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必考名词解释是什么?
管理学必考名词解释如下:1、组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2、组织设计: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3、组织结构: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4、职能部门化:按照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5、地域部门化: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6、顾客部门化:按照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7、流程部门化: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8、管理幅度:又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9、第一集权:是指决策集权中的组织高层的一种权力的系统,已知相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分散在组织各部门的力系统。10、第三不确定性:情景是指决策中虽然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但却不能直接由决策主体控制的部分是一种自然状态,它是由环境决定,以决策本身无关。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是什么?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行为科学: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6、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7、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优势的源泉。 8、核心能力: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9、伦理道德: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0、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11、权力至上道德观:能够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12、公平公正道德观: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13、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14、推己及人道德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社会责任: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16、全球化管理:通过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代理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的有效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谋求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17、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第二篇:决策与计划18、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或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19、确定型决策: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20、不确定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 21、风险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虽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的概率分布。22、战略决策:事关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远景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大政方针的决策。 23、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指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24、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指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合理组织义务活动进程的决策。25、程序化决策:又称规范化决策,是指能够使用常规的方法解决重复性问题以达到目标的决策。26、非程序化决策:又称一次性决策,是指解决偶然出现的一次性或很少重复发生的问题作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