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理位置
南京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下游地区。从南京的地图可以看出,南京的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之间,而这个位置正处于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下游地区。南京的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40余千米,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千米。全市总面积约6587.02平方千米。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邻省内的扬州市、常州市、镇江市3市,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安徽省宣城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相邻,市界总长约730千米。南京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南京的地形地貌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中部东西宽50至70千米,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市
南京市地图区域划分
南京下辖玄武、秦淮、建邺、鼓楼、栖霞、雨花台、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等11个区。全市行政区域面积6587.02平方公里。1.宣武区是南京的核心城区,总面积75.46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59个社区,常住人口60.02万,户籍人口47.75万。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和多个省市机关所在地,也是东部战区、东部战区空军等部队的总部所在地。辖区内山川秀美,紫金山、玄武湖占全区近50%,全区绿化覆盖率达61.91%。历史底蕴深厚,十朝帝王宫殿、园林多建于此,明陵、中山陵、总统府等历史文化遗迹闻名中外。2.秦淮区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京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南京市秦淮区、白下区,设立新的南京市秦淮区,原秦淮区、白下区行政区域为新的秦淮区行政区域,秦淮区人民政府设在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号。3月28日,秦淮新区正式揭牌。秦淮新区位于南京主城东南部,南京四大主城区之一,面积49.11平方公里。东临江宁区方上,西接秦淮河,外接建邺区,北接中山东路、汉中路,北接玄武、鼓楼,南以雨花东路、卡子门街与雨花台区接壤。3.建邺区位于南京主城区西南,秦淮河以东,长江以西,秦淮新河以南,汉中门大街以北,面积83平方公里。现辖6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常住人口约47.26万,总人口约60万。区内有素有“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的莫愁湖、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的中国织锦,以及南京奥体中心、江苏大剧院、绿化博览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建邺作为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区。4.鼓楼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南京市西北部,是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和CPPCC所在地。拥有南京主城11公里黄金长江岸线。东中央路、中山路、窑上村十字街为界,分别与宣武区、栖霞区相邻。以南汉中路、汉中门大街、集庆门大街西段(西至清河路,东至规划中的燕山路北段)为界,分别与秦淮区、建邺区接壤;西部和北部以长江为界,面向浦口区。行政区域54.18平方公里。
南京是怎样的地理位置?
南京位于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沿岸,北连江淮平原,处于长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南京的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之间,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40余千米,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直辖市及江苏省省会)。全市总面积约6587.02平方千米。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邻省内的扬州市、常州市、镇江市3市,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安徽省宣城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相邻,市界总长约730千米。地形地貌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中部东西宽50至70千米,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扩展资料:气候南京属于较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离东海只有300千米,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却不明显。南京近地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四季变化分明,冬夏温差较大。南京降水丰富,年平均降雨117天,年平均降水量1106.5毫米。南京冬夏长而春秋短,市区3月26日左右进入春季,5月26日左右进入夏季,9月16日左右进入秋季,11月16日左右进入冬季。冬季多受西伯利亚高压或蒙古高压控制,盛行东北风,极端最低气温-17.9℃(1955年1月11日,高淳),市区极端最低气温为-14.0℃(1955年1月6日)。夏季明显分为初夏多雨的梅雨天和盛夏的伏旱天两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