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就是”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2、“ 此【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如下: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3、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5、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6、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7、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8、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9、 《孙子兵法》是目前存世的古今中外第一部系统完整讲解战争的经典著作 《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全书共三卷,有十三篇传世。
10、《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11、 《孙子兵法》是系统地看待战争的。
上兵伐谋1、《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
3、“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
4、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
5、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
6、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7、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
8、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全文译文1、全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译文: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的方法才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3、孙子的军事思想,主张用谋略战胜敌人,甚至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己方的政治、军事目的。
5、其次便是采取外交手段战胜敌人。
6、而“伐兵”、“攻城”,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