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当时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逐步演变成为观赏楼。
由于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黄鹤楼的故址
最早的黄鹤楼。公元223年,孙权为扼守战略要地,在黄鹄山(今蛇山)依山修筑了军事城堡——夏口古城,黄鹤楼作为城西南的瞭望哨楼与夏口古城同时诞生。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载录了这一史实。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黄鹤楼作为哨楼仍然修筑在临江的黄鹄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