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

时间:2025-03-25 12:49:16编辑:分享君

如何举报不良网站

如何举报不良网站?任律师带您来看:1.将不小心浏览的涉黄网站页面截图,尽量选2个,一个是进入的初始界面,一个是点开某个项目后弹出的不堪入目的界面,并将两个界面的网址复制下来备用。2.打开浏览器,搜索“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网址www.12377.cn)弹出的举报入口,这里我们选择“色情类”。3.在举报前,请阅读下“举报指南”,阅读后,该页面下点击“我已阅读”,并点击同意,进入信息填报页面。4.网信办提供了3种举报方式:注册举报、实名举报、匿名举报。注册举报,适合经常举报的人员。这里小编斗胆选择了实名举报。注意,实名举报将需要你填写姓名、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网信办将会对你的信息保密。之所以会出现不良网站是因为这类网站的存在吸引着一些人的目光,这类网站一般是以赌博或是黄色的形式出现,很多人对于自身的控制力较差,很容易上在上网的时候就点开这类网站,一旦点开等于就是中了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他们从中可以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个人信息进行售卖,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一系列的违法犯罪活动,等于说用户就成为了他们从事违法活动的替罪羊,然而这些网站对于人们的危害也显而易见。

怎么举报网上不良言论

可以截图、并注明来源出处,向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1、在某款浏览器主页的左侧工具栏中,点击最后一个“举报”工具.2、进入中国某某某举报中心(避嫌不予显示),主界面如图所示,中间是网站名称和举报界面。3、在举报界面,填写要举报内容的类型,这里以网站为例,之填写网站名称。每一个公民发现反动言论和信息,有义务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举报的方式主要是电话举报、信函举报和当面举报三种,现在互联网络形成一定规模后,网上举报又成为一种新型的举报方式。举报人可以用信函、电话、电报、电传,也可以到各级公安机关的举报中心来当面举报。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一样,因为一些偶然会产生交集,思想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造成冲突的并不是言论,而是你们的生活经历。既然你不喜欢与他们产生交集,那就没必要继续产生交集。你无法改变他们的生活经历,但是你可以选择是否与他们产生短暂的交集。

不良信息包括哪些?

1、违反法律类违反法律类信息是指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明文严禁的信息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淫秽色情类信息是目前互联网上危害最大的违反法律信息,多以庸俗和挑逗性标题吸引点击,其内容包括表现人体性部位、性行为,具有污辱性的图片、音视频、动漫、文章等;也包括非法的性用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还包括色情交易、不正当交友等信息;以及走光、偷拍、露点等利用网络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信息。2、违反道德类违反道德类信息是指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违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与习惯以及其它违背社会公德的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等。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道德是最高标准的法律。虽然违反道德类信息仅违背一般的道德准则,会受到主流道德规范的谴责和约束。但是,违反道德类信息一旦“过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就很容易演变为“违反法律类”信息。3、破坏信息安全类破坏信息安全类信息是指含有病毒、木马、后门的高风险类信息,对访问者电脑及数据构成安全威胁的信息。 应对策略1、遏制源头遏制不良信息的源头,通过立法及执法手段严惩不良信息制造者,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网民或是网站进行相应的经济制裁,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要让他们知道“疼”,感到“怕”,从重打击那些制造不良信息的不法分子。2、监管传播监管不良信息的传播,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要求互联网从业者自律自查外;设立举报制度,发动网民的巨大力量进行监督和举报。3、控制访问控制对不良信息的访问,在网民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任何场所,例如公司、学校、酒店、网吧等地方加装网页过滤技术和产品,对不良信息进行封堵和过滤,使得访问者不能接触到不良信息。失去读者的不良信息也将失去生存的空间。互联网内容过滤技术一定要灵活运用,不能一刀切。首先要根据文化背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应用领域、上网习惯等,进行全面采集、多级分类,然后根据内容访问者的不同需求,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过滤。

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有哪些

1、未成年人多数处于中小学教育阶段,网络暴力游戏、低俗小说等会让孩子沉迷上瘾,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孩子很容易选择寻求即时的感官快感和刺激,从而降低学习兴趣。2、低俗有害内容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许多研究表明,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存在相关性。同时,这些不良内容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现实生活交往,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角色转换,阻碍个人的社会化进程。扩展资料: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5月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3.1%。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低俗不良信息的“明枪暗箭”,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给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今年暑期以来,主管部门频频出手,展开了一系列的治理行动,“护航”青少年成长。特别是学习教育类APP和网站平台网课学习栏目的用户以未成年人为主,决不允许打着教育的旗号,实行损害未成年人权益之事,对借网课荼毒青少年的行为,必须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对网络低俗信息“零容忍” 让未成年人安心畅游

上一篇:央行网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