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人品为什么前后期截然不同?
元稹(779~831),字微之,在二十四岁时与白居易同时考中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他又考取制举才识兼茂科,名列第一,授右拾遗。与白居易一样,在刚刚踏上仕途时,他也抱着“兼济天下”、为国除弊兴利的愿望。
元稹生性敏锐,既然身为谏官,便不愿碌碌度日。被授官的当日他便上疏论谏官之职,以后又论及西北边事,皆朝廷大事,宪宗多次召他询问方略。但元稹很快受到权贵们的嫉恨,被出为河南县尉。恰在此时他的母亲病逝,没有赴任。服丧结束后,他被授为监察御史。元和四年,元稹出使东蜀,弹劾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擅自加赋,又吞没吏民田宅、奴婢及财物。当时严砺已死,七州刺史都被责罚。元稹虽然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引起朝中与严砺交好之人的厌恶。其后元稹又弹劾了一批不法官吏,使得他们非常不满。后来宦官刘士元在驿馆羞辱元稹,打伤了他的脸。事发之后,执政借口元稹年少气盛,务作威福,将他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这次贬斥对元稹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他逐渐改变了过去的信条和做法。史书上说他“信道不坚,遂失所守”。元和十四年(819),元稹回到京师任膳部员外郎。穆宗一直很欣赏元稹的文采,与元稹相厚的宦官崔潭峻进元稹诗歌数十百篇,穆宗大悦,即擢祠部郎中、知制诰。朝中宦官因崔潭峻的缘故,争相与元稹结交,元稹益发得到穆宗重用。长庆二年(822),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裴度同为宰相。但因为元稹在朝中没有威望,诏下之日,朝野皆讥笑之。元稹思穆宗恩宠眷顾,超次拔擢,急于有所建树以报答皇恩,堵塞众人之口。当时深州有战事,元稹的好友于方诡称有人可以说服叛贼,但需要兵部空名告身二十,以便宜行事。于方以此卖官纳贿。后元稹给于方二十个兵部告身之事暴露出来,元稹、裴度俱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谏官言此事与裴度无关,裴度不当罢,而责罚元稹太轻。穆宗回护元稹,只削去其长春宫使之职。
大和三年(829),元稹入朝为尚书左丞,整顿纲纪,出郎官无状者七人,然而因元稹威望扫地不被公议所赞扬。恰值宰相王播突然死亡,元稹四处活动,想要恢复失去的宰相之位,但没有结果。不久拜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七月,卒,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律诗出现在元缜的哪篇作品里?
应该是元稹吧,不是绞丝旁 的。元稹
元稹常见的律诗共有178首,不知道你看到的是哪一首,五律,七律各选几首,你看看吧
咏廿四气诗 大暑六月中(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咏廿四气诗 小雪十月中(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咏廿四气诗 立冬十月节(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咏廿四气诗 立春正月节(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咏廿四气诗 立夏四月节(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咏廿四气诗 芒种五月节(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咏廿四气诗 谷雨春光晓(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咏廿四气诗 雨水正月中(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唐·元稹)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重酬乐天(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兴云心两共孤。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再酬复言(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迥带月轮孤。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
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不然岂有姑苏郡,拟著陂塘比镜湖。
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并连缀焚削封章委箧仅逾百轴偶成自叹因寄乐天(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近来章奏小年诗,一种成空尽可悲。书得眼昏朱似碧,用来心破发如丝。
催身易老缘多事,报主深恩在几时。天遣两家无嗣子,欲将文集与它谁。
寄乐天(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泛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和乐天早春见寄(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
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侯。
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猥为班首南家桃(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职韵
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露光看不得。树小花狂风易吹,一夜风吹满墙北。
离人自有经时别,眼前落花心叹息。更待明年花满枝,一年迢递空相忆。
志坚师(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合韵
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灵武朝天辽海征,宇宙曾行三四匝。
初因怏怏薙却头,便绕嵩山寂师塔。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
月暗(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缉韵
月暗灯残面墙泣,罗缨斗重知啼湿。真珠帘断蝙蝠飞,燕子巢空萤火入。
深殿门重夜漏严,柔□□□□年急。君王掌上容一人,更有轻身何处立。
友封体(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雨送浮凉夏簟清,小楼腰褥怕单轻。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
桦烛燄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骝声。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
筝(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火凤有凰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
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莺莺诗(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闇澹妆。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
低迷隐(一作依稀似)笑原非笑,散漫清(一作彷佛闻)香不似香。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除夜酬乐天(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无由阿伞凤城南。
休官期限元同约,除夜情怀老共谙。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
赠毛仙翁(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仙驾初从蓬海来,相逢又说向天台。一言亲授希微诀,三夕同倾沆瀣杯。
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花前挥手迢遥去,目断霓旌不可陪。
元镇喜欢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菊花 (元镇)
诗歌大意: 缤纷的菊花涌进我的家, 依稀听见陶令笑语喧哗。 一圈竹篱圈起满院秋色, 不觉晚霞飞扬夕阳西下。 并非我偏爱篱边的菊花, 寒风起处万花早已萧杀。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更”等词句表现出作者对菊花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