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10月7日,北京301医院的病床上躺着一位94岁的老人,尽管他将不久于人世,依然还在对身边人提起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女儿的案子。
这位老人便是我国的开国元帅之一刘伯承。他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和妻子的第一个女儿刘华北却在1945年被人杀害,彼时刘华北不过才6岁。
刘伯承元帅
更让刘伯承元帅耿耿于怀的是,当年的真相一直都未能找到,更别提抓获凶手了,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刘华北为何会被人杀害,又为何真凶会逍遥法外呢?
军神刘伯承1898年,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父亲一直读书科考的缘故,刘伯承5岁便在父亲的支持下启蒙进入当地的一家私塾读书。
可生逢朝代末世,所有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伯承一家也不例外。刘伯承虽然在学习中接触了先进的思想,了解到了国家的落后与腐败,可15岁的他依旧不得不因为父亲的去世,辍学务农,担起一家的生计来。
尽管如此,那些已经沉浸在刘伯承血液中的报国之志并没有因此沉寂下去,反而生根发芽,催着刘伯承离开家乡,到更大的舞台去。
刘伯承
1912年,因为辛亥革命的影响,全国上下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想浪潮,刘伯承也跟着时代的步伐,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
刘伯承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校期间,他利用所有的时间熟读古代兵书,毕业后顺利进入川军第5师熊克武部服役,这时他已经开始显露自己的大将风范,很快就从一个小小的司务长升任至连长。
除了在军队里混得风生水起,刘伯承的心智也在军旅生涯中,很快成长起来。
1916年,刘伯承在一次作战中,一时不察被流弹伤了眼睛,可局势紧张,他辗转几次才在重庆找到一个专业的德国医生为他医治眼伤,这时,他的伤口已经产生腐肉,如果不及时切除,危害的将是他的生命。
即使如此,刘伯承依旧保持着头脑清醒,他对主刀的医生说,我是一个战士,是战场的指挥,不能丧失清醒的头脑。所以他强烈要求手术过程中不使用麻药,免得影响自己的大脑。
图源网络
古有关公刮骨疗伤,今有刘公不打麻药做手术,这样的品格让德国医生沃克十分敬佩,直呼他为“军神”。
刘伯承也确实不负“军神”之名。1926年,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推翻封建势力压迫,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1935年,党召开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主席对党的领导权,以及毛主席对党发展决策的正确性。
刘伯承对此也是十分支持,之后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堵,他协助毛主席一起组织了四渡赤水的战役。
四渡赤水
这也是长征中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为了贯彻毛主席制定的战略,刘伯承亲自去前线指挥,最终使三万红军将士成功甩掉了四十万国民党追兵。这场战役的胜利对红军战略转移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也使刘伯承更加出名。
比如当时还未嫁给刘伯承的汪荣华,听说了刘伯承在前线英勇指挥战役的事迹后,就对他这个英雄产生了深深的崇拜。此时她还没想到,她会和这个男人这辈子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1935年6月,红二、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随着两支部队的调整,一直在红四方面军工作的汪荣华被调到了刘伯承身边。
他们一起过雪山,过草地,互相扶持,暗生情愫。终于按捺不住心中情谊的刘伯承鼓起勇气,用平生最认真的态度,给汪荣华写了一封求爱信。
汪荣华与刘伯承
汪荣华怎么也不会想到,刘伯承这样厉害的人物会想娶自己为妻,她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学识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刘伯承表示,自己同样也是农民的儿子,两人有什么区别?1936年,在甘南曲子镇,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1937年7月,刘伯承与妻子婚后不到一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刘伯承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带领129师挺近太行山,汪荣华也随军前往。
战火纷飞得太行地区不仅留下了刘伯承的英勇卓绝的抗日事迹,也让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为长子取名刘太行,长女取名刘华北,表现了他想要收复太行,收复华北的决心。
刘伯承和他的孩子
可惜家国难两全,为了抗日,刘伯承夫妻二人始终奋斗在最前线,而这样的环境注定是无法妥善照顾儿女的。于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他们决定将孩子送往延安保育院寄养。
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刘伯承也不例外。虽然儿女双全,可他对女儿刘华北就多了一份对儿子刘太行没有的宠溺。刘华北刚出生的时候,刘伯承恨不得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抱女儿。
可因为现实原因不得不分开,刘伯承心里充满了不舍与愧疚,好在小华北十分懂事,她不哭也不闹,乖巧地跟着护送她的八路军战士离开了。
刘伯承心中不忍,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早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早点接回女儿,好好补偿她,可万万没想到,他们父女这一别就是天人永隔。
叔叔,我认识你离开父母之后,刘华北和刘太行被护送到延安保育院。
保育院三位负责人(左起:沈元晖、傅连璋、丑子冈)
当时,条件艰苦,党的许多领导人都为了革命事业夙夜辛劳,孩子无人照管,还有些孩子直接失去了父母,成了遗孤。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革命的下一代,组织决定在延安建立保育院,专门照顾这些孩子。
保育院刚一成立,毛主席就送来了自己女儿娇娇,还亲自为保育院题字“儿童万岁”。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小华北在保育院里又听话又乖巧,是所有人眼里的小天使。尽管她很想父母,会追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看她”,可是她却从来不会过多纠缠,被大家哄一哄就过去了。所有的大人孩子都喜欢她。
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却残忍地死在敌人手下。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在眼前,所有的人都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充满喜悦。可整个延安保育院,却分外严肃。
保育院的孩子们在玩滑梯
这里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出生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好不容易才被自己的同志护送来到延安,有的父母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可能一个村庄就留了这么一个孩子。还有的父母要么在前线抗日,譬如刘华北,要么就已经成了烈士遗孤。
总之,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中国未来的希望,都是党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才保下来的。
随着抗日战争的局势越来越明朗,国民党也伸出了爪牙,想着法地给共产党人使绊子,保育院自然也在他们下手的范围内。
为了保护孩子,院长丑子冈每天晚上都会巡视孩子们住的窑洞,确保所有孩子都安全,自己才会安然地睡下。
这天丑子冈像往常一样巡逻,见孩子们睡得踏实,心便放下了一半。站岗的战士说,最近发现外面总有人盯着他们保育院,要所有人提高警惕。这让丑子冈心里十分不踏实。
丑子冈和孩子们
所以她特意嘱咐当夜负责值班的保育员们一定要看好孩子们,不能让这些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大家自然也是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到了半夜,夜越发的凉,一位保育员去厨房烧热水取暖,让另外一人好好看着。
谁知负责留下看门的这个人,突然肚子疼,她忍了好久也不见对方回来,她实在忍不住便离开了一会儿。
就这一点点空隙,刘华北住的窑洞里溜进去了一个人,同房间的小孩子似乎听到小华北说“叔叔,我认识你。”可因为太困,并没有理会。
谁知第二天早上,保育员来叫小华北起床时,看见的却是小华北的尸体。并且小华北的肚子还被剜走了,死相凄惨。
这让大家都非常痛心,保育院的阿姨当即就想办法联系刘伯承,刘伯承听到这个消息也惊呆了,他反复向对方确认这件事的真假,此时他多么希望是大家弄错了,小华北还好好的待在保育院里等着他去接,然而……
刘伯承被这个坏消息打击地当时就流下了眼泪,想当年他没打麻药被医生切除坏死的眼球时,也没吭过一声,如今却抑制不住地哭了出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刘伯承
中央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派了许多人前去调查,可始终没有结果。大家推测应该是国民党的特务,已经潜伏在延安很久,但是组织做了很多排查都没找到这个人。
之所以向年仅6岁的刘华北下手,应该是为了震慑共产党,然后顺便挑起共产党内部的矛盾。好给国民党留出时间,部署安排即将到来的内战。
从史实也可证明,即使后来国共在重庆谈判,蒋介石依旧还是撕毁所有的协议,发动内战。
可惜无论事实真相如何,小华北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六岁,这件事也给刘伯承带来了莫大的打击,以及到临终之前还在惦记着,这也成了刘伯承一家人心中永远的痛。
刘伯承
但是阴谋始终是阴谋,无论天空中有多少乌云,终究会被阳光驱散。刘伯承并没有被这些曲折打倒,他后来和夫人汪荣华又生了很多孩子,这些孩子大都健康长大,并且继承了他的遗志,成为国家栋梁。
刘伯承的孩子们除了长子刘太行,被杀害的女儿刘华北,刘伯承与汪荣华又先后生下5个孩子。
刘伯承和夫人、子女合影
刘太行是吃苦最多的孩子。他出生在抗日战争最严峻的那几年,缺衣少食,别说母乳,连小米粥都很难得。正好恰逢徐向前要回延安,刘伯承便托付他,将刘太行交给朱老总一家抚养。
后来刘太行又和妹妹刘华北一起去保育院,离开保育院之后,解放战争打响,刘太行跟着母亲汪荣华各地辗转。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在战争中长大的刘太行,也选择成为一名军人,曾在某空军研究所任职,他始终记得父亲的教导,节俭低调,很少将自己的身世显露于人前。住的房子也是单位分的,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国防事业上。
刘太行与其他人合影
1998年,退休的刘太行,代替故去的父亲重新来到太行山。这是刘伯承生前一直忘不了的地方,甚至刘伯承还留下遗嘱,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洒在这里,洒在这个他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刘太行郑重地参观了当初抗日留下来的遗迹,仿佛亲身经历了父亲心里永远抹不去的抗战岁月。
之后,刘太行又来到河北涉县,这是当初父亲率领的129师驻扎的地方,父亲死后也将墓地放在这里,好像这样就可以与当初牺牲在战场的战士们永远在一起。
刘伯承墓
在给父亲扫墓的过程中,刘太行无意中发现,这里的条件依旧恶劣,学生们都在破旧的教室里学习。刘太行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捐了出来,为当地的孩子们盖了一所希望小学。
刘太行还呼吁社会各界捐款,尽可能地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刘太行相信父亲若是泉下有知,也会为他的行为感到高兴。当初父亲那一辈人奋不顾身打江山,不正是为了所有人民美好的明天吗?
除了刘太行,刘伯承其他子女同样也没有给他丢脸。二儿子刘蒙、小儿子刘太迟,和三女儿刘弥群也同样选择进入部队,为国效劳,如今四人皆有少将军衔,他们都在父亲的感召下,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其余的两个女儿,则是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如今都是医院的医生,在普通的岗位上,献出了自己的所有力量。
总之,这些孩子都在刘伯承元帅的教导下,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英雄有时不仅仅代表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种传承,所以英雄永远不朽,正因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