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异性实验结果分析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还原性糖,而蔗糖没有被分解,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酶与一般催化剂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专一性。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可分为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由于淀粉酶催化所形成的产物都是还原糖,故可用灵敏度较高的Benedict试剂检测和观察。扩展资料酶除了专一性外,还有其他的反应特点: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2、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已发现约4000多种酶,在生物体中的酶远远大于这个数量;3、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4、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5、易变性: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助因子有关;7、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几乎不被消耗;8、只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9、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也就是说酶在促进正向反应的同时也以相同的比例促进逆向的反应,所以酶的作用是缩短了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但平衡常数不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酶
求学霸解答,最后的15悬赏都在这了
1)过D做DF⊥BC易得四边形QDFN为矩形,以是NF=QD∴NC=NF+CF而CF=BC-BF=BC-AD=1NF=DQ=t∴NC=t+1△ABC中,cos∠ACB=BC/AC△MNC中,cos∠MCN=NC/CM∴BC/AC=NC/CM∴CM=AC×NC/BC=5(1+t)/4(2)易得QD//PC要满意PCDQ为平行四边形只需QD=PC∴t=4-t,解得t=2(3)假设QN中分三角形ABC的面积即S△MNC=S△ABC/2而S△MNC=NC×MN/2=3NC²/8S△ABC=AB×AC/2=3BC²/8∴3NC²/8=(3BC²/8)/2∴NC=(√2/2)BC(二分之根号2的BC)假设QN中分△ABC的周长即C△MNC=C△ABC/2而C△MNC=MN++NC+CMC△ABC=AB+AC+BC易得MN为△ABC的中位线时,条件满意此时CN=BC/2与CN=(√2/2)BC抵牾以是,不存在(4)i)MP=MC而MN⊥PC易得PN=NC,即PC=2NC以是4-t=2(t+1)得t=2/3ii)MP=PC过P做PG⊥MC 于G点易得PG=MC/2而PG=CPsin∠ACB=3CP/5MC=NC/sin∠ACB=5NC/3∴3CP/5=5NC/6而CP=BC-CP=4-tNC=CF+FN=CF+DQ=1+t∴3(4-t)/5=5(1+t)/10解得t=19/11iii)MC=CP而CM=5(1+t)/4CP=BC-BP=4-t∴5(1+t)/4=4-t解得t=11/9而BP<BC可得t<4上面三种环境都满意t<4∴t=2/3,19/11,11/9时△PMC为等腰三角形
酶的特异性实验结果分析
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传统酶的概念),即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专一性)。所谓特异性是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其结构中具有相同的化学键)起一定的催化作用,而不能对别的物质起催化作用。酶的特异性是酶的特征之一,但各种酶所表现的特异性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别,又可分为结构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酶是蛋白质,酶促反应要求一定的pH,温度等温和的条件,强酸,强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高温,紫外线,剧烈震荡等任何使蛋白质变性的理化因素都可能使酶变性而失去其催化活性。扩展资料:酶促反应的特点:1、高度的催化效率: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要比一般催化剂高105~1013倍,这就是为什么生物体内酶含量少而又可催化大量的底物。2、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以促进一定的化学变化,并生成一定的产物,受酶催化的化合物称为该酶的底物或作用物。3、一种酶可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如脂肪酶不仅水解脂肪,也能水解简单的酯类,磷酸酶对一般的磷酸酯都有作用,无论是甘油的还是一元醇或酚的磷酸酯均可被其水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