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公教育的书怎么样啊?有谁买了,求介绍.
志公教育是专注于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政法干警考试、参公考试等公职类考试,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志公教育网上有大量各类考试的招考信息,公职类培训课程,名师讲评视频,以及海量的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一个专注于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政法干警考试、参公考试等公职类考试的网站。
神话中有那些神仙 分别掌管什么
1、风神风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神祗。流行于河北省东部沿海地区。中国民间认为,风神主风,不少地方建有风神庙。2、龙王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3、雷神雷神(lei shen):俗称雷公,是古代中国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相传雷神生于古雷泽(故址在今山东菏泽),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古代人们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 在古代中国,雷神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的。最初,人们把它塑造成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定型。在道教神话中,记载了许多数量、各种级别的雷神,最基层的是"雷公",上一层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层是"雷王"。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名叫陈文玉,后来成为神仙。 道教中级别最高的雷神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4、电母电母又称闪电娘娘,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雷公的助手闪电女神,主要掌管闪电。除了一般职务之外,据说当雷公跟电母吵架的时候,天上也会雷电交加。电母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所尊奉的女神之一。古人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 古人的理念中,雷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5、阎罗王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6、灶神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民间祭祀灶神的历史十分悠久。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冀中地区供张奎、高兰英。祭灶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宝志禅师《十二时辰颂》浅释
转自 宝志禅师《十二时辰颂》浅释 宝志禅师,刘宋泰始年间(公元466年—471年),常往来於都市,居无定所;口中有时吟唱,颇似谶记,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称为「神僧」。齐武帝以其惑众,命拘捕入狱;然日日见师散步街头;及查看狱中,则师仍在牢房打坐。齐武帝闻悉此事,请师入华林园供养,禁其出入。但师并不受其约束,仍常来往於龙光,净名,兴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国,始解其禁,并尊奉为国师,时常长谈,请开示法要。师於梁天监13年(公元514年)12月圆寂,世寿96岁,敕葬於金陵锺山独龙阜,并於墓旁建开善寺,谥号「广济大师」。 每天平旦(日出前的黎明时分,约清晨3-5点)寅时,阳气发生,人们纷纷从睡梦中醒来,你可知道,在诸位癫狂迷乱的机体之内,本来就有觉悟的道人(指得道之人)之真身啊。可叹世人因迷惑而陷入贫穷困苦(指众生忘失了本有的功德智慧之富足,落入迷茫苦恼之困境),已在生死轮回当中经历了无量劫;始终不相信自己一直在捧著无价的如意珍宝,更不懂得如何运用它。 其实,但凡你有所作为,都是那自性的如意珍宝在发挥作用,可如果你遗忘了它,反而去攀缘、捉取外在事物,便会误入迷途;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攀缘、捉取,也都是尘劳妄想,而非自性的如意珍宝本身。如何才能够找到自性的如意珍宝?要知道,它虽然无相,却不会滞留在原本的无相境界,而能够自在显现一切有相境界;纵然你去向外在的善知识求学,得来的也只是方便指引而已,并非真正的如意珍宝。 日出时分(约早晨5-7点)正是卯时,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开始运用自性的如意珍宝发挥种种作为;但你该如何运用它呢?不必依赖任何巧妙方法,直接去用就好了。纵然你的自性如意珍宝,其神妙光明能够遍照有、无两边,它圆满自在;可你一旦生起意念分别,立即就会遭遇魔境界的扰乱。 这自性的如意珍宝啊,如果你要去对它用功,你终究无法明瞭它;就算你日日夜夜勤奋修行,还是会被人、我等等分别执著所扭曲(拗:音「奥」,不顺,彆扭)。那你该如何修行呢?对於这自性的如意珍宝,你不要为它作任何安排,只需要随顺它的自在无为;一旦你明白了它,知晓它就是本来心地,你会发现,无始以来,它从来不曾生起任何烦恼。 食时(早晨7-9点)就是辰时,也是人们用早饭的时间,别光顾吃啊,你可晓得,一切众生的无明身心本就是诸佛真身,本就和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一样。因为他们不知道行、住、坐、卧本来就是大道真体在运行,所以只落得在生死轮回当中像没头苍蝇一般忙忙碌碌,白白承受了许多苦恼辛酸。 假如你习惯於向外认取声、色等等六尘,习惯在众生当中寻觅分别谁和我疏远、谁和我亲近等等,那你就还没找到自己的家,只不过是流连在别人家的,那迷失自性的染污之辈。假如你想要用自己的心去求得佛性,去寻找大道的话,呵呵,那就只好请你去询问虚空了,等虚空回答你,那时你或许能够出离尘劳妄想。 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约9-11点)就是巳时,太阳越来越光明,自性也同样光明,但是啊,那些尚未了却执著心的人,尚未明瞭大道方向的人,谁也教不会他们。就算你觉得自己已经通达了祖师的种种开示言语,告诉你吧,千万不要在自己的心头安置任何殊胜法义,哪怕是究竟了义的法义,因为法义不代表心性,甚至会阻碍你觉悟心性。 那该如何修行?对於见性的人来说,只需要守护内在的玄机大道,那里本没有任何文字,也非文字可抵达;假如你把言语法义等等认作是菩提大道而加以守护,那就和前面一样,还不是明心见性。如何才是明心见性?只要一瞬间自见自明,亲见自心觉性,当即肯定它就是如如之性,就是菩提大道之真体,於是不会再去向外追寻——这就是明心见性,从此,纵然还要经历空阔无尽的久远劫数行菩萨道,你也不会再被魔境界所驱使。 到了日中(太阳位於正南方一带,约11-13点)午时,太阳光明灿烂,你可知道,你那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色身当中同样蕴含著像太阳一样的无价珍宝呢。这身外的一切啊,就如同阳焰(地面反射阳光,远看像水面一样闪亮,称为阳焰,往往被动物误认作是水)和虚空花(指眼睛生病的人在虚空当中所看到的那些光点、花点等等景象,其实是幻觉)一样,你为何不肯抛弃这些虚假的景象,为何非要在种种境界当中造作修行,反而使自己越来越迷茫,越来越辛苦呢。 你的自性啊,它从来就不曾迷惑,所以你不要向外去追求开悟,而只需反观内心;一旦你明见内心觉性,会发现它从来如此,不曾随著你的妄想心陷入悲欢苦乐,任它日出日落多少回,觉性一如既往如如不乱。这觉性就是无相法身,在你那看似有相的身心当中天然具备无相法身;而你在生死轮回当中所经历的无明迷惑之路,其实也就是无生无灭的无生大道是也(有相的身心生生死死,其内在的无相法身即觉性,却无生无灭,故称无生大道,也是涅槃大道,它不是修来的,而是本来如此。真正的修行,就是你要充分明瞭它)。 日昳(昳:音「叠」,太阳偏西,约13-15点)未时,太阳走向西方,光明盛极而衰,如来教法也正在衰败啊,修行人,你可曾明瞭心地?如果已经明瞭,你且看它何曾有什麼道理,何曾有什麼了义、不了义呢?再看那所有的经论开示,都是别人家的文字而已,哪里有亲近、疏远之分,哪里有什麼值得死抱著不放呢;因此,既然你已经见性,就不必再耗费功夫到别人的文字里面去苦苦追寻真意了。 那你该如何修行呢?见性的菩萨们,你尽可随顺因缘任意纵横,菩提大道当中本没有任何忌讳;就算你长劫显现在人世间行菩萨道,其实你的心性根本不曾落在那尘世里。心性到底在哪里?随你运用都是心性本身,它虽然无形无相,却不曾离开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算你曾经在生死轮回当中流浪了无量劫,它也一刻都不曾抛弃你。 晡时(晡:音「不」,晡时约指15-17点)就是申时,太阳逐渐西斜,光明越来越弱,学修菩提大道的人啊,首先要能够安於清贫,不要憎恶它,因为它正是你修行的助缘。你看那尘世间的种种有相事业,本来就是随著因缘果报暂时积聚起来的,所以也终将随著因缘了结而消散;可你的心性呢,它从来就无形无相,所以它不曾随著因缘而积聚,也永不会消散,它无形无相而不生不灭,你还要向哪里去寻觅大道,何必再去安立什麼清净真如呢。 假如你通过造作去追求所谓的清净,把这叫做修行,其实是在白白地劳累心神;因为你的心性不曾污染,再去另外追求清净岂不是愚痴麼?你怎可把这样的愚痴行为当做修行,怎可与愚痴做邻居呢。真正的修行人不会去追求清净,也不会在乎名头,就在语默动静当下,他心地安然明瞭,什麼都不去索求,哪里都不停留,就这样无住无为安於心地,他本没有名字,世人暂时把他们叫做出家人罢了。 到了日入(太阳落下去,约17-19点)酉时,太阳下山,光明隐去,你可知道,这尘世间的声音等六尘境界也和夕阳一样无常,终究不会长久存在。因此,见性的菩萨们智慧清明,无欲无求,对於如同珍馐美味一般的禅悦法喜尚且不曾贪著(餮:音「贴」的第四声,贪食),在心性空朗当中,又有谁能够去痴迷於如醉酒一般的无明呢(菩萨证悟自性空,透达於人无我和法无我,因无丝毫我执而破尽无明,即将成佛)。 到这里,没有什麼(例如无明、妄想、烦恼、生死轮回、习气等等)可抛弃的,也没有什麼(例如心性、法身、涅槃、菩提佛果、智慧等等)需要守护的;就这样空空荡荡逍遥自在,那尘世间不曾有啊。假如不能够如此明瞭自性和自性空,就算你博学多闻,知识学问遍及古今中外,呵呵,那也不过是在家外边痴迷狂走的一个流浪汉罢了。 黄昏(日落以後,天色尚未全黑,约19-21点)戌时,天色越来越暗,那些癫狂的修行人啊,他们只知道在造作当中用功,却因此把自己投进了暗室一般的无明妄想。请看看你的心性吧,假使你具有宿命通,能够知晓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你那心性从无量劫以来,何曾与今天有什麼差别呢。 假如你对此不明白,不肯去好好观察体会,还想要商量、讨论一番的话,那便陷入了琐碎的纠缠分别(啾唧:细碎的声音,引申为琐碎无聊之语),反而使你心头那觉性的光明隐去,转入漆黑的无明黑暗。其实,无论白天黑夜,你的觉性光明一直都在,它觉照著白天与黑夜,也觉照著有相、无相等一切法;那尚未见性的愚痴之人听到我这麼说,他恍然大悟,於是他就把这自性光明叫做波罗密(解脱到彼岸),而不晓得它本没有任何名字。 到了人定(夜深人静之时,约21-23点)亥时,大家该休息了,各位菩萨,你们还折腾什麼呢,你们那所谓的勇猛精进仍未离开造作,反而因为失去对於自性的明瞭而成为一种懈怠。见性的人和你们不一样,他们不曾生起纤毫有修有学之心,在觉性本来的无相光明当中恒常自在。 这无相光明啊,它当即超越了释迦牟尼佛之形相,也超越了历代祖师菩萨之应现;这无相光明就是你的本心,但你心里如果还存有如同一粒微尘般大小的牵挂执著,就会被它阻窒(窒:不通)障碍。何不任其廓然(空寂,广大)无事,当下清闲自在呢!就算你们听不懂我的话,也无妨,因为自会有别家那些通达的人爱不释口哇。 到了夜半(约23-1点)子时,人们在梦里安睡,修行人啊,你可知道,假如你把心安住在无生无灭的境界,那反而落入了生死(此指变易生死,那让心安住的就是微细生灭念,属於变易生死)。生生死死本就建立在虚妄的生灭念之基础上,那基础就是虚妄的,生死轮回同样虚妄,它怎会属於「实有」呢?但它也确实能够在妄想心当中随业幻化显现,犹如梦境一般,所以它也不属於「虚无」。那你该如何用心?需要用的时候就用,没那麼多文字言语可计较。 历代菩萨祖师们留下了许多言语开示,对你来说,那其实也是外边的事,而非你的本然心性;假如你把祖师们的言语开示抱著不放,从中进行种种分别执取的话,那就不是祖师之本意了。你的心性本来无所住,它到底在哪里?你非要作意用心去搜寻的话,它确实没有任何踪迹可寻;但对於见性的菩萨们来说,无论经历多少回生生死死,都不会丢失它,生死魔境丝毫奈何不了它。 到了鸡鸣(天明之前,约凌晨1-3点)丑时,公鸡开始啼叫,但天色仍是一片漆黑;不过,你的觉性啊,它本就像一颗夜明珠那样发散著圆满光明,且由来已太久。它到底在哪里?无论你怎样在心内、心外去搜寻,试图接触它,你总归将一无所获——它似乎是无;但当你的六根对应於六尘境界而发挥种种作为的时候,便会知晓它浑然天成——它又似乎是无比广大之有。 这觉性光明啊,它没有头,也没有手,但却天然能够觉知,天然能够发挥一切作用;乃至於,就算到了这个世界毁坏之时,它(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之通称)也不会毁坏,不会朽烂。那些尚未明瞭自性的人啊,请听我这最後一句话:如今,当你读念这偈颂之时,到底是谁在使你动口发出声音呢(在这里,宝志禅师为大家直接指出,诸位身心当中那浑然天成的活力,就是你的觉性,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请好好静心观察,仅仅理解不算数,必须亲自找到它才叫做见性,找到了就不会再遗失)?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
若捉物,入迷津,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着旧时无相貌,外求知识也非真。
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
纵使神光照有无,起意便遭魔事扰。
若施功,终不了,日夜被他人我拗。
不用安排只么从,何曾心地起烦恼。
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
坐卧不知原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禺中巳,未了之人教不至。
假饶通达祖师言,莫向心头安了义。
只守玄,没文字,认着依前还不是。
暂时自肯不追寻,旷劫不遭魔境使。
日南午,四大身中无价宝。
阳焰空花不肯抛,作意修行转辛苦。
不曾迷,莫求悟,任尔朝阳几回暮。
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
日昳未,心地何曾安了义?
他家文字没亲疏,勿起功夫求的意。
任纵横,绝忌讳,长在人间不居世。
运用不离声色中,历劫何曾暂抛弃。
晡时申,学道先须不厌贫。
有相本来权积聚,无形何用要安真。
作净洁,却劳神,莫认愚痴作近邻。
言下不求无处所,暂时唤作出家人。
日入酉,虚幻声音终不久。
禅说珍羞尚不餐,谁能更饮无明酒。
没可抛,无物守,荡荡逍遥不曾有。
纵尔多闻达古今,也是痴狂外边走。
黄昏戍,狂子施工投暗室。
假使心通无量时,历劫何曾异今日。
拟商量,却啾唧,转使心头黑似添。
昼夜舒光照有无,痴人唤作波罗蜜。
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
不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
超释迦,超祖代,心有微尘还窒阂。
廓然无事顿清闲,他家自有通人爱。
夜半子,心住无生即生死。
生死何曾属有无,用时便用没文字。
祖师言,外边事,识取起时还不是。
作意搜求实没踪,生死魔来任相试。
鸡鸣丑,一颗圆光明已久。
内外接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不见头,又无手,世界坏时渠不朽。
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
作者简介
志公禅师即宝志(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时僧,又称“宝志”、“保志”、“保公”、“志公”。俗姓朱,金城(在今陕西南郑或江苏句容)人。年少出家,参禅开悟。刘宋泰始年间(公元466年—471年),常往来于都市,居无定所;口中有时吟唱,颇似谶记,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称为“神僧”。齐武帝以其惑众,命拘捕入狱;然日日见师散步街头;及查看狱中,则师仍在牢房打坐。齐武帝闻悉此事,请师入华林园供养,禁其出入。但师并不受其约束,仍常来往于龙光,净名,兴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国,始解其禁,并尊奉为国师,时常长谈,请开示法要。师于梁天监13年(公元514年)12月圆寂,世寿96岁,敕葬于金陵钟山独龙阜,并于墓旁建开善寺,谥号“广济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