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了《本草纲目》?
因为李时珍发现旧版“本草”有很多漏洞,甚至还有很多出错的地方,于是李时珍决定要写出一本更加详细且没有错误的药物学著作。之后李时珍阅读研究了上百本药书,并走遍多个地方,亲自尝试药物,总结药物特性,再分门别类详细记载,最终完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的父亲是医生,幼时李时珍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喜欢读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籍。长大后的李时珍子承父业,也成为了当地名医。李时珍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阅读大量的医学书籍。他发现旧“本草”谬误百出,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这个时候《本草纲目》的雏形已经深深地印在在了李时珍的脑海里。后来李时珍有幸进入了太医院工作,在这里,李时珍看到了很多典藏的药物书籍。但是李时珍发现书里面对一些药物的特性和生长情况的记载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后人能有完善的医学著作进行参考和学习,于是李时珍决定要编写出《本草纲目》。但是光靠目前书本上仅有的药物知识是不行的,必须亲自去采集药物,每一种药物都弄清楚,之后详细分类记载。李时珍每到一个地方,就开始寻找当地特产的药物,如果有不认识的草药,或者不确定这个草药的特性,就向当地的居民进行请教。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的足迹踏遍江西,江苏等许多省份,又经过夜以继日的编写和多次修改,终于李时珍在60岁的时候,将《本草纲目》编写成功了。《本草纲目》一书当中记载药物总共是1892种,载入药方一万多个,并且还附带动植物图1100幅,涉及范围内之广,内容丰富。这部著作,至今也还是历代医生们重要的医学参考书之一。
李时珍是怎么完成《本草纲目》的著作的
1、在撰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为了弄清穿山甲的生活习性,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跟踪穿山甲的踪迹,进行实地考察,还捉来穿山甲亲自解剖,后来他修订了宋医药学家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穿山甲捕食的错误记载。2、为了要研究曼陀罗的详细特性,李时珍喝了曼陀罗泡的酒,要亲身体验曼陀罗的功效。以至于最后昏迷倒地,被人灌了解毒的药后,清醒的第一时间就赶紧记下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生长期,写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药后的作用、服法、功效、反应过程等等。就这样,又一种能够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3、李时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就这样,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积累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李时珍从30多岁动笔,到54岁才把《本草纲目》初稿写出来。扩展资料轶事典故1、死人诊活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醒了。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2、活人诊死李时珍还可以“活人断其死”的。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大吃大喝后,纵身翻越柜台,请李时珍诊脉,李时珍告诉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