了运-8警戒引导机和电子侦察机,而这两个机器实际上是歼轰-7的主要配套系统,因此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目标信息提供给歼轰-7。如此一来无疑是大大的增强了歼轰-7锁定目标的能力,更有利于隐蔽接敌,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然后迅速发动攻击,这个设计在当时来看是很超前的想法,给了后来的战斗机和机组执行任务时装备数据链的启迪。但是人们也得承认,虽然“飞豹”战机看起来像是一个老将,但是它的装备时间其实挺迟的,这也成为了它最大的问题,因为当它入列的时候,早已经出现了比它更强的飞机了,因此它的作用也变得不那么突出。不过好在广泛的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很喜爱“飞豹”,因此它也能够继续的在蓝天翱翔,也让世界见识中国战机的魅力。
新飞豹3的主要特点
新飞豹3机身的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是仅次于J-10的,因此飞机机体重量比以前轻了许多,而且机体结构强度也是原来的几倍。由于新飞豹3增加了空中加油的相关设备,因此其作战半径比以前大了许多,其在我军新装备的几种新型作战飞机中作战半径绝对数一数二。由于新型发动机的进气量和单位推力比原发动机增强了近75%,所以新飞豹3不能简单的沿用和放大原飞豹的机体。因此,有关科研人员对原机的气动外形以及内部机体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 从火控系统来看,世界上先进的战机均采用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和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该系统采用余度技术和中央微处理器,像美军的MIL-STD-1750A软件指令控制。随着国产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的应用;系统可靠性明显的提高。根据要求,“新飞豹3”座舱内实现了玻璃舱化的一平三下标准配置,和歼10处于同一水平。两个座位都装有国产广角平视显示器和三个彩色高亮度多功能显示器,并配以头盔多功能瞄准器。。各显示器都可以用多路视频复合记录分系统予以监视,“飞豹”的抬头显示器能与自动驾驶仪交联,即使飞机改变航向,瞄准线仍能稳定的压在目标上。另外,其仍然具有连续计算施放点,连续计算命中点等功能,并加装一套角速度轰炸系统,以提高自由落体武器的命中精度。新修改的侧滑角传感器能火控系统修正侧滑角对武器的影响,同时也作导航武器精确计算风速,风向之用。为了发挥“飞豹3”的最大威力,机上加装了改良型的“海上霸王-B1”式机载信息交换专用高速数据链,配合机内的新型光缆以及专用信号分析处理高速电脑和多模式精确探测制导系统模块,“新飞豹3”成为中国第一种国产的有专用高速数据链的作战飞机。因此“新飞豹3”具有了一架开机探测,并指挥多架飞豹3迎敌作战的能力。 由于新飞豹3的机体内部空间比起以前宽敞了许多,所以也新增加了不少新型系统和设备!使得新飞豹3的作战效能增强了不少,至少是原机的5倍!新装备的国产多模式合成孔径相控阵雷达是目前国内装备的最复杂最先进作战效能最高的,已经超过了现役的几种进口货!由于新飞豹3本身机体内部就装备有多功能侦察探测设备,以及多功能干扰设备,而且还有其它众多先进的设备被9台高速电脑和新型高速传输光纤以及众多的传感器等设备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说新飞豹3是目前被发挥到了极致一款完美作品,其作战潜力不容小视。
中国飞豹战机有多少架
中国飞豹战机有将近200架左右。FBC-1“飞豹”战斗机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自行生产的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拥有多种“独门武器”。是中国国产战机系列当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机型,是一种双座双发动机的多用途全天候战斗轰炸机,所谓战斗轰炸机就是可以进行空中作战,也可以进行对地作战任务,或者对海攻击任务,所以它是一个多面手,拥有多项“绝活”。密切协作,严格的质量控制,使FBC-1飞机的研制质量得到了保障。飞机的部装、总装、难度很大的翼身对接均一次性成功,并接受全机静力破坏试验和首飞的严峻考验。结果显示,FBC-1飞机机身经受住了设计载荷的静强度考验,飞机在预期的加载上破坏,证明FBC-1飞机设计得非常成功,其强度刚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飞豹—III的研制方案
选择什么样的机型作为新一代主力轰炸机?成为当时上至军委领导,下至飞行员和设计人员共同关心的焦点。其间各部门提出了数十种意见和方案。有提出从乌克兰等国购买现役轰炸机的“短平快”方案;有提出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自主派”方案;也有提出仿制前苏联的TU-26的“仿制派”等方案。“短平快”购买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整体空中打击力量。“自主派”研发方案,虽然研发机构全力支持,但生产工厂对完全自主开发的产品能否成功持保留态度。“仿制派”是一个研发机构和工厂都可接受的方案,但军方对仿制的机型是否能够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却持怀疑态度。例如,当年研发机构曾拿出过J-9等多个研发的战机项目。但是,工厂却因没有参照的样机和资料等原因不愿承接。工厂要求军方保证负担全部开发费用和承包生产出来的产品。工厂担心一旦因设计上的缺陷使战机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产品没人要的话,十余万人的工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怎样生存?工厂希望仿制已搞到样机和图纸的前苏联MIG-23战机,保证两年左右样机开发成功。而军方认为MIG-23已经落伍,再投入巨大力量仿制不合时宜。而研制军方需要的战机,工厂又没把握。结果导致一系列当时设计较为先进的战机方案流产。当年,中国没有具有实际作战能力的战术轰炸机,更缺乏具有远程作战能力的战略轰炸机。中国的国力有限,航空工业基础薄弱,只能优先发展一种新型轰炸机。究竟选择战术还是战略轰炸机?又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