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是我国传统渔业生产的主要大型经济水母,富含蛋白质、脂肪酸和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防治高血压、慢性气管炎、哮喘等功效作用。
海蜇为暖水沿岸种,数量巨大,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四大海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民众有食用海蜇的习惯。我国是最早开发利用海蜇资源的国家,现如今中国海蜇大量出口日本、韩国。海蜇经加工后,伞部称为“海蜇皮”,腕部称为“海蜇头”,二者均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此外,海蜇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殖腺,俗称“海蜇花”,一般在加工过程中被扔掉,但在江浙沿海地区,其被加工成“蜇米”食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海蜇富含胶原蛋白、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
营养成分海蜇中富含蛋白质、脂肪、能量、维生素A 、叶酸等营养物质。除此之外还含有钙、磷、钠等人体所需宏量元素,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海蜇营养成分的特点是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含量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
功效作用1、有益于心血管系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海蜇含有类似乙酰胆碱的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所含甘露多糖胶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
2、富含谷氨酸
大量研究表明,在海蜇3个部位(海蜇头、皮、生殖腺)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13.73%~14.45%。谷氨酸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脑细胞营养及活跃思维的作用,是治疗肝昏迷、神经衰弱和记忆力减退的有效成分。
3、降脂作用
海蜇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多种药理功效,有利于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
选购方法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海蜇,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海蜇皮和海蜇头两部分。选购时可以参考以下方面。
1、海蜇皮
选购海蜇皮时,最重要的是观察外表颜色。优质海蜇皮应是白色或微黄色,且有光泽,无红衣、红斑和泥沙,不应有腥臭味。将海蜇皮揉开后,越是大、白、薄、质地坚韧的,质量越好;反之,质量越差。
2、海蜇头
选购海蜇头时,若其颜色呈红棕色或红黄色,有光泽,且肉体完整坚实,无黏稠液体和异味的,就是质量上乘的。若颜色呈紫黑色,无光泽,且肉质松软,并有较浓的腥臭味或腐败气味的,说明已变质,不宜购买食用,以避免食用后中毒。
储藏方法目前市场上海蜇产品主要有盐渍和即食两种,盐渍海蜇保存方便且保存时间长,但食用前需要用凉水冲泡,除去咸味和沙粒。市场上出售的即食海蜇,则是已加工好的海蜇食品,将即食海蜇进行瓶装,并加入一定量水(海蜇丝质量的150%),可以很大程度维持海蜇品质,减少失水,于30℃一下进行保存即可。
食用方法食用海蜇前一定要用凉水冲泡,除去咸味和沙粒,清洗干净后方能烹制食用。但市场上出售的即食海蜇,则是已加工好的海蜇食品,购买后拌入包装内的味料便可即开即食和供应顾客。
海蜇的食用方法很多。生拌和热炒皆宜。海蜇充分泡发后切丝或切块,过70℃热水,以增加海蜇的脆感。热水处理时间不宜太长,温度高了海蜇收缩严重,蜇体老而韧,无法食用;温度低了蜇体韧没有脆感;热炒时加热时间不宜太长。新鲜海蜇必须腌制,浸渍去毒,方可食用。否则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海蜇表面有副溶血性弧菌,其对酸最敏感,因此凉拌海蜇在吃前再用白醋、陈醋浸泡5min以上,可以杀死弧菌。
1、什锦海蜇
原料:什锦料、葱条
做法:开火热锅,加入少许食用油,放海蜇炒之,再加入什锦料,用生粉做成糊粉,炒至均匀即可。
2、蔬菜炒海蜇
原料:黄瓜、白菜等蔬菜、海蜇
做法:先将蔬菜切片或条,洗净后放入油锅中炒七至八成熟,捞起等锅热后,倒入少许食用油,放下海蜇炒之,用酒、糖除腥味,再加入已炒过的蔬菜,用酱油、食盐调味,用生粉做成糊状,炒匀即可。
3、茄汁海蜇
原料:海蜇、茄汁
做法:将锅烧热,加入食用油,趁熟把海蜇放入油锅中炒,再加酒、糖、葱少量,除腥味,最后加入茄汁、酱油、食盐等调味即可。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以下人群适宜经常食用。
1、与尘埃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
从事理发、纺织、粮食加工等与尘埃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常吃海蜇,可以去尘积、清肠胃。
2、其他
海蜇含有丰富的类似乙酰胆碱的物质、各种氨基酸,以及糖胺聚糖等物质,尤其适宜中老年患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痰多黄稠、高血压病、头昏脑胀、烦热口渴、大便秘结、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以及醉酒后烦渴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