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杀白起后悔吗

时间:2023-07-24 18:16:44编辑:分享君

如果单从维护君臣纲纪的角度来说,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是没有问题的。白起也的确是没有认清自己臣子的身份,被赐死恐怕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其实白起之死的本质,还是君臣之间的猜忌与不同政治派系之间斗争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承认,白起是当是秦国的战神,秦昭襄王对他也十分器重。

虽然白起不属于秦昭襄王的嫡系,但是由于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这让有独霸天下,统一宇内之雄心的秦昭襄王尤为爱惜。所以即便穰侯魏冉倒台后,秦昭襄王嬴稷并没有进行政治清算,没有因此对白起进行打击报复。

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这句话充分证实了白起一生中为秦国立下的汗马功劳。这是其他任何一位将军都不曾有过的功绩。这也正是秦昭襄王在打倒自己的舅舅穰侯魏冉后,没有对白起等进行政治清算的很重要原因。

影视剧中的秦昭襄王形象

其次,白起在穰侯魏冉辞去相国之位退隐后,仍然屡立战功,为秦昭襄王开疆拓土,并没有表现出二心。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用范雎策削夺了魏冉的权力,将其逐回到封地,以范雎为相。

公元前265年,在范雎的远交近攻和“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的新战略下,秦国开始大举进攻韩国,先攻取了少曲和高平,次年派白起攻取了陉城等九城(《史记?秦本记》)。

第三年,白起又攻取了太行山东南的南阳。第四年,白起又攻取了野王(今河南沁阳),于是韩国上党和韩国本土隔绝了。

这里可以看出,在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62年的这三年里,白起是屡屡攻城克地,屡立战功的。再后来的长平之战,又是在白起的领导下,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秦国取得了相对于东方六国的绝对性优势,为秦统一六国打好了基础。

第三,正当白起决定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的时候,以范雎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开始对白起等军事将领开始进行打击和掣肘。

在赵国派出苏代对应侯范雎进行游说之后,应侯因为私心发作,而在秦昭襄王面前搬弄是非,以阻止武安君白起再立新功。

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矛盾集中体现在范雎与白起两人之间关于要不要立即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上。最终,由于秦昭襄王支持范雎的态度,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秦国也因此失去灭赵的机会。

第四,秦昭襄王对白起拒不服从命令的行为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让白起产生了错觉。

当时秦国正处于用人之际,秦昭襄王对白起拒不服从命令的行为采取了容忍和纵容的态度,这让白起觉得自己不会被秦王处以重罚。

由于白起一再触碰秦昭襄王的底线,加上范雎再进谗言,秦昭襄王最终不 再容忍白起的拒绝执行君命的行为,并担心白起有异心而将其赐死。

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yàng yàng)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第五,白起自恃战功卓著,忽视了当时君主专权日益强化的大趋势。

如果是在春秋时期,只要大臣不谋反,通常来说,国君是不会轻易杀戮大臣的。但是进入战国时期后,君主集权制度不断得到强化和完善,这使得国君对臣子的过错的容忍度大大降低。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从上面这段两话可以看出,白起因为灭赵战机已失,自己觉得没有必胜的把握,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将士的生命考虑,因此一再拒不奉秦王命。

这使得秦王很没面子,致使其恼羞成怒,同时,白起又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军,这让秦昭襄王多少产生了疑忌,最终他抛弃了白起。

上一篇:对婚姻失望心酸的语句

下一篇:欧文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